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洛特烦恼》语言特色分析

2016-05-30王伟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1期
关键词:辞格合作原则

摘  要:《夏洛特烦恼》讲述了男主人公在大闹初恋婚礼后意外重返青春并最终领悟人生、找回真爱的故事。它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其原因主要是剧中台词的诙谐幽默。文章从修辞学、合作原则和语义预设三个角度对其台词进行分析。

关键词:辞格  合作原则  语义预设

一、辞格的运用

修辞是在适应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的前提下积极调动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获取最理想的表达效果的对语言的加工。[1]在《夏洛特烦恼》中,人物之间的语言多处用了修辞辞格,不仅增添了全剧的喜剧气氛,而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对照

对照是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对照可以丰富语义,在对照中突出每个事物的特点。[2]例如:

(1)上学的时候她很出名,是全校公认的校花,而我更出名,是全校公认的笑话。

将秋雅与夏洛对照,秋雅面容姣好,而夏洛不学无术,将这两个人物对照,突出了这两个人的特点,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二)相反相成

相反相成是故意“制造矛盾”,也就是对逻辑上的不矛盾律的有意识偏离,把通常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两个概念或判断,临时地有条件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长的哲理。[3]例如:

(2)夏洛:我要为我们俩的感情画上一个圆满的问号。

“圆满”指完满无缺,通常与“句号”搭配,但是剧中与“问号”搭配,将“圆满”与“问号”两个对立的概念巧妙地搭配在一起,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三)仿词

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4]例如:

(3)夏洛:张扬,把火给我。

张扬:我不抽火哪来的烟呢?

这里的仿词“抽火”是义仿,这句话中的“哪来的烟”提示观众这是仿拟“抽烟”临时造出的另一个词语。表达幽默风趣。

(四)婉曲

婉曲指的是对于不雅的或有刺激性的事物,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闪烁其词,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5]例如:

(4)就在昨天三年二班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学生袭击老师的事件,主犯夏洛,罪大恶极,理应开除。但是好在他及时认识到错误,并以跳楼的方式悔悟而且还主动帮助受到惊吓的同学做人工呼吸,所以校方酌情,记夏洛大过一次。

这是校长的训话,用“人工呼吸”代替“亲吻”。迂回地表达了对夏洛的批评,幽默风趣。

(五)反问

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又叫“激问”。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6]例如:

(5)夏洛:你随便篡改我的歌词是画蛇添足,还看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你以为你是贪吃蛇吗?

“贪吃蛇”是一款游戏,人当然不能是游戏,这句话是无疑而问,答案自在其中,表达幽默风趣。

(六)借代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7]例如:

(6)冬梅:我白天出去给人家拔罐,晚上出去蹬三轮,我就寻思我攒点钱我换辆摩的我能省点劲,你可倒好,你随个分子,把我发动机都给随进去了。

这里用“发动机”代替“摩的”,是用部分代替整体。突出表达了冬梅挣钱的不容易,也营造了喜剧的气氛。

(七)双关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8]例如:

(7)夏洛妈:不瞒大伙说,夏洛这孩子从小没爸爸,夏洛一出生,夏洛他爸爸就下落不明了。

冬梅:阿姨,我特别理解你,我们家也是这种情况,我爸爸叫马东。我一落地,我爸就没了,所以我叫马冬梅。

这里是谐音双关,利用“下落”和“夏洛”音同,“马东没”和“马冬梅”音同,表面上指名字,内里指夏洛和冬梅的父亲都不见了,增强喜剧色彩。

(八)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它对事物的某方面的特征加以合情合理的渲染,使人感到虽不真实,却胜似真实。[9]例如:

(8)冬梅:这么些年,你成天在家躺着,四肢都快躺退化了。

冬梅夸张地表达了夏洛懒散的品行,喜剧效果大大增加。

二、违反合作原则

不管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如何,格赖斯认为,他们在谈话中都遵守这样的基本原则——合作原则:“根据会话的目的或交流的方向,使自己讲出的话语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交际所需的。”它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

A量准则:

a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b所说的话不应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B质准则:努力使说的话是真实的。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C关系准则:要有关联

D方式准则:要清楚明白。

a避免晦涩;

b避免歧义;

c要简练(避免啰嗦);

d要井井有条[10]

剧中的人物在对话时,有时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不但没有阻碍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取得了幽默的艺术效果。

(一)违反量准则

(9)夏洛:你又抽烟,跟你说多少次了把烟戒了,你以后怎么死的你自己不知道是不是?

穿越回到过去的夏洛看到自己的母亲在抽烟时,劝说自己的母亲不要抽烟,但是在交谈中夏洛违反了量准则,“你以后怎么死的你自己不知道是不是?”这句话虽然超出了所需要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夏洛对自己母亲的关心。

(10)大春:夏洛说到房子的事情我更应该感谢你了。我让我妈在二环边上买了两套房子。买的时候两千七,刚过半年就涨到了两千九,我就让我妈把房子全卖了,狠狠地赚了一把,后来我看房子涨得太变态了。我就让我妈劝家里的亲戚把房子全卖了,等房子降价了再买回来。

夏洛:以后家里的亲戚就别再联系了。能躲就躲躲吧。

大春自以为很聪明的做法让夏洛无言以对。夏洛没有从正面对大春的做法做出评价,只是劝告大春不要和亲戚们联系,正因为夏洛违背了量准则的回答,反衬了大春憨傻和可爱的形象,更增加了喜剧色彩。

(二)违反质准则

(11)老师:这不是袁华同学吗?怎么了?

袁华:这道题我不会做,不会做,太难了。

一位教师偶然听到了袁华在说话,袁华一向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面对老师关怀的询问,他不能告诉老师他和秋雅在一起说悄悄话,这时他违背了质准则,回答老师自己遇到了难做的题。这句违背质准则的回答充满讽刺意味和喜剧色彩。

(12)冬梅:不坐了,不坐了,我还得和夏洛给他妈扫墓去呢,你看,这好事都赶到一天了。

冬梅将秋雅的结婚和给夏洛妈妈扫墓,一个是结婚的真正喜事,一个是给亲人扫墓,悲伤的事,但是冬梅都认为是好事,违背了质准则,但其喜剧效果只增无减。

(三)违反关系准则

(13)大春:夏洛你怎么能这么说冬梅,我觉得马冬梅长得比秋雅好看。

夏洛:你是什么时候瞎的?你不会喜欢上她了吧?

夏洛并没有接着大春关于冬梅好看的话题继续往下说,而是问大春什么时候瞎的,他的问话违背了关系准则,通过这句话可以推导出夏洛认为冬梅没有秋雅好看的会话含义。

(14)夏洛:大爷,楼上三二二住的是马冬梅家吧?

大爷:马东什么?

夏洛;马冬梅。

大爷:什么冬梅啊?

夏洛:马冬梅啊。

大爷:马什么梅啊?

夏洛:行,大爷你先凉快吧。

大爷:好嘞。

夏洛询问冬梅的住处,楼下的大爷故意打岔,和夏洛的问话没有关联,虽然这位大爷的台词只有四句话,但是他违反了关联原则的回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违反方式准则

(15)冬梅:陈凯哥哥,是差钱还是差事啊,差钱的话告诉我个数,我回去凑数还不行吗?要是差事的话,你摘我扁桃体,正好我扁桃体发炎了。

冬梅认为摘除了扁桃体正好可以治疗扁桃体的炎症,违背了方式准则造成了歧义,但是这句话体现了冬梅对夏洛的爱。

三、语义预设

预设是语言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对预设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语义学、语用学、篇章语言学的知识。国内外对预设的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在学者王跃平研究的基础上,对剧中的预设现象进行分析。以是否经得起否定测试法的检验为标准,能经得起否定测试法的是典型的语义预设,不能经得起否定测试法的是非典型的语义预设。

(一)典型语义预设

语句S语义地预设某一命题S1,当且仅当:1.S的某些结构成分的语义与S1的命题内容之间具有与以上的照应关系;2.S真,可以从S中析出S1,S假,仍可以从S中析出S1。[11]例如:

(16)张扬:老师,你还记得我不?那年冬季长跑,我跑第一。

王老师:第一?

张扬:那年过年,我爸给你送了一件索尼收音机。

王老师:张扬,那老师不能忘。

袁华:王老师,我爸送的是电视机。

王老师:袁华,还是这么一表人才。

大春:老师我送的是挂历。

王老师:那老师想不起来了,老师不记仇。

根据王跃平的研究,“记”属于叙实动词,其宾语表现的事态是被预设的,因此预设“大春和王老师有仇”。王老师回答大春的“老师不记仇”(S)预设是“大春和王老师有仇”(S1)。两者有照应关系,当S“老师不记仇”为真时,可以从中析出S1“大春和王老师有仇”,当S假,即“老师记仇”仍可以从中析出S1“大春和王老师有仇”。这是典型语义预设。

张扬、袁华送的礼物都是当时很贵重的家用电器,而大春送的是不起眼的挂历,王老师认为大春送的礼物不起眼是因为大春和他有仇,所以王老师回答大春“老师不记仇”,这句话将王老师爱收学生礼物的特点表现出来。

(17)夏洛:妈?

夏洛妈:你吓死你妈了。是不是不敢相信自己还活着啊?

夏洛:我是不敢相信你还活着啊。

例句中“相信”属于叙实动词,其宾语表现的事态也是被预设的,因此预设“你还活着”。夏洛的“我是不敢相信你还活着啊”(S)预设是“你还活着”(S1)。两者有照应关系,当S“我是不敢相信你还活着啊”为真时,可以从中析出S1“你还活着”,当S假,即“我是相信你还活着啊”仍可以从中析出S1“你还活着”。这是典型语义预设。

这句话表现了夏洛亦真亦梦的状态,不敢相信自己穿越回到1997年。

(18)夏洛:别欺负我,我跳过楼,我脑子可不好使。

陈凯:你吓唬谁呢?就跟谁脑子好使似的。

根据王跃平的研究,疑问句充当的句子成分可以触发事实预设,陈凯的“就跟谁脑子好使似的”预设是“没有人脑子好使”。结合当时的语境,陈凯拍着自己的脑子说出的这句,实际上是陈凯说自己的脑子不好使,在这样的语境下是陈凯对夏洛威胁的反驳。他的反驳让观众哑然。

(二)非典型语义预设

一个语句S1是某个源语句S的“非典型语义预设”,当且仅当:1、源语句S没有直接表达命题,以致S1不适宜于用否定测试加以检验;2、或者源语句S虽然直接表达了命题,但S1经不起否定测试的检验或难以运用否定测试法加以检验。[12]例如:

(19)虽然今天的主角不是我,可是我要穿的最帅气,但悲催的是我居然和司仪撞衫了。

司仪:这位同行你是不是走错房间了啊?

司仪的这句“这位同行你是不是走错房间了啊?”是正反问句,不能直接表达命题,其预设是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命题,“要么这位同行走错房间了,要么这位同行没有走错房间”。但是实际的交际中这种预设往往带有自己的揣度意味。司仪这句话的预设是“这位同行大概走错房间了”。结合当时的语境,夏洛身上的服装和司仪一样,自然被真正的司仪误认为也是一位司仪,即真正司仪口中的“同行”,这句话的预设与当时的语境相结合,夏洛是来参加婚礼的,弄巧成拙和司仪撞衫,观众们自然忍俊不禁。

(20)夏洛:马冬梅上课老嗑瓜子,影响我学习。

王老师:就你那学习还用影响啊,那还有下降空间吗?

王老师的答话“那还有下降空间吗”是一个是非疑问句,不能直接表达命题,其预设是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命题,“要么有下降的空间,要么没有下降的空间”。但是实际的交际中这种预设往往带有说话人自己的主观倾向。这句话的预设是“夏洛的学习成绩很差,不能再退后了”。通过这句话王老师讽刺夏洛的学习成绩差,其表达效果却比直接说夏洛成绩差更具有幽默色彩。

四、结语

笔者从修辞的使用,合作原则和语义预设对《夏洛特烦恼》的台词进行分析,挖掘台词产生幽默效果的原因。从语言角度看,修辞的使用可以恰当地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交际中违反合作原则,也是产生幽默的效果的一个原因,可以塑造人物的多面的性格。语义预设的使用,比正常的陈述话语更有利于营造喜剧气氛。

注释:

[1][4][6][7][8][9]参见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增订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60页,第199页,第219页,第190页,第197页,第194页。

[2][3][5]参见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58页,第307页,第302页。

[10]参见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2页。

[11][12]参见王跃平:《汉语预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5页,第152页。

参考文献:

[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池昌海.相声“包袱”构拟与语用“合作原则”偏离[J].南昌大学学报,1997,(6).

[5]王跃平.汉语预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王伟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150080)

猜你喜欢

辞格合作原则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巧缀辞格在诗词中的应用
如何使用拈连辞格
英语网络流行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分析
会话含义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合作原则下的《老友记》语言幽默分析
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析网红papi酱的语言风格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从合作原则看言语幽默
浅议广告语言的辞格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