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的无界化管理探析

2016-05-30王彦如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高职院校

王彦如

摘要:目前就业指导课程大多存在实用性较差,指导性不强的问题,本文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就业指导教师、就业心理导师、创业导师、企业HR师和企业班主任等五类教师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无界化参与,打破了既有的就业指导“大包干”模式,希望能够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就业指导课程焕发新的活力,从而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  无界化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208

一、教育无界化管理的内涵

教育的无界化管理,是指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打破各领域及领域内部不同要素固有的界限,以无缝衔接的方式将高校内教育全局或某一领域联通,形成教学指导、科研成果、产教融合、综合育人等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这一源自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的管理理念,自引入国内起,由于其跨界整合的前瞻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已被众多高校以不同形式进行本土化改造,并在教育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跨界教育”①,由于产教高度融合的教育类型特性,对资源整合与共享的需求更为强烈,这种需求既体现在对内整合,也体现在对外整合。以无界化管理理念作为理论基础,即体现为内部无界化、外部无界化。

内部无界化是指校内各办学领域或某领域内不同组成部分间的资源整合与共享。以学生工作的全员育人为例,虽然以学工部门为主,但同时需要其他部门的通力配合,需要各二级院系的教学工作的全力支持。内部无界化可以调动不同领域或不同团队之间进行相互合作,进行资源整合与共享,为实现某一目标提高协作效率或优化内容。外部无界化是指校内各办学要素与外界相应领域进行资源整合与共享。尤其在产学合作领域,要实现产教融合,就不能闭门造车,必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地方支柱特色行业对接,实现专业教学的动态调整和校企合作、学习就业的有效衔接,这就不仅需要产学部门加强合作,各二级院系也要搭建类型广泛、形式丰富的产学合作载体,运用更多的资源整合手段,使高职教育不断激发活力、凸显办学特色,体现社会作用。

因此,将无界化管理理念运用到高职教育的各领域尤其是产学合作领域,能起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作为产学合作的重要环节,就业指导课程是学生从专业学习走向工作岗位的关键一步,也是提升就业质量,提高学校声誉的基本因素,因此各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与授课效果。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该学院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由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两门课组成。其中就业指导课包含八个模块,分别是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准备、择业心理与应聘技巧、就业程序、创业创新教育与实践、职业道德、转换角色适应职场、应聘实战训练;职业规划包含八个模块,分别是学业规划与职业发展、职业规划概述、了解自我、了解职业、职业规划测评、职业规划报告书、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以期通过完整、详细的就业指导课,为学生就业提供高质量的指导服务。

因此,该院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课程内容范围广,涉及政策法规、心理健康、创业就业流程、面试实战等方面,包含了创业就业过程中会遇到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指导教师对创业就业流程有完整的认知和体验,并对其中可能涉及的就业心理等问题有丰富的应对经验;二是课程内容更新快,尤其是在政策法规、职业能力等方面。由于国家处于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期,行业岗位的发展变化加剧等客观原因,需要行业从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更新,了解最新的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并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些方面进行研究。

然而,由于目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指导课程采用的是“大包干”模式,即一名就业指导教师既要包揽所有的就业指导课和职业规划课,而教师群体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专业心理知识储备的就业指导教师相对较少,在进行就业心理等课时,心理干预程度不够;而在进行就业准备等课时,由于没有亲身经历,手中没有实例,讲解缺乏说服力,就没有足够的发言权。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在认知行为特征上具有强烈的个性和鲜明的情绪,如果就业指导课老师“肚子里没有‘干货”,就很难在学生群体中得到认同。这就导致了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下降,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意义不强,使就业指导的作用在产学合作中得不到应有体现。

三、就业指导课程无界化管理的方式途径

归结而言,上述就业指导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即就业指导师资与课程的专业性、针对性、实效性不足。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必须是引入合适的教师到上述课程中,进一步优化师资配置。在现有师资资源不做结构性改变的前提下,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无界化管理理念的运用。

将无界化管理理念运用到就业指导课程中,也可以通过内部无界和外部无界两个部分的同时运用,将不同的师资资源整合到就业指导课程中。通过无界化管理,原有的就业指导课程“大包干”模式可细分为“四环”模式。

(一)就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就业程序的规范化

从上述就业指导课程特点可知,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业规划与职业发展、职业规划概述、了解自我、职业规划测评、职业规划报告书、职业发展决策与行动、就业程序等模块的程序规范性要求较高,需要由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指导培训,能指导学生进行生涯测评及规划书制作,熟悉本校的就业流程,并能及时提醒并监督好每位同学相关手续办理的老师教授。而学校现有的就业指导老师,不仅承担就业指导课,还负责相关方面的行政工作,对职业规划报告、就业程序等流程既有全面的认知,也有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因此,涉及到这些模块的课程,仍由目前的就业指导教师承担。

(二)就业心理导师:干预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

涉及到就业心理的模块,如择业心理、转换角色适应职场,需要授课教师有较强的心理知识储备和心理干预技巧,这一专业性的课程教授可经由内部无界管理,由受过专业的心理指导培训,能及时发现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专业从事学生心理工作的校内心理教师进行。通过这一调整,学生普遍具有的就业心理问题可以得到有效干预,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作用的认同度将显著提高。

(三)创业导师:引导好学生的创业第一步

从今年开始,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高职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随着经济形势继续下行,就业压力加大,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普遍上涨,结合实际指导好学生迈出“创业第一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涉及到创业环节的课程,师资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创业理论和实践经验。而固有的就业指导教师在创业实践经验上尤为缺乏,在此就需要通过内外部的无界管理,聘请接受过专业的创业指导培训,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业导师对有创业需求的学生进行详细的指导。通过这一调整,创业课程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会更强,将会使创业课程的课堂效果得到质的提升。

(四)企业兼职教师:引导学生更好地就业

与创业相对,毕业生群体中大多数的第一选择仍为择业、就业,这其中涉及到两个环节。首先是就业前的准备。能否顺利就业,面试是就业准备中关键的一环。沿用聘请创业导师的思路,就业准备、适应职场实战训练等模块的课程可在校企合作的具体实践中,通过外部无界管理,聘请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师(HR)来教授,由于人力资源师有着丰富的面试经验,能指导学生在面试中更好地应对,因此,这一调整有利于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面试流程、熟悉面试技巧,从而掌握面试要领,在面试过程中给考官们留下较好印象。其次是就业后的适应。进入企业后,必须要了解职场环境、熟悉企业文化,才能融入职场生涯。为了使学生能及早做好应对准备,就业指导课程中设置了了解职业、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这四个模块。由于企业班主任能参与到日常教学和班级活动中,并在学生的就业问题上给予一定的指导,能使学生在“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中能够得到最有益的互动”②,因此这些模块可由企业班主任进行教授。通过从企业的不同岗位分类聘请兼职教师,有利于解决目前就业指导课没有亲身经历,就没有发言权的问题,从而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

总之,通过就业指导教师、就业心理导师、创业导师、企业HR师和企业班主任等五类教师在以上“四环”中的无界化参与,有利于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就业指导课程焕发新的活力,更好地发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作用。

注释:

①陈文海.高职院校无界化管理:内涵、意义和路径选择——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考察思考[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2):3.

②郑晓.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无界化校企文化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4):165.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高职院校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职业技能大赛对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