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6-05-30王丽
王丽
摘 要 少数民族学生是高职院校学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与汉族学生在生存环境、民族习俗、语言、教育基础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压力过大等,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其成因,并为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教育提供若干参考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1.086
Minority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ANG Li
Abstract Minority student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living environment, ethnic customs, language, education and so on. So a seri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and so on,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ir mental health.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nority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xplores their causes, and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minority students.
Key words minority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atus; countermeasures
0 前言
调查发现,目前约有53.2%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他们由于升学的缘故,需要适应本民族向非本民族层面上的文化环境转移,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触发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心理体验与冲突,必然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①虽然目前国内有关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较多,但在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对此,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综合性分析,探究其成因,为丰富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提供几点对策。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分析
中外学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价标准进行了很多专门研究,得出的见解却不尽相同。为此,笔者对各种标准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也即是:(1)人格较为完整。(2)心理特征跟年龄特征符合。(3) 环境适应能力较好。(4)正确地对自己进行评价。(5)工作与学习安排合理、有效率。(6)人际关系较好。(7) 可以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反应适度、正常。(8)意志较为健全。
2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着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后,他们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跟原来相比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系列变化极其容易造成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若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这些心理问题更是愈演愈烈。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如下。
2.1 经济状况造成的心理自卑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与内地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很多地区甚至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并且年增长率极低,许多民族学生生活需要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家庭的贫困与发展前景的狭隘不断刺激着他们的自卑感,加之从电视、书本等途径了解到外面世界的繁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得学生心中产生极大的反差,造成心理问题。调查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贷款学生中,67%以上为少数民族学生,经济贫困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们的抑郁、焦虑、孤独、敏感、缺乏自信、人际关系紧张、性格孤僻甚至人格扭曲等问题产生。③
2.2 就业压力造成的社交恐惧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金融危机、就业压力是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压力甚至比普通大学生压力还要大,一方面是少数民族学生家庭背景以及社会关系的相对薄弱。近两年来,人民网和人民日报观点版对大学生的择业观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结果显示52%的大学生认为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是影响就业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有的学生成绩有效,在校各方面表现也不突出,但因为家庭背景好、社会关系过硬,便能在就业上占很大优势,这难免会对来自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的不平衡,认为社会是不公平的,因而产生一种郁闷、迷惘、紧张、烦躁,甚至仇恨社会的心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自我封闭,尤其是经历求职失败打击后,更是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恐惧社会,最终造成社交恐惧症。
2.3 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障碍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来自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或边远山区,进入大学后,他们便会面临新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这些环境跟他们原来所处的环境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随之变化。教育起点低、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差异、语言障碍,造成社会主流群体难以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习俗,少数民族也难以改变根深蒂固的本土文化去有效地接受主流文化,因而加剧了双方的矛盾冲突,自然也衍生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问题。④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障碍,可以说直接加剧了主流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隔阂误会,诱发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攻击性行为。
3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科学对策
3.1 构建多元的教育环境
高职院校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构建起多元的教育环境,确保教育每一个环节都能充分将多元的教育理念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接受多民族文化的意识,让学生在多元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和谐、积极地生活,让少数民族的学生真正从内心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从而放下戒备心理,消除内心自卑、焦虑,提高少数民族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文化适应能力。
此外, 教育部门应该保证双语教育切实贯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之中,少数民族的学生受语言障碍的影响,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学业成绩差等,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根据当地民族的教育现状,积极倡导在地区的基础教育中推行双语教育,让汉民族文化深入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汉语接受能力,为打破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语言障碍奠定基础。近几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为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创造更多的条件。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注重民族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多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扰,消除他们的负面情绪,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在进行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教育时,既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实际,又要擅于借鉴发达地区成熟的教育经验,保证心理教育实效。⑤
再者,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应该实现个别与全体的有效结合,既要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又要推动学生的良性发展。因此,应该在日常心理教育的基础上,有效变换教育方式,实现教育手段的多样化。鉴于大多数民族学生比较自卑,教师应该积极关注这些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让他们在表扬之中感受到自豪,激发学习动力。而至于民族学生突出存在的社交恐惧症,教师应该多与他们进行交流谈心,深入了解他们的焦虑与内心渴望,向他们传授一些社交小技巧,消除或减轻他们的人际焦虑,从而实现交际能力的提高。
3.2 引导学生心理脱贫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造成的学生心理问题,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转变观念,客观地看待经济贫困问题,缩小认知偏差,理性认识到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等社会现实是现阶段不能在短时里改变的,学会逆来顺受,将脱贫当作学习动力,首先实现心理脱贫。其次,鉴于少数民族学生大多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学校应该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生活,积极资助贫困生,为贫困生增设一定的补贴或福利,鼓励和帮助他们学习。同时,将“扶贫先扶志”教育理念贯彻到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再次,增设勤工助学岗位,保证智力型岗位与劳务型岗位的有效结合,促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岗位工作上重塑自信。最后, 组织经济困难享受补贴的民族学生到孤儿院、敬老院等地方做公益活动,让受助者助人不仅可以让爱心长久的传达下去,还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提高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社交恐惧。⑥
3.3 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
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理性看待社会现象,尽快调整心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坚定自己的信心,时刻保持求职的热情和勇气,这样才能顺利就业。
此外,高校教师应该提醒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是新时代带给人们的一个极大挑战。因此,面对挑战不仅要增强自身的竞争意识,还要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与内涵,掌握更多、更成熟的技巧,这样才能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并实现自我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基于此,高校教师可以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技能培训,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从容应对就业的压力。
同时,高校教师应该正确引导,保证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从容、平和地看待就业形势,坦然做好竞争的准备。少数民族学生应该确保就业期望值的恰当、合理,就业心态良好,积极到中小城市、自己家乡或农村等地方寻求自身的发展空间。
4结束语
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还是历史问题。要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在主流社会里健康成长与发展,关键是教师要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指导少数民族学生规划好职业生涯,确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实现个人追求与祖国需要的有效统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注释
① 张焕华.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1.2:97-98.
② 王毅.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5:193,55.
③ 倪芳,段兴华.少数民族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77-178.
④⑤付海东.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30-32.
⑥ 蔡云龙.浅谈民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必要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8(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