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新探

2016-05-30张菲菲

学理论·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机制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

张菲菲

摘 要: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既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课题组针对当前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策略如下:宏观层面,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保障;中观层面,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微观层面,教师应重视提高相应的意识自觉。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人才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2-0188-02

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其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重视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既是加强21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现阶段各高校都采取一定措施,努力促进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应该看到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更多侧重于整个教师队伍整体;侧重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侧重于一种具体的社会实践,是教育专业专业化和学术专业专业化的结合。而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由于其所涉及的院校性质、课程类别等特殊因素,情况更为复杂。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现阶段的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特别是民办高校中的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已在一定程度实现了制度化,但离专业化的目标路途尚远。

本课题组选取了山东12所民办高校作为试点,通过采用走访调查、发放调研问卷及座谈会等形式,充分了解分析当前制约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的因素,结合课题组成员自身在教学一线的切身感受和经验,提出了一套促进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并有针对性地在青岛工学院、青岛滨海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等几所院校进行为期一个学期左右的实践,同时根据实践当中的教学反馈及时地修正完善原有的方案,初步形成了一套关于民办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一、宏观层面: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保障

(一)进一步优化政策支持

各政府主管部门所颁布实施的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无疑是影响这支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当前,民办高校因其民办性,使得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的发展政策之间存在区别,民办高校教师也被边缘化区别对待,造成当前民办高校中,教师流动性比较大,教师的自我认可度不高,工作成就感不强等现象,直接影响了民办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实现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就要把思政课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认真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各项相关举措。首先,要把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纳入到整体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体系中,统一规划,重点区别对待,切实抓出成效。如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定应纳入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统一范畴中,实现规范化;其次,在充分研究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水平评定标准、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培养等激励标准,引导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走向完善的制度化;最后,各地方政府要加强监督、检查和管理,对于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进程中所出现的违规行为要严惩,保障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的顺利发展,实现其规范化、法制化。

(二)创设有利的发展环境

据课题组调查得知,当前许多民办高校在教学管理、教师待遇,工作和学习条件等方面都存在思想重视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相比,与教师自身的期望值和要求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造成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差、高层次人才引进难以及教师学术水平偏低等现象。因此,相关政府部门要努力构建一种有利于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长环境,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倾斜,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稳定现有高校德育教师队伍,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德育教师培训等方式,为德育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确保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劳动受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只有在国家支持、社会信任、民众认可的人文环境中,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才会真正把思政课的教学和研究当作一项有前途的事业、职业和专业来做,从而形成对于自身职业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中观层面: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

(一)健全“引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当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年轻教师过多、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发展不均衡等情况,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要健全“引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对于“引进来”的职前培训,需要制订相对专业、严格的筛选机制,把好“入口关”,将更多德才兼备、学术水平和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吸引到队伍中来;对于“送出去”的职后培训,则需要民办高校在教师入职后,可以在本校内通过老中青传帮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校际间进行经验交流、派思政课教师走出去加强同行之间交流,参加教学与学术会议、送骨干教师去重点高校观摩学习或脱产去教学实习基地挂职、研修等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建立系统成体系的培养机制,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化搭建发展平台,提高教师的层次,培养其专业化水平。

(二)健全、落实人才激励机制

当前现代教育的功利主义使得人们往往轻视思政课,职业“高原”现象在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当中更为明显,部分教师要么照本宣科应付了事,要么另谋他职心不在焉,对此学校可以运用报酬和激励手段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青岛工学院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推广借鉴:首先,学校积极支持教师高级职务的申报和评聘工作,对特别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实行破格聘任上一级职务。其次,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时补助,对于教师超过额定量的工作,给予超课时费补助;对于双职工或者情况特殊的教师,提供住房保障,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的实践教学活动,计算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再次,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表彰机制:设立青年教师授课比赛等,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

当然,对于教学科研中表现突出的思政课教师,除了物质奖励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激励。如支持骨干教师优先享受进修、考察;给在职读博士的教师减免课时量;优秀教师的事迹资料放在学校的网页或招生宣传册中,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职业成就感。

(三)建立健全心理认同机制

针对当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教师稳定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等情况,学校要加大工作力度,着重培养教师的心理认同,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稳定师资队伍。首先,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一个专业教师的发展过程,是经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而逐渐递进的。”因此,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以教师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结合教师教学的实际教学情况,帮助高校德育教师提高条件性知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专业发展自主权。

同时,高校应加强教师的个人目标发展与学校发展相契合的管理。以青岛工学院为例,学院坚持每周三下午以系部或教研室为单位,进行教学研讨活动,通过相互研讨,相互沟通,鼓励教师们之间相互学习,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时还能增强教师间的默契,加强教研室的团队凝聚力。学校同时还帮助教师制订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制订基于学校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等,并将其存入教师的个人档案中,实现教学研讨活动制度化、规范化。

三、微观层面:教师应重视提高相应的意识自觉

(一)加强“教师”意识培养

当前的思政课涉及四门课程,但涵盖历史、法律、形势与政策、逻辑等多学科知识,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知识外,还需要不断地补充新的理论内容和知识点,及时地把握本学科方向的前沿问题,树立持续学习理念,自觉增加学习的“长度”,努力拓展学习的“宽度”,自觉地运用最新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积极地将自身的学科知识以学生可以认识、理解并接受的方式讲出来,并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二)加强专业内省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地位尤为重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时刻有反思的意识,要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质、学生的专业倾向和兴趣点,结合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自身的特点,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的实践效果等,通过反思不断地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断向高层次迈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践活动

从本课题组的调研结果发现,民办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好,但仍有部分教师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理论深度有待提高的问题。大部分思政课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之后就进高校当老师,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也很难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要求。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化发展,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重视研究,坚持在实践中培养的原则。即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逐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以青岛工学院为例,学校特别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申请教科研课题,积极参加精品课建设,在教学研究和精品课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并不断提升科研水平,使教学与科研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毛远芳.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11).

[2]李军法.高校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09-02.

[3]邹娜.高校教师培训专业化研究[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4]傅清全,吴锦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

[5]张立克,李碧霄,曹海琴.985高校思政教师职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学理论,2014(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机制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基于网络教学视角软件开发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浅谈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机制研究
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影响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国企会计管理体系创新方案研究
基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