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本剧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016-05-30胡强
胡强
【摘 要】小学生学习的规律是:听过一遍就忘了,看过一遍就有印象了,做过一遍就学会了。由此可见,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必须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造亲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的机会,让他们在切实的“做”中成为学习语文真正的主人。表演课本剧,就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态度全面、整体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课本剧;语文实践能力
如何在语文课上为学生创造“做”的机会呢?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内容体裁丰富多样,贴近生活,有一定的情节或意境。如果让学生走进课文,进行课本剧表演,将有利于学习积极情感的产生;有利于在思考中掌握知识、丰富经验;有利于在表演中发展语言,促进交流;更有利于在多学科的贯通融合中展示精彩个性,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表演课本剧,就是很好的做法。
一、由演入境——在表演中激发对文本的兴趣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好奇心驱使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求知。为了让文本能打动学生的心,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角色置换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去经历、去观察、去欣赏。他们就能从语言文字中看到迷人的景色,听到美妙的音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会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如教学《穿山甲问路》一课,学生在读题后质疑:穿山甲向谁问路了?他找到自己的路了吗?我以此为契机,先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在文中分别找到描写图中所画角色的段落,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个角色来扮演,边演边解决问题。形象生动的插图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新颖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很快进入了课文的情境。扮演“穿山甲”、“小松鼠”、“老葛藤”等的同学都找到了各自的对话内容,演读了一遍。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初步接触了语言材料,理清了文章脉络。表演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桥”,在表演中学生的求知欲大大增强,学习课文的自主意识和自信心都大大地提高了。
二、体验融境——在表演中进行多元感悟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果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课本剧表演,能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文的情境,深刻体验不同角色的鲜明个性,让领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即兴表演课文,不一定要演整篇完整的情节,可以是一个片段甚至是一句话。在教学文言课文《矛与盾》时,也采用了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当扮演“围观者”的同学读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时,读出了疑问的语气语调,尾音上扬。但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位同学是把围观者想象成了一个年轻气盛的年轻人,我认为还可以把这句话想象成是老年人问的。接着他还迈着八字步走上来,手作捋须状,头随着节奏而晃动,慢条斯理地读了这句话。又有学生模仿中年人,以胸有成竹的语气读了这句话……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余学生的思维火花也仿佛在这一瞬间被点燃了!在以上课例中,学生从一句话入手,在激情、自主的表演中,他们独到的见解与表演让学习活动变得愉悦多姿,他们相互的激发与启迪让闪光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三、参与现境——在表演中进行合作交流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发展合作精神。”课本剧表演对培养学生的交际和合作能力就有着独到的优越之处:其一,它的形式活泼轻松,有利于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其二,在表演的评价与改进中,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展开双向乃至多向的交流;其三,在表演时,能促进他们在合作中主动交流、在交流中增进合作,实现个性互补,完整学生的素质。童话故事《三袋麦子》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非常适宜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来再现课本情境,揭示蕴藏的道理。但由于课文情节的时间跨度较大,需要的演员比较多,加之课文在叙述时对一些情节作了简化处理,因此需要为学生表演进行“补白”。如此“庞大的工程”,单靠一两个学生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因此我引导学生们进行分工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里确定“编剧”“导演”“演员”等,大家献计献策,集思广益,最后来比赛哪组演得最好,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小组里讨论声、朗读声、评价声响成一片。这一个“筹备”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诸多展示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想象创境——在表演中进行再造创新
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是自内而外的意义吸收,写作是自内而外的思想表达。当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景以后,往往会有许多体验需要倾诉与表达。我们可以以此训练学生融入自己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写出“剧本”,进行课本剧表演。这样既能唤起学生对文中情景的想象,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在独立或集体的创作中展示个体的潜能,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但故事情节较少或没有,因此在学生学习了课文,有了丰富的表象储备的基础上,我鼓励他们将诗歌所描写的情境表演出来。在教学《别董大》时,当学生在反复诵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后,及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高适和董大辞别时会说哪些话?写出这些对话,并加上动作和神态演一演。学生立刻兴致高涨地投入了创作活动。他们编得合理,演得动情,不舍之情缢于言表。真是“演一演,胜千言”啊!,学生对课文的感情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其语文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