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6-05-30韩晓芳张玉敏

科教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韩晓芳 张玉敏

摘 要 根据“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探讨了实地调研和讲座研讨教学等方法在本课程中的实例运用, 并对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探索与反思,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培养面向工程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1.05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aching Reform

HAN Xiaofang, ZHANG Yumin

Abstract According to a series of questions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in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teaching,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the proposed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explore the field research and lectures at seminars teaching methods examples of the use of this course, and the results achieved are explored and reflection, and strive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achiev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for teaching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aching reform; applied talents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中明确规定的环境工程专业9门核心课程之一,是该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此而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日益显现。①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环境领域的新概念、新名词的不断注入都给本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所地方院校,我们围绕本专业的学科特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改方案、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 教学内容的整合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分会的要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及课程设计3个环节,目前,多数高校都会尽量在教学中涵盖这三个环节。②但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许多高校给予这门课的学时较少,而对水处理工程和大气污染方面的课程更加重视,因此,针对该门课程学时短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既要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还要兼顾本校学科发展特色。③为此,我们在现有教材——宁平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整合,补充和强化了电子废弃物和生物质能利用方面的内容。

2 教改方案的具体实施

课堂教学无疑是教学活动中最关键和最活跃的环节,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和运用,直接关乎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学生作为学习的独立个体,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的激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教师应身体力行,在课堂上不仅仅是教学生,更多的应该是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多提问题,也应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并及时给予回应。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驱动者,应该尊重学生的内心思维活动,赋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发挥空间,并让其有机会在课堂上尽情表现。④

基于此,我们的改革理念是:(1)变课堂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舞台。(2)课堂不仅是对学生教学技能传授与训练的场所,更是探究技能的场所。(3)课堂不仅仅是对学生教学技能传授与训练,更是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场所。(4)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的展示场所,更是师生充分交流并呈现智慧的舞台。

总体思路是任务驱动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发挥他们的主动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实地调研、讲座式研讨、调查问卷以及视频录像等多种教改方式。

2.1 实地调研

实地调研方式是根据教学内容分阶段让学生去企业调查获得原始资料或者在校园内进行实地调研;⑤我们采用的是校园内实地调研,事先提供给学生校园平面图和垃圾运输车在校内的起点和终点,要求学生统计校园内各个教学楼内及室外垃圾桶的具体数量及其位置分布,并对不同型号垃圾桶进行标记并计算容积,旨在了解这些垃圾桶分布是否合理,其容积是否满足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收运的路线设计。调研共分6个小组,每个小组需要绘制相应教学楼的简图,并准确标出这栋楼内垃圾桶的具体方位以及垃圾桶的容量及尺寸,然后生成调查报告。

2.2 讲座式研讨

讲座式研讨是聘请环保系统的资深人员和生产一线的专家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传授具体实践经验,这对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各体系的知识在实际中的灵活应用、 分析各种理论在运用中的适应性和局限性都大有裨益。基于此课题组邀请了武汉市排水公司的一位污水及污泥处理方面的专家给大家进行了专题演讲。

2.3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学生经过本课程学习以后的心得与体会、意见与建议,能否在固体废物各体系的知识方面得到一定提高,调查问卷在实施校园调研后发放,旨在了解改革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这一次的调查问卷共发放48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下面是问卷内容。

调查对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1)如果这门课进行教学改革,你最喜欢的会是下列哪一种方式?为什么?

A、实地调研:根据教学内容分阶段让学生去企业调查获得原始资料或在校进行实地调研

B、讲座式研讨:聘请环保系统的资深人员和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定期给学生进行讲座,传授具体实际经验

C、专题研讨:给出一些专题让学生进行资料查询和课堂的研讨,比如如何进行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等

D、学生进行自主课堂教学(选取部分章节学生自己上台来讲解)

E、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例如设计一份垃圾焚烧发电对环境影响的调查问卷)

(2)如果邀请校外专家来给学生进行讲座,你希望从中学到什么?你希望得到哪方面的提高?

(3)你希望这门课设置相应的实验课吗?如果可以,你想做的是哪方面的实验?是照着教科书做,还是自主设计一些和实际相结合的实验?

(4)你对本门课程目前进行的教学改革满意吗?

2.4 视频录像及多媒体

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视频录像应相辅相成。本课程的内容繁杂,很多内容枯燥与繁琐,可在传统教学之外穿插视频,比如垃圾各种分选工艺的动态视频,垃圾填埋处理场中从垃圾破碎、分选到最后焚烧和填埋的完整视频,这些视频的注入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加深学生对相关设备及处理工艺的直观认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⑥

3 教改方案取得的成效

3.1 校园调研结果

在校园实地调研方面,每个小组绘制了相应建筑物的简图,并准确标出这栋楼内垃圾桶的具体方位以及垃圾桶的容量及尺寸,然后生成调查报告。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他们的调查结果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同学们也相互探讨。通过这次的校园调研,了解校园内垃圾桶的分布与规格、校园垃圾的收运路线等情况。学生们之间密切合作,培养了大家的集体观念,更激发大家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2 调查问卷

针对第一份调查问卷的48份有效问卷,笔者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第一题中,有66%选A,大多数人选A的理由是认为实地调研可以让他们亲身实践与体验,学到更多实际知识;第二题中,大多数人希望专家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前沿的专业发展动态以及专业前景及方向,希望在社会实践及工作方面的能力得到一些宝贵经验。第三题中,有93%的同学希望这门课设置相应的实验课,而其中90%以上的同学希望自主设计一些和实际紧密结合的实验。第四题中,绝大多数同学都对完成的校园调研结果比较满意。

3.3 讲座式研讨

聘请的专家实践经验丰富,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传授了许多工程中的实际经验,讲解了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热情与兴趣。学生们一致认为专家的讲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传授了污泥处理方面的许多宝贵经验,又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

3.4 视频录像及多媒体

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可以加深学生的直观认识。但多媒体教学在某些环节仍表现出一定的弊端,如幻灯片的播放速度比较快,学生有时候想进一步对内容理解消化时已经跳到了下一页,没有充分的时间抄笔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选用多媒体教学,在比较重要的章节讲解处,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记录。总的来说,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传统教学法的一种补充,二者应有机结合。⑦

4 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体会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深入了解到学生对这门课程教改方法的认可和支持,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要从过去单纯的“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知道了什么”的传统观念,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怎样用”的新观念。具体来说,可以结合某个实际项目,把学生分组,几个专业教师联合指导,让学生通力合作去完成该项目。其实这种教学模式在美国大学已经非常普遍,笔者在美进修的一段时间,发现每逢老师上课结束以后,都会有许多学生围绕在老师周围探讨问题,聆听之下得知是老师会结合实际需求给学生一些相关课题,学生以小组的名义参与,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综合能力,学会对知识进行整合,学会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更重要的是学会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等。⑧

总而言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教学应审时度势,在各方面做出相应调整。通过课堂上不断地改革和探索实践,充实和完善这门课程的教学,以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真正有能力的,对社会有贡献的环境工程专业高级人才。

注释

① 谷晋川,梅自良,江元霞等.“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短学时教学体会[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4):37-39.

②④谢越,王艳,肖新等.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5):147-150.

③ 盛广宏,郭丽娜,张新喜.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的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9(6):69-71

⑤ 李启彬,刘丹,曾建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四川环境,2012.31(2):85-87.

⑥ 孙晓杰,王敦球,曾鸿鹄,张学洪,肖瑜,林华.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群建设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1(5):18-20.

⑦ 郑立庆,朱桂芬,王学锋.大学环境专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4):52-53.

⑧ 竹涛,徐东耀,舒新前,何绪文.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改革思索与变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72-73.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