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子立体结构知识组合教学

2016-05-30王维元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电子式

王维元

【摘 要】分子立体结构的判断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初中化学的原子结构到大学结构化学的学习,贯穿着一个人化学学习的始终。可以说,没有结构就没有化学。由于其涉及的原理、规则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结构基础、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软肋。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系统地从原子结构入手,通过电子式、电子排布式、轨道分布图、轨道形状、轨道杂化、价层电子对互斥原理等筑好各阶段的理论知识体系,循序延伸,最终使微观抽象分子宏观形象地在大脑中展现,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电子式     轨道分布图     轨道杂化     价层电子对互斥原理

在分子结构教学中,如何组合穿插知识,让学生形成全面成熟的化学结构理论体系,树立稳固的化学学科思想。下面是本人几年来在教学中实施的教学步骤和过程。

一、先前知识准备阶段

(一)原子结构的准备。根据元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画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属于初高中基本化学用语)。如,第2周期,第七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确立位置决定结构的基本认识思路。

(二)电子式的准备。如,请用电子式表示氨分子的形成过程(属于高一化学基本化学用语)。

这里应强调:1.电子式的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最外层电子数及电子成对情况表示的式子。2.最外层电子决定性质与物质的构成是中学化学研究的主要着眼点。3.氮的电子式书写,客观地表示最外层电子的分布形式(一双三单的排布)。

(三)电子排布式的准备。如,用电子排布式表示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做到把握层级关系,与电子式的书写规范形式相呼应。

(四)轨道分布图准备。如,画出氮原子核外电子分布情况。

在书写中贯彻几方面的化学知识要求:1.轨道符号与对应轨道容纳电子做到对号入座;2.把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落实到电子排布图书写上。

以上是知识工具的准备期。学生要把以上四种化学用语熟练掌握,熟练应用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为下一步学习分子结构提供必备的知识基础。

二、轨道知识准备阶段

(一)凡S轨道都为球形轨道,凡P轨道都为哑铃型轨道,且有X,Y,Z三个方向。

(二)成键名称,凡S—S,S—P,P—P以中心轴结合的共价键,其特点为头碰头重叠形式,都统称为ó键。

(三)凡P—P以镜面对称的统称п键。因为当一个P轨道以头碰头重叠后,另外的P轨道只能以肩并肩形式建立两个重叠面,该键以共价但不一定为一对形式生成。如果原子是构成分子之间散乱的基本配件的话,那么轨道结合形式就是原子构成分子的黏合剂。正是这种黏合剂才把那些散乱的原子,粘合成不同空间构型的各种分子物质。

三、新知识的组合形成阶段(分子的立体构型)

常见分子有双原子、三原子、四原子、五原子分子。对于四原子分子氨气和三氟化硼,中心原子分别为氮和硼,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相等,书写形式也相近,有的学生认为分子空间构型也应当相似,其实不然。

(一)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价层电子对相互排斥的结果。价层电子对是指分子中的中心原子上的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以氨气分子和三氟化硼分子为例,中心原子为氮和硼。氮外层电子2S上的两个电子与2P上有三个半充满的电子,发生SP3轨道杂化后。与氢结合时,三个氢原子的1S正好分别与一个氮原子上的三个杂化半充满轨道成共价键,构成成键电子对,即构成三个S—P的ó键,另一个轨道上全充满电子对未参与成键。这样,中心原子氮原子周围共有四个电子对:一个孤电子对,三个(S—P)成键电子对。若按空间均等排列规则,这四个电子对应当以正四面体的形式分割空间,氮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央。其实不然,由于孤对电子距离氮原子较近,三个成键的电子对距离氮原子较远,前者对后者产生排斥作用,造成的结果是:四个电子对占用空间不均等,三个ó键电子对产生一定的空间收缩。即含孤电子对的VSEPR模型为:

分子立体构型为:

即三角锥形。而对于三氟化硼,中心原子硼原子的轨道电子分布为1S2,2S2,2P1,杂化后成为1S2,2S1,2P2,氟原子轨道电子分布为1S2,2S2,2P5 ,当两者结合时,每个氟原子最多能接受一个电子,而硼原子SP2杂化后,有三个成单电子,恰好三个氟原子与一个氮原子成为三个共价ó键,没有孤电子对,三者均等分布在中心原子硼原子的周围,构成平面正三角形的分子构型,硼原子位于正三角形的中心。

(二)孤对电子对数的计算方法。前面方法,学生要经过漫长的判断,稍有不慎,就会误判。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是: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a-xb),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对于主族元素来说,价电子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为与中心原子結合的原子数;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接受的电子数(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此方法简单快速。三阶段教学法使学生从繁难的描绘判断中解脱出来,变成简单的数学计算,分子构型的判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力自然获得提高。

由于分子结构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教师要适当掌握进度、深难度和宽度,不宜出现复杂的分子物质,也不宜在轨道杂化知识上下太大的功夫,应以简单常见的分子为宜,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猜你喜欢

电子式
采用虚拟计数器的电子式膜式燃气表
模型认知在化学电子式书写中的应用
机械电子式软启动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式互感器校验方式研究
论述电子式互感器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
电子式电能表技术综述
适应于电子式互感器异常的变压器不完全差动保护研究
高考常考物质电子式写法归纳
电子式互感器相位补偿方法的研究和比较
合并单元在电子式互感器误差调节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