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碰撞

2016-05-30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诺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

编辑在线

屠呦呦是新中国培养出的科学家,一直在中国的科研体系下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有“新中国没有培养出大师”的说法,舆论普遍存在对国家科研体系不自信、乃至质疑的氛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对这样的情况形成了挑战。

同时我们注意到,屠呦呦的“三无”背景——无博士学位,无留洋经历,而且既非两院院士,也没在中国国内得过什么著名的大奖。她虽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但她真正受到国内舆论关注是在2011年获拉斯克奖之后。屠呦呦从在中国“默默无闻”到一举成为世界医学最高荣誉奖的获得者,中间有明显的跨度。这至少说明中国的评价体系同外部的评价体系是有差别的,而这一差别值得思考。

其实,屠呦呦获奖的理由,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由于诺贝尔奖的授予理由大多需经过时间的沉淀来验证,这样认定的滞后是正常的。它验证了一句话: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只会迟到。它也告诉我们,可能还有其他诺奖级别的科学成就,有待“发现”、验证和确认。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毋庸置疑,屠呦呦获诺奖,在中国科学史上是个重要节点,它是诺贝尔奖大门对中国科学家的一次真正开启,说明我们的经济、科技和思想积累都有了相当的厚度,未来中国各个领域都可能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学者和大师,不寻常的机会正向着中国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走来。

屠呦呦作为中国大陆本土科学家斩获诺奖的第一人,引发的舆论狂欢,正如莫言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的轰动效应一样。如果说,莫言摘下诺奖,圆了国人的诺奖梦;那屠呦呦作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则缓解了很多人的“科学类诺奖焦虑”。

“中国制造”,土生土长,中医学……,屠呦呦获诺奖与莫言获诺奖一样,触动了基于“同根同源”表征的族群认同,那种油然而生的“与有荣焉”的自豪感,即源于此。

2012年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委员会的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体验的对象世界,大量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包括内心独白、多视角叙事、慢镜头描写、意象比喻、自由联想等,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弗吉尼亚大学中国文学教授查尔斯·劳克林说,莫言的大部分小说有一种神话般荒诞的特质。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代表作品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等。

澳门大学在颁授莫言荣誉博士学位的赞辞是:莫言是汉语写作群体辉煌星辰中最明亮的一颗,是一个深通艺术辩证法的文化魔术师,是一个将汉语的文学魔力发挥到更高境界的语言魔术师。莫言在汉语文学面临艰难境地的关键时刻,以自己的探索和成就,向世界、也向汉语文学自身,证明了汉语文学的发展前景和远大前程。

猜你喜欢

诺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知多少
聚焦诺奖
残雪,为何能成诺奖热?
诺奖也征服不了的好莱坞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获诺奖引发哪些思考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