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习惯的培养

2016-05-30戴云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养

戴云

【摘 要】音乐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综合学科。就如《音乐课程标准》里所说“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传承了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了人际交往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我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教学生唱歌,而是在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音乐课教会学生做人的准则,做事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习惯;培养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去学习新知识,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用最佳的状态传授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巩固和运用知识。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去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一、演唱习惯的培养

1、坐姿的培养。对于坐姿,是我给任何一个班级上第一节音乐课强调的第一个问题,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气通声亮,唱歌的管道顺了,声音自然可以出来,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坐直,由于学生年龄的限制,不能要求他们一堂40分钟的课站立唱歌,因此,坐姿就尤为重要。上身直立,背部挺直,双腿平放于地,双手放在双腿上,双眼平视前方,下巴微微收紧。这样的坐姿不光在唱歌时用到,还能防止学生驼背,在写字读书时也能用到。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弹琴和演唱时,也应当这样坐,不光自身上课状态良好,更能起到示范作用,身教重于言传。

2、科学的发声。我曾经听过很多教师上课,观察她们的学生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唱歌是模仿自己的教师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她们不能理解怎样去发声,你跟他们说腔体,他们不懂,说位置,他们也体会不到。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更会模仿。通过模仿教师的声音,教师的演唱状态,去找她们认为正确的唱歌方法。那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唱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就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演唱儿童歌曲。可能有些教师认为,用科学的方法演唱儿童歌曲会显得很可笑,但是,学生模仿的是你的方法和状态,学生用他们的童音演唱出来就会让人感觉是天籁了。在对他们练声时切记音区不易过大,给他们灌输保护嗓音的知识。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他们的唱歌方法,教师需要用理论知识进行纠正和改进,最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在换声期的学生们保护好自己的嗓子,不要大声的喊叫或者唱歌,可以渗透一些假音的知识让学生领会。在上音乐课开始时要进行有效的练声,那么什么是有效的练声呢,练声的目的开嗓音,找方法,那么这两点做到了就是有效的练声。

3、唱歌表情的培养。表情并不单指面部表情,而更多的是音乐中的表情,强弱,快慢以及音乐的情绪。表情的培养在小学音乐课上我认为是最重要的。课堂上注重音乐的情绪的培养,利用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到音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演唱对于音的结束、停顿唱的很准确,这在课堂上是不容易做不到的一点,每个孩子的结束点都不一样,所以节拍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每每遇到休止或者节奏感很强的音乐时,我都会停下来一一分析。这是给孩子渗透节奏的有效途径。强弱变化很重要。一首歌曲平淡正确的唱完和一首歌曲激情饱满的表演是不一样的,学生在演唱时的状态也不一样,这一点低年级的学生全靠模仿,而高年级的学生则靠讲解和示范。

唱歌表情的培养,通俗说就是乐感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的美感,要让他们发自肺腑的喜欢上音乐。多多演唱一些他们喜欢的歌曲,爱唱的歌曲,甚至可以寻找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来演唱;经常开展一些音乐小表演,鼓励学生上台演唱。这些都是培养乐感的好方法。有了好的乐感,演唱歌曲就会生动,好听。

良好的演唱习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会起到巨大的作用,不仅仅在音乐课堂上,更是在生活学习的一点一滴上。

二、聆听习惯的培养

说到聆听,大多数教师都会很头疼,会说:“欣赏课根本没办法上。”“小孩子坐不住,不可能安静的听歌曲。”是的,小学的学生自我约束力欠缺,不会像大人一样,安静的听一场交响乐。那么,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逃避欣赏课,而是应该努力的去寻找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

1、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为什么学生不能去欣赏一首乐曲或者是歌曲?因为他们对这首歌曲或者乐曲没有兴趣。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学问的钥匙。为什么他们没有兴趣呢?因为他们对欣赏的曲子不了解。所以我认为,音乐教师不光是带孩子们唱唱跳跳,更应该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解释这一时期的音乐特点,说一些音乐名人的童年趣事,讲一讲音乐的创作背景,这些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途径。他们知道的多了,就会更想去了解。比如听《牧童短笛》这首钢琴曲时,就可以从钢琴的发展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告诉他们钢琴的起源、发展,包括我们国家最早的钢琴发展,告诉他们我们的国家原本没有钢琴,有钢琴以后演奏的也是外国的乐曲。那么《牧童短笛》就是中国人自己写的钢琴曲,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所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面是给欣赏课打下了好的基础,不需要教师刻意的去说,而是循序渐进,有意无意的给学生渗透一点。

2、良好的課堂纪律。有了兴趣的基础,在聆听时,课堂纪律环境就会好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已经能控制住自己,然而低年级的学生,就没有很好的约束力。教师应该每节课都强调纪律,一点一滴的和学生一起营造出一堂轻松活泼的音乐氛围。

3、拓展延伸。新时期的音乐课注重耳、脑、手、脚并用,教师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配合能力。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用小乐器伴奏,鼓励学生为旋律添加歌词,更可以根据音乐来编点小故事演一演。

我们要培养学生不管是听歌曲范唱还是音乐欣赏,都应该是投入倾听。保持良好的聆听习惯,营造氛围,充分发挥音乐课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只有不断的去思考、创新、探讨,才能提高自身素质。习惯非一日之功,平时的点滴积累异常重要。教师要勤说,将学生一步步领入正轨,养成良好的音乐的习惯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培养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