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磨蚀看高中外语的学习策略
2016-05-30胡榕
胡榕
【摘要】语言磨蚀是二语习得的逆过程,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磨蚀触发的原因,语言磨蚀的影响因素和语言磨蚀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等角度,对于语言磨蚀在基础阶段教学领域的影响尚未引起关注,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则是,在高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如何调整词汇学习的策略来有效减缓语言磨蚀带来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英语学习;学习策略;语言磨蚀
1.引言
语言磨蚀是二语习得的逆过程,语言磨蚀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必定经历的阶段,语言磨蚀(LA:Language Attrition,简称语蚀),在2006年,倪传斌教授指出语言磨蚀是指双语或是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是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退的现象。一般而言,语言学中的语言磨蚀与医学中的“失语症”是有区别的,语言磨蚀并不是永久性喪失,而是因为缺少语言使用的环境或是长时间远离语言学习而导致的语言技能的丢失。因此,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调整学习策略来减缓语言磨蚀带来的退化现象以及如何让词汇学习长时有效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语言磨蚀的理论研究
2.1语言磨蚀的背景
国外的语言磨蚀研究起步早,世界各地的语言学家通过不同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实践研究已经收获了许多实验数据,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直到198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Lambert and Freed,1982)“语言技巧流损会议”(Conference on the Attrition of Language Skills),语言磨蚀才开始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引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开始关注语言磨蚀与语言习得之间的紧密联系。我国从是21世纪初开始有国内的语言学家引进语言模式的概念,如,在2001年,蔡寒松指出“因为语言习得不仅包括学习和获得的一面.也包括丧失、磨蚀的一面;不仅有上升、发展的一面,也有僵化、退化的一面。”“语言磨蚀对于英语语言教学研究有启示作用(钟书能,2003)语言磨蚀和语言习得密不可分,那么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一些学习策略的调整,从哪些具体可行的措施中能减缓或是防止语言磨蚀的发生?
2.2语言磨蚀的影响因素
目前的研究中,现已经探明的语言磨蚀影响因素共有七类:(1)磨蚀前外语水平:磨蚀前外语水平与磨蚀的量及速度成反比。(2)受蚀时间:受蚀时间是语言磨蚀程度的决定性因素。呈现出“前快—中慢—后快”的模式。(3)与受蚀语的接触:与受蚀语的接触可以分为自然状态和人工干预状态两种类型。(4)年龄:儿童语言磨蚀速度快,年幼者比年长者快。(5)外语习得方式:通过明示式教学掌握的外语比浸泡式或直接式耐磨蚀。(6)社会情感因素:情感、态度和动机可以影响外语磨蚀。强动机和正面的语言态度均可有效地防止语言磨蚀。接受性技能(听和读)比产出性技能(说和写)更耐磨蚀。(7)读写能力:读写能力可有效地减缓语言磨蚀,并且能有效的延缓语言磨蚀的发生(Olshtain,1986)。
3.语言磨蚀对外语学习策略调整的启示
英语是我国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同样是被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作为语言学习者,应该遵循语言学科的规律,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减缓语言磨蚀的损耗。
3.1 夯实语言的基本功
语言磨蚀前外语水平很大程度上是指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包括高中阶段的大纲词汇,基础语法,以及常用的各类词组,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有规划的重复这一类的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将语言的基础构成部分牢牢掌握,这样不仅能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而且能有效的减缓语言磨蚀带来的损耗。
3.2 重视语言的读写能力
语言的读写能力与语言学习长期使用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习惯有密切联系。高中阶段,对教科书上的经典课文或是教辅书籍中的名家名篇进行背诵或是摘抄,能够提升语言使用的频率,增加语言的预料储存,内化语言的使用规律,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的层次性更加提升了语言的抗磨蚀能力。大量的阅读英语名著,在开阔文学视野,陶冶情操的同时,延长了英语学习的时间,破坏了语言磨蚀开始的先决条件,提升了语言学习的效果也养成了很好的阅读习惯。
3.3 全方位的提升积极的情感因素
人类有着丰富的情感资源,自身的情感同样也能影响到语言学习的过程。高中阶段的学生应该有三类积极的意识来支撑自己的语言学习过程,第一类,不羞怯。英语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学生而言是外语,外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音调问题,语法使用错误等都是常见问题,这些并不能说明语言学习能力有缺陷,反而是为后续的学习寻找到目标。第二类,不厌烦。语言学习是个繁琐重复的过程,语言的学习是在不断的调整和迂回上升的过程中前进的,在平时对待生词,复杂的语法,俚语习语的学习和使用中,要保持好心态。第三类,不间断。语言学习可以采取不一样的形式,阅读书籍,观看影像资料,访问母语国家等。语言学习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现有状况,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来延长学习的时间,无需拘泥于一种学习模式,可以将更多的科技新产品运用到语言的学习中来提高语言学习的频率。
参考文献:[1]蔡寒松.生命全程心理语言学:理论与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