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有效性探究
2016-05-30李颖伟
李颖伟
一直以来,初中语文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性都是重点。师生的互动使课堂更精彩,使学生更乐学,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也是老师专业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当下,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依然不够突出,有的老师提问和学生的互动缺乏有效衔接,致使师生关系不佳,学生在主观上也难以和老师互动,没有问题意识,思维习惯不好,学习也是处在被动状态。上述种种问题让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基于此,本文通过笔者的语文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有效进行师生互动。
一、利用科学的提问方式提高师生互动性
作为师生之间的最常见互动方式,课堂提问会拉近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距离。一般老师为了打开学生的思维,会利用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并在师生之间展开情感互动。不过,部分老师没有把握好提问的方式和时机,致使学生面对问题却无言以对。为了让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老师需要科学设计问题,对语文教学的提问时机必须有适当的把握。在问题设计中,应该从学生的情况出发,利用学生熟悉且有兴趣的内容作为问题的设计切入点,从而让学生产生共鸣,和老师积极互动。比如,学习《桃花源记》一课,由于课文内容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学生对于古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在学习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打开思维,积极互动,笔者在刚开始上新课时就先通过问题设计启发学生:“同学们,你们想想当你们穿过一个神秘的山洞,忽然看见美丽的鲜花、芳草,还有广阔的土地,还有很多乡间小屋,你们面对此情此景是怎样的一种心里感受?”虽然学生没有切身的体会,不过他们利用积极的想象谈到了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和老师热情互动,最终的效果也比较理想。
二、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互动性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老师也明白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而其自身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尽管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践行新课标理念。不过,仍然还有部分老师没有完全转变角色,教学活动中学生依然还学得比较被动。另外一些老师不重视学生,对初中生的心理不了解,从而疏远了师生关系。学生也鲜有和老师互动的主观想法,这对师生互动关系的发展是一种阻碍。也正因为如此,必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和老师互动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与老师合作,共同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比如,在学习《最后的一课》过程中,由于课文中心思想的严肃性,而且老师平日里与学生不够亲近,会严格管教学生,所以学生对于课堂问题的回答并不积极,师生关系不够融洽,课堂上也不太活跃,笔者为了让课堂变得轻松活跃起来,努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刚上课时先告诉学生:“同学们,现在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关于孩子总是逃课的故事……”通过导入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消除对老师的畏惧,努力平等对待他们、亲近他们,缓解他们消极的学习情绪,激发其快乐学习的欲望,从而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
三、以灵活的思维习惯增进师生互动性
过去,传统教学观念及模式使得师生间的关系较为被动,因而老师也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质疑精神。很多学生都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基本都习惯了那种由老师灌输的学习方式,思考不独立、习惯不良好,不善提问。课堂上也是老师问学生答,主动提问的学生基本很少。所以,老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习惯,加强思维锻炼,给学生更多的质疑技巧,使其能够很好地与老师进行互动,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从而让过去那种老师问学生答的机械教学变成有效的互动。笔者根据文章提出:鲁迅常说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引导学生利用阅读、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努力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这使得学生对课文思路比较清晰,也容易抓住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思想,最终在积极的思考中不断质疑,思维变得灵活,这种好习惯对语文学习帮助很大。
总之,语文课堂下有效的师生互动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老师的教学活动。要想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利用师生互动来实现则是可行的。老师一定要重视师生的互动,加强彼此的默契感,让语文教学和师生互动完美融合起来。诚然,师生之间的主体性缺一不可,都会深刻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维持好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良好性。
作者单位:甘肃张掖市临泽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