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艾丽丝·门罗小说中心理描写的特点

2016-05-30张玲霞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现实

张玲霞

摘 要:纵观艾丽丝·门罗的小说,注重心理描写是她的一大特色,她扎根日常生活,描写普通人的细微心理。同时,通过带有自传性的心理描写,门罗的小说使人产生绵密悠长的心理共鸣,从而使其作品呈现出清晰的现实心理化风貌。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心理;现实;自传性

文学发展史中,许多文学大师一直执着于探索人类幽微隐秘的心理。司汤达直言不讳地讲述于连的屈辱与野心,托尔斯泰反复辩证地思考人心的自悟与灵魂的拯救,托思妥耶夫斯基孜孜不倦地思考生命的罪与罚,契诃夫着力于刻画人性的冷漠与人心的孤独,他们的作品以无比敏锐的洞察力,展示了深广复杂的人类心灵。相比较而言,门罗短篇小说的心理描写没有俄国作家们的深广悲悯、没有茨威的淋漓激情、也没有曼斯菲尔德的清孤诗意,她的心理描写细密锋利、平凡琐碎。门罗小说对人类隐秘心理的揭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扎根日常生活,捕捉平凡人物的细微心理

门罗小说紧紧围绕日常生活展开,借助于人物的言谈举止、表情姿态、行为细节等外在表现来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叙述人不时地介入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概括化的叙述语言来转达人物的观念和情绪,从而使小说流露出浓郁的心理氛围并蕴含着厚重的时代心理内涵,表现出清晰的心理现实主义风格。

小说《沃克兄弟的放牛娃》以20世纪30年经济大萧条为故事背景,以一个小女孩“我”的口吻情景再现经济危机之下家里中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我”随父亲拜访克罗宁小姐时的见闻感受。诺拉小姐对父亲一往情深的心理,以及父亲理性节制的情感流露,都通过“我”的观察展现出来。初见诺拉时,“她戴了一顶农民的草帽,阳光穿过草帽,针针点点地落在她脸上。她穿了一件肥大的工作服,衣服上到处是污渍,脚上是跑鞋。”诺拉第二次出现时,她换上了一件非常花哨的衣服,喷了古龙香水,穿着古巴式的高跟鞋,她的声音也随之变得更友好,更青春洋溢。通过诺拉的前后两次截然不同的衣着打扮,可见诺拉对父亲到来的重视与激动。兴致高昂的诺拉带“我”翩翩起舞,并恳切地邀请父亲跳舞:

“和我跳舞,本。”

……

爸爸低下头,静静地说:“我不跳。诺拉”

她只好走开,把唱片取出来。“我能一个人喝酒,却没办法一个人跳舞。”她说,“除非,我比我自己以为的还要疯。”

面对诺拉热情喜悦的邀请,“我”爸爸的一个低头的动作,就足以说明爸爸面对往日恋人诺拉努力克制隐忍自己强烈情感的心理,虽然过去两人很熟悉,情分也很深,但是已婚的他,面对还单身的诺拉,只能礼貌坚决地回绝。接着诺拉又邀请我们吃晚饭:

“留下来吃晚饭吧。”

“嗯,不行的。我们不能麻烦你。”

“没麻烦。我会高兴的”

“再说,他们的妈妈会担心的。她会以为我把车开到沟里去了。”

“嗯,这倒也是。”

“我们已经占用了你很长时间了。”

“时间。”诺拉讥讽地说,“你会再来吗?”

在非常简短日常化的直接对话方式中,诺拉的盛情与父亲的克制之情跃然纸上,人物心理都是通过间接的手法传递出来。“我”父亲又一次拒绝的了诺拉的邀请,回程的路上,“我”又敏感地察觉到父亲心事重重,满怀失落的心绪:

我感觉到爸爸的生命从车里飞了回去。这是下午的最后时分,天色渐渐变暗,变得陌生,仿佛一幅被施了魔法的风景画,当你望着它,它看起来熟悉、平凡,而又亲切,但一转身,就变成一种你永远无法理解的东西,有着各种各样的天气,以及根本无法想象的距离。

这段关于天气变化的独特描写,充满的象征意味。习以为常的天气,在“我”的眼中竟然既有“熟悉”、“平凡”、“亲切”的一面,又有“无法理解”、“遥不可及”的一面,作者通过对平凡天气这一景象的陌生化处理,使天气具有了幽微杳渺的情感韵味,既亲切又遥远的天气贴切地象征了“我”爸爸和诺拉之间微妙的情感状态。当父亲与诺拉重逢时,两人可以心照不宣地谈天说地,好像又回到过去。而面对离别,转身离开彼此之后,他们之间的往日情分就被无法改变的现实拉开了距离。平凡人物的情感的错位与遗憾也呼应了萧条惨淡的30年代在作者门罗心中留下的辛酸悲苦的回忆,对30年代的灰色记忆是加拿大人集体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一页:

1930年,这样的农舍,这样的下午,对我而言,就代表了那个十年。……我们那辆踏板宽大的车,是很久以前风光不再的埃塞克斯。农庄里停了不少这样的车,远比我们的旧,但没我们的脏。有的已经不用了,车门也掉了,座位被拿到走廊上用了。除了狗以外,看不见什么活物,鸡或牛,都没有。狗儿们都在阴凉的地方躺着,做着梦,斜摊开的身体飞快的起伏。

“风光不再”、“旧”、“脏”、“不用了”、“掉了”、“没什么活物”等非常细微的物象,却生动地暗示了荒芜凋敝的30年代加拿大小镇的生存图景。小说通篇是在叙写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起居与心中的微波细澜,但却以小见大、真切地折射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人物的心理超越了个人情感的局限,代表了特定时代人们的典型心理,因此小说呈现了鲜明的现实心理化的风格。

二、自传性书写中袒露人物心理

门罗的大部分小说具有很强的自传性,通过巧妙的自传性书写,她大胆暴露自己生活中苦闷、压抑、痛苦、屈辱,通过个体真实的心理煎熬与体验,表达出普遍真切的人心体验。《办公室》、《库特斯岛》中对作为一名家庭主妇,从事创作时的诚惶诚恐,遭人冷眼讥讽的心理描写,非常切合门罗自己的经历;《乞女》《钱德利家族和弗莱明家族》《白山包》和《蒙大拿的迈尔斯城》等篇目中则写到女主人公们因门第差异而在婚姻遭受的委屈煎熬。比如,门罗她自己曾从一个穷乡僻壤,嫁给了城里的富家子弟,但是婚后的门第之别给她带来了太多的羞辱与痛苦,这些心理都被她艺术化地写入作品中:

你的背景。他的声音是降调的,有一丝警告。……当他提到达格莱墟,甚至一个字都没有地递给我家信时,我都羞愧难当,就好像有什么在我身体里生长。是霉菌,肮脏的、扫兴的,无处可逃的。贫穷,对于理查德的家庭,就像是口臭和脓疮,一种让患者也跟着感到羞耻的疾病。……如果我在他们面前提一句我的童年或我的家庭,他们都会往后缩一缩,仿佛我说了下流的脏话。……他觉得我的过去是一个寒酸的包袱,希望我能和过去一刀两断。

通过“我”倾诉式的话语,鲜明地表达出夫家对“我”贫苦寒酸过去的嫌弃与厌恶。如果没有切身的经历和体验,门罗不可能把这种婚姻中的差别写得这么真切。

门罗小说中也反复写到母女关系,而女儿对患病母亲爱恨交加的心理等,这些微妙复杂的心理体验门罗都通过作品一一流露出来,通过有限的个人生活情感体验却道出了普遍的人心起伏。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长彼得·恩隆德在颁奖演讲说:“如果你很认真地读了门罗的很多作品,那么有一天,你会在她的某篇小说中与自己迎头相遇,这次不期而遇常常会让你震惊改变,但从来不会让人崩溃。”通过真切地自传性的书写,门罗不仅展示了她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更让人们惊觉未曾意料到的自己。在她的作品中人们读出了自己的痛楚、尴尬、无情、残忍、冷漠,也读到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孤独、追求、爱的渴求。

总体来看,艾丽丝·门罗小说呈现出鲜明的心理化特色,具有浓郁的心理意味。与以往心理描写大师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门罗小说描写的是平凡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幽微隐秘的心理世界且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宏大的社会变迁,如:经济危机、二战、多元社会风貌、女权主义文化运动、多媒体时代的发展变化等在门罗的作品中都有显现,但都被推为背景,渗透进人们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艾丽丝·门罗.快乐影子之舞[M].张小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

[2]艾丽丝·门罗.钱德利家族和弗莱明家族[J].,周怡译,外国文学,2012年,第5期.

[3]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长彼得·恩隆德的现场演讲: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literature/laureates/2013/presentation-speech.html.

猜你喜欢

艾丽丝门罗现实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哥特元素探析
燕南飞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艾丽丝·门罗小说《忘情》中的图书馆意象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门罗,一个家庭主妇的完美逆袭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