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如生花,落笔才有神
2016-05-30冯磊王玮玮
冯磊 王玮玮
从事高中语文教育已经十几年,在这漫漫征途上摸爬滚打,虽有些许成就感,但是更多的则是深深的遗憾。一直以来,高中作文教学是我认为最困难的版块,从教之初,我始终认为,只要给学生多讲,让学生多练、多看,作文一定是能提高的,事实也证明,这样长期坚持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机械训练最终的结果就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便是我深感遗憾的,想必也有很多同仁和我一样,这样清醒而矛盾地坚持着。
一、高中作文评语现状
多少次,当我学习《语文新课标》时,看到“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句话,总会陷入深深的思考,教师到底要怎样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减少对学生的束缚?慢慢的摸索中,我发现,通过批改作文,给学生下评语,不正是一个大好的鼓励机会吗?慢慢地我开始尝试在评语中下功夫,但是传统的评语缺乏真情投入,不讲求艺术,多是空话、套话。像:本文语句通顺、表达流畅、段落整齐、结构完整之类的评语,还有优、良、已阅这种简单到极致的评语模式,真是令人反感至极。教师批改作文,不是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而是居高临下的大加挑剔。这种传统的批改作文的方法,不但起不到指导作用,反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禁锢了他们活跃的思维,使其个性和创造力逐渐丧失。所以,我认为作文评语必须改革,教师用手中的妙笔开出绚烂之花,学生必能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必能下笔有神。
二、高中作文评语的改进建议
1.在作文评语中和学生倾心交流、平等对话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作文不但是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作文评语中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比如高中生在作文中提到自己的理想,提到自己的学习感悟,提到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想法,提到对未来的愿望。高中生对这些话题都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老师能够针对这些话题进行一些探讨,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或许能够引起高中生的共鸣感和认同感。
2.在作文评语中注入温暖的情感
温暖的情感是人世间最奢侈的礼物。在作文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最关心的并不是技能技巧的指点、优劣得失的评价,而是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窥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漠,是鼓励还是否定。学生一旦从评语中品出了鼓励和希望,就会马上兴奋起来,振作起来,积极投入到写作中去。评语通常是用红墨水写成的,但仔细想来却应该是教师用心血来写就的。教师在评语上倾注的心血越多,它往往就越有光彩。就像是在学生心中洒下一缕温暖的阳光,一下子照亮心中的黑暗;又像一股暖流滋润着压抑干涸的心田,唤醒学生灵魂深处沉睡的灵感。灵感一旦被激发,热情一旦被点燃,学生写文章自能抛开顾虑,一气呵成。
3.在作文评语中体现幽默感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评语也是如此。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一定不愿意看到,也就起不到指导的作用。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即使是批评,学生也会乐于接受,而且还可以达到令人深思的效果。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生活中的调味剂。但运用幽默性的评语也要注意适度,因为有些幽默本身含有讽刺性,把握不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4.在作文评语中融入启发性的话语
教师在点评学生作文时应该采用启发性的话语来引导,而不是断言只能怎么写、不能怎么写,这样反而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如果以商讨语气指引一个大方向,开拓学生思维天地,让学生主动寻找泼墨的机会,使学生有文可作,如果运用“假如以……开头会不会产生……的效果?”“倘若将……自然段调换位置,结构将发生……变化?”“除了以……结尾,试想能否以……结尾?”“……情节是否在情理之中?”等等重在启发思考、引导行文的总批语,收到的效果就是以一当十了。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而在学生的作文中,也会体现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所以教师在下评语时既要注重总批语的启发性,更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引导学生写作的方向,慎重地拿起手中的妙笔,用一种清新、亲切的语言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开出热情美丽的花朵,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觉性、自信心和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使他们喜欢学习、喜欢表达、喜欢写作,觉得那是一种快乐。那么,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就会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神来之笔了呢?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市英杰学校;湖北宜昌市英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