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航空服务类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2016-05-30徐菡
徐菡
摘 要 随着当今社会的日益发展,英语水平成为衡量学生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在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航空服务企业更是如此。本文结合航空类服务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实践,以“机场地勤服务”为例,分析课程中影响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探索其在课程改革、师资配备、教材选用等方面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具备岗位要求的能力。
关键词 双语教学 高职教育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1.053
Exploration on Vocational College Aviation Services
Curriculum Bilingual Teaching Model
——Take "Ground Service in Airport" as an example
XU Han
Abstract Alo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English become significant in routine works, especially in the industry of aviation services. This thesis takes "Ground Service in Airport" as an example, analyzed the key elements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aviation service curricula with real practice, searching the solutions in curriculum reform, faculty allocation and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hope of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their position.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多,出入境旅客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航空服务业方面,从业人员使用英语场景越来越多。中国的航空企业在招聘时,由于涉及到对外籍旅客服务,英语理解和交流能力是衡量其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而国外航空公司和机场公司大量招收中国籍员工,这些员工在国外的工作能力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英语交流能力。所以,英语能力的提高在高职培育标准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通过三年的职业教育,很多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或者六级考试,但面对具体的工作情况,仍然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并没有做到学校培训和行业能力需求的无缝接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专业课堂上引入“双语教学”,让专业技能和英语能力结合起来。
1 双语教学在职业院校中开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早在2001年就提出高等教育应该重视双语教学。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双语教学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根据对高职院校服务类课程的了解,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未明确需要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只是设定了公共课的“大学英语” 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大能力,另外再安排“专业英语”对学生进行行业英语方面的训练。看似科学的安排,但却会因为师资问题而流于形式。并且在课程体系中,对需要双语教学的专业课没有明确要求,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只是凭借教师个人意愿进行的尝试。
(2)在课程标准的设定上,双语教学的目的、预期目标和考评方式设定不清晰。为什么要进行双语教学?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今倡导的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着重于学生能力和岗位要求的接轨,工作岗位对英语的使用是否有明确要求?有需求的课程,才使用双语教学,而没有需求的课程,则使用中文教学。课程的作用都应该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为了搞双语教学而搞双语教学。
另外,现今的职业院校,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课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把控;学校的教学检查也大多数在于教学进度和教学资料的准备方面,而不会精确到教师具体如何授课,也不会细致到知识点的层面,所以对于双语教学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多数专业缺乏清晰的界限。
再者,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的教育方式及评价方式还很传统,大多数采用传统的笔头考试的方式,学生在“听”和“说”方面的考核大为欠缺,很多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在面对外国人的时候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工作的时候也不知道如何使用所学过的专业术语,最终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双语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现在很多职业院校的老师,很多都是具有高学历高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但是都是“校门到校门”,虽然英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很强,但是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而另外一部分来自企业的教师,虽然动手能力很强,也很了解行业的具体情况,但英语能力比较弱,仅限于能满足自己在工作中的需求,并不愿意增加自己上课的难度,在课堂上展示其英语能力。而专业英语老师通常都是英语专业出身的老师,对行业上具体的工作情境并不了解,他们在课堂上仅能根据书本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英语语法、专业词汇和听读写等方面的训练,而不能把英语融入到具体的工作情境中去。
(4)学生自身原因。职业院校的学生,高考分数大多较本科院校的低。考上职业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还出现对英语厌学的情绪,推行双语教育不会受到这部分学生的欢迎。
(5)双语教材数量较少,选择面小。虽然现今专业教材数量众多,但是能称为“双语”教材的却寥寥无几。即使现在很多作者在编撰教材的时候,引入了一些英文的专有名词,但是大多很零散,这些名词在行业中的使用举例也只是零星举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明晰专有名词在具体工作中的使用情况,自然就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航空服务类课程在双语教学方面的探索
根据职业院校“能力本位”为原则的教学改革,要求单元教学设计和整体教学设计以具体的工作任务来引导学生,以工作场景的模拟来进行课堂组织,以能力培养为最终目的。航空服务业正是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对客交流沟通能力的行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是在课堂上着重提高的项目,那么,在“机场地勤服务”这门课中,除本身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外,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能够与外国主管进行沟通;能够使用英语进行对外国旅客进行服务并且满足外国旅客的需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改革:
2.1 教学内容的重构
首先,职业教改需要按工作流程来设计课程内容,本课程则以地勤服务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来进行课程内容的重设计。传统的地勤服务课程主要是对旅客运输的条件及规定进行讲解,并辅以案例,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但是缺少实际的演练,更无从谈起对客沟通和交流。所以在情境设计时,需要教师按照企业的岗位设置,从旅客的购票开始,到值机、安检,再到旅客不正常运输的处理,以及问询岗位和引导岗位的工作,充分了解旅客运输流程之后,以工作流程来划分课程单元,以工作能力的提高来设定教学目标。
然后,以“服务对象”和“岗位能力”来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在这里,服务对象的设定则是双语教学的切入点。每一个项目的设置除常规的服务场景外,还需要融入对不懂中文的外国旅客服务的场景。并且,在一些需要各部门合作的环节,如特殊旅客的运送中空乘和地勤人员的沟通,则模拟与国外同事的工作场景。由于教学目标强调的是对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学生可以不太在意英语语法、翻译等方面,打消学生对英语多年来应试教育形成的畏惧心理,鼓励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讨论。按照岗位职责和服务对象来设置的情境不仅贴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并且实际的演练让学生学有所用,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能力训练和双语教学的双重目标。
2.2 师资力量的整合
在师资力量方面,首先需要通过学校教师进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的方式,加大教师同企业的联系,增强老师对服务场景的掌控能力,让教师能够设置出具体的教学情境。
其次,高职院校教师的英语水平也是实行双语教学的关键。现阶段的高学历年轻教师都具备较强的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并且,将服务类课程的双语能力设定为“能够与外国主管进行沟通,能够为外国旅客进行服务”之后,对于英语语法方面的要求大大减少,教师不需要采用“沉浸型双语教学”,而采用“过渡型双语教学”会比较合适。只要教师在备课时候做好准备,一般都能胜任。并且在某一些具体情况下,可以采用两名教师同时授课的方法,一名英语老师和一名专业老师相互配合进行场景的模拟,专业老师着眼于如何进行服务,而英语老师着眼于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根据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在上一些实际操作性课程的时候,会安排两名教师,一名主导,一名监控,这种设置在我国也可以做到,尤其是现阶段班级人数比较多的情况,两名教师同时授课可以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2.3 教材的选用
现今有关于机场地勤服务方面的教材不胜枚举,也有专业的由大量英语专业人士编撰的机场地勤英语口语或者服务英语等教材,但是把两者融合的却没有,所以要选到一本合适的双语教材非常难。而直接采用国外的教材又会受到学生英语水平的限制,最后很可能出现专业知识掌握不牢,英语水平也没有提高的情况。为了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可以在选用教材的时候,选用中文的专业教材以此搭建课程的基础理论框架,同时选用一本专业英语教材,用于引入相关的专业术语及场景设计。在上课的过程中,将两者内容进行融合,去粗取精,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模拟中使用英语专业术语。或者开有专业英语课的,专业课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参照专业英语教材,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涉及到填报数据和单据的情况,则分别使用国内和国外航空公司或者机场公司的表格,两相对比,从而让学生在具体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得到双语练习。
2.4 考评标准的改革
现有的职业院校对专业课的考评,基本上都采用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只是二者所占比重不同。这里,保留这种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结合的方式,但是应该加大平时考核的难度和严肃性。在前文所述的各种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的引导下,技能的掌握是从简单到复杂,逐层递进的,并且所学到的英语表达有实际的场景,因此,每个学习情境完成之后,都应该进行相应的测试,对技能的掌握以及英语使用能力进行评估。每一个学生都有评分并且登记在册,作为平时成绩参与期末考评,这样才能对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方便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技能。对于技能不太熟练、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及时反馈和训练,以达到双语教学应有的(下转第120页)(上接第111页)效果。
总之,双语教学是经济全球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形势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在旅游业非常发达的新加坡、香港等地,双语教育已经是常态化的教学模式了。尤其是像航空服务这样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采用双语教学方法非常必要。“机场地勤服务”这门课程由于其特殊性,对双语教学的需求更是迫切。不过,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师生双方的努力。本文只是一个教学实践的案例,希望能抛砖引玉,为双语教学在职业院校服务业课程中的实施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