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6-05-30胡晓燕卢俊颖

东方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高职院校

胡晓燕 卢俊颖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步呈现,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制约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本文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高职女大学生就业心理与困境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受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而高校女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其就业困难的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历史、性别、年龄、身体条件等方面原因,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遭遇重重障碍,她们的就业之难已日益凸显,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指女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上相对于男大学生而言处于弱势地位,叶文振教授认为这是一种“同民不同工”或是“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机会不平等

就业机会不平等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应招机会不平等。在招聘中有用人单位存在只聘用男生的情况,甚至一些类似会计、人事、文秘等比较适合女性的工作,也因男生为稀缺资源而拥有优先录用的优势。另一方面是招聘录用标准不平等。据调查,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女职员时往往带有许多附加条件,如身高、户籍、形象、婚姻、生育情况等,其中最“性别分明”的一点就是女职员在一定期间内不得怀孕,理由是生育子女要离岗抚养孩子,影响企业工作的连续性,增加了单位的成本支出。有些单位虽未做硬性规定,但一旦生育离岗,升职加薪都将受到极大影响。在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在意女性的生育问题。

2、就业待遇不平等

就业待遇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同工不同酬,有些用人单位夸大了女性就业的负面效应,造成给女大学生拟付工资明显低于男生,形成女大学生不合理的就低上岗。由于就业难度大、获得报酬少或工作与自身能力不符等原因,使得女大学生所获得的职业质量远远低于其职业预期,对职业满意度较低。

二、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自身特点及就业心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教育时代,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面临社会、家庭以及自身各方面的压力,表现出一系列就业心理问题,致使她们在就业问题上出现严重障碍。

1、自卑和自大

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学历和性别没有信心,不敢积极参与竞争,同时在求职过程中也会因为屡次遭拒而加剧自己的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出现一些消极沮丧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的认识过于理想化,对工作待遇期望值很高,缺乏脚踏实地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迷茫和等待

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由于对职场没有做充分的了解,对自身也缺乏足够认识,面对招聘信息和签约时显得无所适从,比较迷茫,也有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前怕狼后怕虎,不去积极争取,等待学校的安排和理想的单位相中自己,表现出听天由命的消極被动心理。

3、攀比和从众

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看到其他同学选择了条件较好的单位,认为自己不能比别人差,盲目的攀比心理致使高不成低不就,工作迟迟不能落实。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相对缺乏独立性,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凡事喜欢从众凑热闹。由于盲目应聘者本身态度不够端正,缺少准备,往往屡试不中,影响求职信心。

三、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困境原因

1、用人单位期望值越来越高

高职院校的扩招使得就业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当一些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全日制本科学历”和“男性优先”的基线时,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忧虑恐慌。“而就业市场机制尚未健全,配套的政策法规和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公平竞争的就业新机制没有真正形成,这都给学历和性别处于劣势的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1]

2、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部分专业设置不能有效地按市场需求来调适。往往是根据老师的条件开设专业,这就从源头上成为了制约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2]

3、忽视职业生涯规划,自我定位不准

高职院校虽然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大班化的教学使得学生中很少有人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重点课程,自身重视程度不够。相反,把主要精力都花在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上,甚至出现只听专业课的情况,导致自身职业目标不明确,自我定位不够准确。

四、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解决对策。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就业方向

高职院校应通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加深对该门课程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并通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讲座、交流会等形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适当调整期望值,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2、开展就业心理教育,加强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中心及心理辅导员,缓解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治疗工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促进她们人格健康发展,帮助她们克服不良的心理因素影响。

3、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创造就业机会

高职院校应积极开放办学、注重校企合作和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较好地适应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另一方面,通过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保证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对接,从根本上解决一批有实力的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吴炜.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初探[J].出国与就业,2011(17).

[2]漆军.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

[3]傅静.从性别歧视的角度简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J].河海大学学报,2009(3).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就业高职院校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女大学生的“厌学”现象研究及探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