黑河调水尾闾东居延海12年不干涸
2016-05-30谢朝红
谢朝红
这里曾经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并有源远流长的湖泊;这里又曾经彻底干涸,逐渐沦为中国沙尘暴源区,美景不再;如今这里胡杨林、红柳等植被逐渐恢复,金秋时节,天高云淡、鸟鸣人欢、芦苇摇曳。
这就是秋天艳阳下,黑河尾闾东居延海今天的样子。在黑河“全线闭口、集中下泄”统一管理下,至今年东居延海连续12年不断流,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治理黑河 再现东居延海碧波荡漾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干流全长928公里,是一道遏制巴丹吉林沙漠南侵、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的天然生态屏障。历史上,由于黑河下游水量丰沛,在居延地区形成众多的湖泊,其中东、西居延海都是闻名遐迩并源远流长的湖泊,也是居延绿洲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支撑点。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中游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量迅速增加,流域内水事矛盾突出,进入下游水量锐减,造成了尾闾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林木死亡、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日趋严重,西居延海、东居延海先后于1961年和1992年干涸。
更令人担心的是,居延海干涸带来的生态恶果并不局限于额济纳绿洲。1993年5月,我国西北地区发生特大沙尘暴,阿拉善地区即为重要沙源之一。被称为“中国四大沙尘暴主源区”之一的额济纳的生态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小小居延海,连着中南海”,黑河、居延海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001年2月,国务院专题研究了黑河流域生态问题,决定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实施黑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再现居延海碧波荡漾的景象。
作为水利部在黄河流域和西北流域片的派出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对西北内陆河的行业管理和行业指导。针对黑河水资源供需严重失衡、流域生态急剧恶化的状况,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1999年批准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负责对黑河流域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
2000年7月,经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授权,黑河流域管理局正式实施对黑河干流的水量统一调度。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黑河水量统一调度取得显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遏制了下游生态日益恶化的趋势。黑河水资源管理的成功实践为西北内陆河管理探索了一条新路,成为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水利部近年工作亮点之一。
2002年7月17日17时,黑河水首次进入东居延海。后来又经过6天“全线闭口、集中下泄”,黑河水再次抵达东居延海,干涸了10年的东居延海第二次过流。
8月20日,值得黑河人铭记的日子
黑河水量调度受命于危难之际,在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循、流域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地方抵触情绪大、调度指令执行不力的情况下,黑河流域管理局积极主动、攻坚克难,2002年将水送至干涸10年之久的东居延海,2003年实现了国务院分水目标。
2004年,对于黑河调水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随着国务院三年分水指标落实到位,黑河正式从应急调水转入正常调度。4月份开始,黑河下游的断流和紧接着东居延海的又一次干涸,再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托,黑河流域管理局调水人员于6月下旬成批来到了调水第一线。7月11日开始实行了第一次“全线闭口、集中下泄”。8月20日9时30分,这是黑河调水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个日子。在有关各方的协调支持下,经过一线调水人员的艰辛努力,千里跋涉的黑河水终于到达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额济纳绿洲腹地,干涸断流的东居延海再次迎来生命的绿色。这也是2002年以来,连续3年第五次将黑河水送入东居延海。
由于调入水量有限,湖面不到第二年就干涸了。经过持续努力,直到2005年8月20日,东居延海才实现全年不干涸。到今年8月20日,东居延海迎来连续12年不干涸,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所以,8月20日,一个值得黑河流域人铭记的日子,是东居延海迎来连续不干涸的纪念日。
今年9月8日,水利部水资源司陈明忠司长一行赴黑河下游调研,看到下游胡杨林、红柳等植被恢复得很好,生态环境也被保护得很好,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这是大家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的结果,成果来之不易,所以要倍加珍惜。”
2000年黑河水量统一调度工作启动以来,通过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合理配置流域水资源,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尾闾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这是流域各方讲政治、顾大局,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的结果。
今年春季,黑河流域管理局积极协调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抓住3月中下旬黑河下游开河水量较大的有利时机,首次实施融冰水水量调度,保障了去年秋冬季节未灌溉区域、绿洲核心区和尾闾地区的生态用水,向东居延海输水600万立方米。这是自实行黑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黑河水进入东居延海时间最早、春季补水最多的一年,为实现东居延海连续12年不干涸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