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下”的汉英及物性对比分析

2016-05-30卢兴艳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馆子汉英物性

卢兴艳

摘 要:本文选取“上”“下”两个常用方向动词进行汉英及物性对比分析,从而探讨了汉英动词及物性的异同。

关键词:上;下

方向动词在意义上有方向的概念。比如,由低处到高处的方向就是“上”,由高处到低处的方向就是“下”。这些动词的汉英及物性不一样,进行汉外比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汉语动词特点。汉语动词不能像英语动词那样以形式上是否带宾语为标准来决定动词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汉语动词的及物性与哲学上的及物性不一样,并不是单纯的动宾关系,而是指动词本身在运用过程中带宾语的程度。

一、“上”的汉英及物性对比分析

汉语的“上”后面可以带“飞机”“书”“十个人”“发条”等名词作宾语,在句中“上”与后面的名词类宾语构成的语义关系有:处所、致使、施事、受事、数量和杂类。如:

(1)她已经上飞机了。

(2)他多次上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

(3)这个岗位上十个人。

(4)这表该上发条了。

(5)王菲的演唱会上万人观看。

(6)这人上了年纪呀腿脚就不灵活了。

例中的“飞机”是“上”的处所,作处所宾语;“书”是“上”的致使,作致使宾语;“十个人”是“上”的施事,作施事宾语,意思是十个人上这个岗位;“发条”是“上”的受事,作受事宾语;“万人”“年纪”是“上”的杂类宾语。

从现代汉语词典上归纳“上”的各层意义带宾语的情况得知“上”带处所和致使宾语的情况较常见。如, “上课”“上班”等等都是“上”后面带处所宾语。“上”带致使宾语,如“上油”“上货”“上菜”等等。“上”带施事宾语限于“上”作向前进和出场这两层意思解时,“上”的施事宾语必须搭配数量成分,如,“上一个排”“上两个人”等。只有“上”的意义为拧紧和到规定时间开始工作或学习等时后面才带受事宾语,如,上早操、上物理等。“上”带其他杂类宾语时是指达到一定的数量或程度,后面的宾语是一个概数,而不是具体的数字,这个数量或程度往往在整个句子里较高,比如我们可以说“上岁数了”,而不会说“上一岁了”。

英语里没有相应的单个动词表示“上”的意思,只有用词组来表达汉语“上”的各层意思。如,go up the mountain(上山)、go upstairs(上楼)、get on/in a bus(上车)、go shopping(上街)、go to work(上班)、go on TV(上电视)、attend/have a class (上课)、get up to hundreds of people (上百人)。

除此之外,“上”还可以进入双结构,如在“我上了她一门课”这句中的“她”和“一门课”都是“上”的宾语,“她”是间接宾语,“一门课”是直接宾语。但是在没有上下文或身份的语境里,这句话有歧义,隐含有两层意思:

a.我给她上了一门课。(我是老师,她是学生。)

b.我去上了她的一门课。(我是学生,她是老师。)

按照石毓智(2006:104-105)的观点,此时的动词“上”是中性动词。在a层意思里,“上”是右向的,句子就表示客体向右移动,即直接宾语“一门课”向右移动到间接宾语“她”。在b层意思里,汉语动词“上”是左向的,句子就表示客体向左转移,即直接宾语“一门课”向左转移到主语“我”。汉语是语义型语言,像这样的句子含有两种完全相反的意义,即有歧义:客体向左移动和客体向右移动。要消除歧义就必须加上适当的介词或改变句子的结构,比如可以改为“我去上了她的一门课”和“我给她上了一门课”。对于汉语中的这种中性动词,英语会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如上面a层意思的英语表达为conduct a class ,b层意思表达为attend a class。但是只有右向动词conduct才能进入双宾结构,I conducted a class for her 。意思是I taught her a class。①汉英动词产生这样的差异归根结底就是汉语是意合型语言,而英语是形合型的语言。

二、“下”的汉英及物性对比分析

“下”在汉语里语义较丰富,“山、楼、车、雨、三个人、通知、馆子、乡、水、饺子、工夫、结论、决心、蛋、手、班、课等名词都可以作“下”的宾语。

(7)今天不做饭,我们下馆子吧。

(8)下楼吃饭吧。

(9)成都的冬天很少下大雪。

(10)已经下命令了,你明天必须上任。

(11)酒早就烫好了,锅里也开着,单等你来了下饺子。

(12)任何事情都不要急着下结论。

(13)王菲的成都演唱会不下三千人。

例(7)和(8)中的名词“馆子”“楼”是“下”的处所,作处所宾语。虽然这里的“馆子”和“楼”都作处所宾语,但其中包含的意义却有所不同,“下楼”只是纯粹的从楼上到楼下,方向上就是直观的从高处到低处,而“下馆子”是指到馆子去吃饭,这里的“馆子”是指吃饭的地方, “下”后面带处所宾语表示去吃饭时,后面处所宾语名词则只限于“饭馆”或“馆子”。“下”带处所宾语的使用频率最高,如,下车、下地、下台、下班、下课等。

例(9)中的“雪”在句里是“下”的施事,作施事宾语。“雪”是一种自然现象,是“雪”自己下下来,在“下”指(雨雪)降落这层意思时,可以带施事宾语,如“下冰雹”“下雨”。“下”和其他汉语动词带施事宾语时的情况一样,后面还可以带有数量成分的施事宾语,如在“公司裁员,我们部门下两个人”这句里,“两个人”在句中就作动词“下”的施事宾语,并且这个施事宾语“两个人”含有数量成分,当“下”带数量成分的施事宾语时,用的是“下”的“退场”之意。

例(10)中的“命令”是“下”的受事,作受事宾语。“下”带受事宾语见于“下”的颁发投递和使用这两层意思。如,下挑战书、下药、下手等。

例(11)中的“饺子”是“下”的致使,作致使宾语,“使饺子下到锅里去”。“下”带致使宾语是指放入、卸除、攻陷的意思,如,下窗户、下螺丝钉、连下敌人数城。

例(12)“结论”是“下”的结果,作结果宾语。“下”在指做出(言行、判断等)和(动物)生产时后面才带结果宾语,如,下决心、下定义、下蛋、下崽儿。

例(13)中的“三千人”作“下”的杂类宾语。这时的“下”指低于或少于的意思,后面带的宾语含有数量词,这刚好和“上”带杂类宾语的情况相反。

英语中没有单一的动词对应汉语的“下”,针对汉语“下”的各层意义需要用不同的词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如,go downstairs(下楼)、go off work(下班)、draw a conclusion(下结论)、go out of class(下课)、get off a bus(下车)。

综上所述,表方向的动词带处所宾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较高,而英语则没有这方面的动词。

注释:

①石毓智,语法的概念基础,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6年,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

[1]石毓智.语法的概念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6.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第5版).

猜你喜欢

馆子汉英物性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苍蝇馆子
小吃店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苍蝇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