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级机构如何以行业小组建设推动人才培养

2016-05-30杜立辉

继续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摘 要:本文在大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从人才自身成长的内在路径和发展动力出发,研究了评级机构行业小组建设的现状,分析了行业小组建设的基本条件,提出了行业小组成长与成熟的八条标准,为促进评级机构人才培养做出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 评级机构;行业小组;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最积极和最具有创造性的资源。对评级机构而言,分析师队伍的管理方式和水平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由于中国信用评级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在这方面的经验相对不足,相关的研究文献也不多见。因此,本文在总结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分析师队伍建设,主要是行业小组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探求评级机构如何加强人才培养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大公行业小组建设现状

人类在理论上对重大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认识,已经有相当久远的历史和很高的水平,为了在实践基础上提升客观认识水平,18、19世纪时产生了许多独立的学科,包括某些发展迅速、成就蜚然的学科,到20世纪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分化出一些分支学科。学科的出现是人类对对象认识发展的里程碑,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科理论,进行学科建设,是认识客观对象的重要的基本途径,也是发展和提高认识水平的基本工程。对上述社会现象的深切认识成为了大公建立行业小组的理论基础。

“大公”在20年以来的评级实践中,切实认识到,对任何一个受评企业的评级,只有从全行业角度认识和把握,才能看得清楚,分析得明白,做出正确判断。这不仅有利于评级实践,同时也更有利于评级理论的发展。相反,如果不从行业角度进行完整而系统的基本理论建设,对受评企业的认识必然只是局部的、具体的、零散的。因而大公对分析师明确提出了“要做评级专家,先做行业专家”的发展路径要求。“大公”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各个不同的业务部门之下分设各个业务处的基础上,设立不同的行业小组,目前将近30个。“大公”充分调动全体分析师的积极性,使人人有行业归属,人人有研究方向。

行业小组之所以能够进行分设,不是因为各个行业之间可以分割,而是因为评级工作需要客观分工从而不断提升评级效率的原因。行业小组的分设并不是为了分割不同行业之间的评级标准,反之,是为了各个行业之间的评级标准更加具备可比性。也就是说,行业小组的分设并不代表各个行业之间的封闭、独特。因而,在评级实践中,必须以互为关联的思维将不同行业之间的企业信用风险进行客观分析。也正如埃德加?莫兰提出的系统组织悖论所言:“一个开放系统之开放是为了封闭,它之所以封闭是为了开放,它在开放中封闭。”行业研究的系统观其实最根本的还是要求分析师保持一种关系思维,在不同行业的互动关系之中认识信用评级。离开了这种关系思维,孤立、分割地认识行业研究或其中的要素,是对行业研究的片面化和扭曲。

二、行业小组建设的基本条件

评级机构的行业小组是以评级思想理论体系和受评行业知识为核心基础而建构起来的正式组织。按照这个基本概念,行业小组应当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第一,有独立而必要的行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行业小组发展的基础,没有独立而必要的对象,就不可能有独立的行业小组。行业小组要求具备独立性,要形成相对明确、完整的评级方法理论体系,有重要而独立的理论价值,具备自身理论优势。

第二,有能够表明自己独立存在的范畴体系,这个范畴体系由一组科学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基本概念范畴构成。这些概念范畴是在对受评对象的理性认识中抽象出来的,表明对受评对象的理性认识程度。

第三,在理论研究范畴上,达到“中观理论”的水平。社会科学理论有层次之分。一方面,社会现象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使社会现象本身在客观上形成层次;另一方面,理论对同一社会现象的研究和概括,也可因需要而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所以,理论可以分为“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三个层次,而行业小组的研究范畴处于第二个层次。

三、行业小组成长与成熟的标准

判断一个行业小组成长和成熟的程度,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考量:一是全体组员有没有都觉得行业研究很重要?二是全体组员是不是每天都会想如何进行行业研究?三是全体组员能不能每天都用进行行业研究的方法去从事评级工作或每天都能表现出来?如果肯定地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表明行业小组存在着价值观。如果肯定地回答了第二个问题,表明这种价值观已经融入了行业小组每一成员的思想。如果肯定地回答了第三个问题,表明这种价值观已经融入了行业小组每一成员的行为。具体来讲,可以制定如下八条衡量标准。

(一)人才梯队完善,工作分工合理

信用评级机构是技术、人才密集型企业,应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聚集效应。但多年来相关机构在这方面的发展普遍不理想,原因众多,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基础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由于评级行业起步较晚,在中国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的学校并不多,评级机构绝大多从业人员基本都是“半路出家”;另一方面,由评级行业本身从业要求出发,也需要招聘很多非信用管理专业,如财政相关专业、金融相关专业甚至是工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因此,两方面的客观原因导致评级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入职后的培养与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在行业研究上。因此,“大公”建立了行业小组带头人制度,着力于建设梯队结构完善、内部分工合理、研究水平高的行业小组。

合理的梯队结构包括人员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是构建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小组的基础。各个行业小组要在对主要工作内容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对工作岗位进行更加合理的工作分工。合理的工作分工能够有效解放核心骨干人员的生产力,给予他们更多的发挥空间。

(二)内外交流频繁,研究成果丰硕

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知识工作者掌握的专门知识来自长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知识传递往往需要很高的成本。因此,作为评级机构的行业小组,应时刻提倡学术研究,加强技术交流,降低知识交流和传递的“壁垒”,形成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此,行业小组应鼓励员工参加各专业的资质考试,与职务职级挂钩;应鼓励并给员工创造条件参加业内的各项培训;应频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大量项目的实地分析考察及邀请专家来进行专业培训,持续提升对行业经营信息的把握;结合具体评级项目举行行业研究交流会,保障技术交流的畅顺及科研氛围的和谐,活跃学术气氛,提高学科意识。尤其是作为行业小组负责人,要努力做到对行业内期刊、报纸、杂志随时关注,能够与行业内专家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顺畅沟通渠道,对行业最新动态如数家珍,对行业内主要企业尤其是发债企业信用状况变动了如指掌,及时应对。

(三)行业观点鲜明,支撑评级实践

行业观点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行业小组成员都可以也应当拥有属于自己的行业观点。这种观点,就是自己对评级实践的领会,就是自己对促进行业发展和探寻评级标准的价值追求,就是自己作为一个评级从业人员的职业理想之表达。行业观点不一定伟大、深邃,常常质朴、平淡。有没有自己的行业观点,成为行业小组成员从平庸走向优秀的标志。行业观点一定来自对行业基本理论的深思熟虑和行业发展规律的真切把握;来自行业小组成员对受评企业信用风险发展规律的实践提炼和理性归纳;来自行业小组成员对自身评级经验教训的反思和体悟。当拥有系统性、理论化、可实践的行业观点后,行业小组就能拥有可持续发展与进步的巨大空间。

(四)评级项目饱满,市场占有率高

债券市场投资人相对于股票、信托、风投等投资人对风险更加敏感,基本倾向于投资相对成熟稳健的行业。因此评级机构对行业风险的把控就成为保障债券市场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如何选择适合于债券市场发展的行业就成为评级机构的首要任务。不同评级机构针对不同行业,都会对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行业发展阶段、评级机构自身风险偏好有所侧重,建立不同的风险评价标准。但一般来讲,任何一个成熟的行业一定有大量优质的企业,因此使得项目饱满成为一个行业小组成长与成熟的基本条件和客观基础。一个合格的行业小组一定是在准确判断信用风险的基础上,能够持续不断为所在评级机构获取、维系、发展和壮大受评企业范围。也只有具备数量可观的客户基础,才能拥有从事行业研究最为急需、最有价值的大量数据和大批案例。

(五)广泛服务社会,促进行业发展

从传统的意义上来讲,知识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过程的认识,是一种可共享的公共产品。但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知识化进程的发展,知识一方面成为日益重要的公共资源,另一方面又是一种依赖于高风险巨额投入和复杂建制的社会化产品,因而大部分知识逐渐演变为具有交换性的准公共产品。同时,知识还具有一个独特的性质——共享增值性,而这是物质性产品和生产资料所不具备的。由此,知识的创新和传播应该建立在交换和共享的基础上,其实质是一种社会化协同活动。对于信用评级机构,本身属于盈利性机构,但又在极大地程度上承担着社会责任,因此,以行业小组为建设单元,更应承担起广泛服务社会,促进行业发展的使命。在这方面,本文参照野中郁次郎的SECI知识创新模型将行业小组的知识演化过程列示如表1。

表1所显示的知识演化过程,并不是单一的四点,也不是由这四点构成的单一的循环周期,而是呈螺旋向上的发展模式。在这种“知识螺旋体系”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作用,相互更替,不断增值。同时,如果这四种方式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增多,也就是说如果有更多的人参与,知识增值的增幅会更大。知识水平也就由个人水平上升至整个评级机构,甚至通过社会交流拓展至更高水平,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六)研究经费宽裕,形成有力支撑

经费是团队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在这方面,评级机构的经费支持必不可少,仅仅想就从“自力更生”的角度谈谈认识。行业小组成员应更多眼睛向外,积极申请各级科研组织和行业协会的课题经费,同时很多优秀成果对外发表后,也可以获得稿费,这些都可以作为行业小组的研究经费,对提升团队建设形成有力支撑。

(七)建立晋升通道,保障发展空间

任何企业的发展与人才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评级机构不能够只关注产品品质的提升,更要让员工的个人发展方向与公司战略规划有效地结合。具体到行业小组建设,评级机构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基本原则应是能够让具有不同能力、特长和爱好的成员在合适的行业研究发展方向上取得成功,同时制定完善、畅通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通道,员工既可以在技术岗位序列中发展,又可以转型行政管理和项目管理岗位,这样就给员工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科学的晋升通道能够让行业小组人才梯队保持合理的流动性,不断地进行完善。

(八)持续推陈出新,发展新兴小组

评级机构要按照巩固、调整、发展的原则,加强传统性行业小组的建设,同时要持续推陈出新,转换机制,整合资源,积极发展新兴行业小组,使之成为新的业务和科研增长点。尤其是要不断创造条件,积极促进行业间的交叉和新学行业产生,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从人才自身成长的内在路径和发展动力出发,研究了评级机构行业小组建设的现状,分析了行业小组建设的基本条件,提出了行业小组成长与成熟的八条标准,为探求评级机构人才培养与发展模式做出了宝贵探索。未来,评级机构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加强行业小组建设,以此为抓手持续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必将为公信力的提升和社会影响力的增强奠定必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野中郁次郎.知识创新使公司成长[J].市场观察,1999,(2).

[2]杜立辉.对评级机构如何加强分析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继续教育,2014,(7).

[3]朱英.微笑不止一个角度:28位教师的教学智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埃德加?莫兰.方法:天然之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吴晓波,寿涌毅.我国研究性大学的科研组织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6]刘小强,潘懋元.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