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森鸥外笔下的悲剧性女性形象浅析其在女性问题上的“伪善”

2016-05-30孙宏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期

孙宏

摘 要:森鸥外是活跃在日本明治和大正时期的文学家,翻译家,评论家,医学家。其一生涉猎广泛且都建树颇丰。尤其在文学领域,其声望可与夏目漱石相媲,被视为日本明治文学的巨擘。鸥外作为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第一批留洋青年,其思想中不可避免地流淌着截然不同的东西方两种文化之流。这通过其文学作品也可见一斑。《舞姬》和《雁》是森鸥外初期和成熟期的代表作品.其女性形象鲜明生动。本文拟基于森鸥外的生平活动,结合作品分析其在现实社会与艺术世界互相矛盾的女性观。

关键词:森鸥外;舞姬

一、森鸥外与女性运动

1884年(明治17),森鸥外受命调查德国陆军的卫生制度,作为陆军省派遣留学生被派出国,开始了其长达四年的留德生活,可以说这几年的留学经历给森鸥外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在医学造诣得到提升的同时,西方的人文精神和科学文化也使其眼界和胸襟为之一开。据记载,鸥外在德国期间,曾经参加过德国最早的女性团体“德国妇人会”,该团体旨在提高德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拓宽女性就职领域,提倡女性独立。他“出席了‘德国妇人会的总集会,可以说由此打开了对女性问题投入关注的双眼。1885年9月的‘德国妇人会集会的出席者仅有数十人,而鸥外就是少数的男性听讲者之一。而且在男性被允许在场的两天内,鸥外一直参与其中,这也展现了他对女性问题深切的关心。”(金子幸代 2)

在鸥外回国以后,他对于女性解放事业的关注也没有停止。明治维新后,虽然日本社会的许多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女性在日本社会里所充当的角色依然没有改观。甚至到明治31年,《明治民法》的颁布进一步确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封建家族制度,强化了男女的上下关系和妇德论。“根据1899年颁布的‘高校女子令,女子的特性教育被固定化,家务,裁缝,手工艺授课内容增加,而女子修身教育则突出以儒教式的温良、贞淑为美德。”(李卓 437)儒教体系的“良妻贤母”的思想在日本社会更加强化。在日本社会不断进步开明的同时,女性却依然处在家族体制的强压下,在社会上基本处于“无声”的状态。直至明治44年,随着以《娜拉》为首的欧洲戏剧等的译介和上演,日本女性逐渐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女性觉醒成为当时日本社会的流行话题。而在文艺领域,一批有思想的独立女性也开始发出了心中的呐喊,积极为女性事业而奋斗。1911年(明治44),日本妇女运动先驱者平塚雷鸟创办了日本新闻史上第一部女性杂志《青鞜》,以此为阵营,主张妇女的言论和思想自由,并且向着争取妇女解放的方向发展。而森鸥外也给予了本国女性运动莫大的支持,据记载,鸥外曾经发文高度赞扬了平塚雷鸟:“我想,能和晶子相提并论的就是平塚明子(雷鸟)了。虽然在诗歌领域没有作品,但我看了她以平塚雷鸟的名字发表在《青鞜》杂志上的评论,即使是男性作家里也没有人能像她那样以如此明快的笔调谈论哲学上的问题的”(金子幸代 2)。众所周知,与谢野晶子因在代表作《乱发》中大胆讴歌女性的官能美和对爱情的向往而被赞为不羁世俗的女歌人。在当时那个压制女性个性的社会环境里,森鸥外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对当时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女性们的应援之歌。不仅如此,“鸥外还曾劝说自己的妻子阿志和妹妹小金井喜美子成为杂志《青鞜》的赞助者”(金子幸代 2)。

从森鸥外的这些支持女性自由独立的社会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政府的高级官员,活在世人目光中的他是一位思想开明、尊重女性地位提倡女性自力更生的人。然而,在其作品中我们却几乎看不到这样的女性影像。一般我们认为,作家的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作家的思想和内心诉求。这与现实中森鸥外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有待深究。

二、森鸥外笔下的女性形象

(一)《舞姬》的女主人公爱丽丝

1889年(明治23)森鸥外在《国名之友》上发表了其涉足文坛的处女座《舞姬》。引起了高度评价和广泛关注,被视为划时代的名作。以其自身留学经历写成的这部浪漫主义爱情悲剧充满了魅力,直到如今,仍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对《舞姬》这篇小说不断地进行着探索和研究。“岸田美子认为《舞姬》是事实与虚构的交融,是森鸥外的忏悔录。平野谦认为这是倚靠现实,在艺术和实际生活之间选择了自私自利与因循守旧的青年鸥外不为人知的眼泪。三好行雄则认为《舞姬》可以看成是森鸥外对森氏家族表示的恭顺”(李星 4)。总的来说就是,至今对《舞姬》的研究大多是从太田丰太郎的角度进行解读的,对于在整篇小说中占了重要位置的女主人公爱丽丝的形象解读却少之又少。如果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入手进行分析对于探讨森鸥外对待女性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爱丽丝具有非常美丽的相貌。文中对其外貌描写是这样的:

“……约莫十六七岁,头巾下面露出金黄色的头发,衣着也还整洁……她那泪光点点的长睫毛,覆盖着一双清澈如水,含愁似问的碧眼。”(高慧勤 7)

这是丰太郎与爱丽丝初遇时对爱丽丝的印象,这时的爱丽丝正在为无钱安葬父亲,又被对自己不怀好意的剧院老板逼迫而愁苦不已。丰太郎对美丽柔弱又“十分媚人”的爱丽丝一见钟情,在听闻了她的遭遇后,毫不犹豫地摘下自己的怀表帮助爱丽丝救急。事后爱丽丝来到丰太郎的住所表达谢意。此后两人交往逐渐频繁,开始了他们的爱情故事。从这样的情节看,爱丽丝是一位孝顺且懂得感恩的人,也是幸运的。试想,如果没有得到丰太郎的帮助,一贫如洗的她,为了安葬自己的父亲,为了生计,很有可能会照着母亲的意思委身于剧院老板。姑且不论爱丽丝与丰太郎的悲剧结局,在一开始,如果爱丽丝没有丰太郎这个依靠的话,那么她根本享受不到爱情的乐趣,只能选择做一名小妾的悲惨命运。

继续往下看,在两人交往渐渐频繁的时候,丰太郎却被撤职了。缘由是一名同胞在上司处状告其经常出入剧院,结交舞女,上司因此不满。被撤职后,丰太郎失去了政府的任何资助。祸不单行,在这时他又收到了一封来自国内的信,告知母亲已经去世。陷入人生低谷的丰太郎在好友相泽谦吉的帮助下结识了出使德国的天方大臣,并且凭借着优秀的外语能力得到了大臣的赏识。不久,天方大臣出使俄国,邀请丰太郎作为翻译与其同行。在丰太郎去往俄国的这段时间,文中写到怀孕着的爱丽丝天天都给他写信,在丰太郎离开一段时间后的一封信是这样的:

“不,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我思念你的心竟是如此之深!你曾说过,家乡早已没有亲人,只要在这里能够找到生活出路,就可以留下来。而我也要用我的爱情把你拴住。倘若这一切仍留不住你,你一定要回国的话,我和母亲就跟你一起去……我常常想,无论如何,我也要设法在这里活下去,直等到你有出头之日……我的身子越来越不便了,看在这个份上,不管发生什么事,你千万不能抛弃我啊!……我现在只是心心念念盼着你回到柏林的那一天。”(高慧勤 15)

从这封信的内容看,爱丽丝的心情可以说是悲苦的,没有丰太郎陪在身边的她就像是深陷命运沼泽的人失去了救命稻草一般充满了不安。她为了追随丰太郎甚至想带着年事已高的母亲背井离乡,她惧怕丰太郎在飞黄腾达后会抛弃自己,她将自己的命运之绳系在了男性身上。不得不说,爱丽丝虽然美丽迷人,但她的性格是懦弱的,是不独立的,具有依赖性的。

在丰太郎回到德国后,天方大臣向他发出了一同回日本的邀请。仕途与爱情对于丰太郎来说成了两难的选择。如果想回国,挽回名誉就必须与爱丽丝作个了断。而如果选择爱丽丝,留在德国,将会失去回国的机会,没有了国家与政府的庇护,身在异国他乡必然辛苦万分。在两难之中的丰太郎陷入了昏迷。而好友相泽谦吉替他做出了选择。在丰太郎昏迷期间,相泽向爱丽丝吐露了丰太郎与其的前约也就是抛弃德国的种种随着天方大臣回国的事。这样的消息对爱丽丝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使她大受打击,她变得“形销骨立,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凹了进去,灰白的脸颊也陷得很深”,毫无生气。后来,爱丽丝的精神直接跨了。试想爱丽丝为什么会精神崩溃呢?就是因为她失去了生活的支柱和希望。在得到丰太郎的帮助安葬了父亲,幸免于成为剧团老板的小妾后,她几乎是将丰太郎看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希望。她渴求丰太郎能够出人头地从而使自己和母亲得到庇护,在丰太郎去往俄国的短短二十来天,她就内心充满不安,生怕丰太郎抛弃自己。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其性格中的软弱与不独立以及依附于男人的封建心理。

(二)《雁》的女主人公小玉

小说《雁》是森鸥外沉寂了十多年重返文坛后的又一力作。小说笔致生动,真实且细腻地再现了当时的风物民情。且通过对女主人公小玉形象的生动刻画展现了明治维新后日本女性的生存状况和悲剧的命运。

出身贫苦的女主人公小玉先是遭到恶蛮警察的欺骗和霸占,后来为了让父亲颐享天年而甘愿牺牲自己做了高利贷者末造的小妾。小玉的这种为了家庭而自我牺牲的行为与古往今来封建社会中的绝大多数女性如出一辙。有学者指出“在父权社会下,男性的女性观往往会成为社会的女性观同时内化为女性自身的女性观,成为女性的修身宝典和道德典范”(刘燕 5)。和许多在家庭利益中牺牲掉自我的女性一样,小玉为了“孝顺”父亲而牺牲了自己的自由。和那些女性一样,她可能从来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属于自我而不是属于家庭的。她们做着社会和男性希望她们去做的事,却没有自己的主见。在小玉正式成了末造的小妾,入住无缘街的屋子后,她也没有对现实显示出不满,她安于现状,甚至到了每天傍晚,“心里开始惦着老爷早点来”。(高慧勤 353)

小玉第一次对自己现今的生活感到不满是在得知了末造并非正经商人而只是一个高利贷老板的时候,她因此遭到鱼店老板的轻视和侮辱。发现自己再次上当受骗的小玉心中百感交集,惶惑迷乱甚至感到“窝心之痛”。然而正如文中叙述的那样:

“说到底,小玉的窝心,缺少愤世嫉俗的意味。若硬要说她恨什么,或许说她恨自己的命运倒未尝不可。自己没做过坏事,为什么要受人欺辱?对此她感到痛苦。窝心便是她宣泄痛苦的方式。”(高慧勤 358)

小玉将自己的不幸归结于命运,且习惯于“认命”,就像第一次受到警察的欺骗后的那种“窝心之痛”也随着时间的流逝“磨去了棱角,被‘认命之水冲褪了颜色”。和往常一样,这次的小玉也慢慢平静了下来。文中写到:“认命是她时常乞灵的心理告慰,她的精神,只要向这方面一靠,就如同机械上了油,滑溜顺畅地转动起来。”(高慧勤 358)。

小玉本该平静的生活和内心却因为大学生冈田而出现了波动和涟漪。冈田是医科大学的高材生,因住在无缘街附近且喜欢散步所以几乎每天傍晚都会经过小玉家门前的那条路。外表俊美且态度随和的冈田让小玉不禁心生爱慕。就连冈田出于礼貌初次摘下帽子向她点头时,小玉的心都激动地“砰砰直跳”。而打蛇事件更是让小玉对冈田的爱慕之心更加坚定。她较之以前似乎变得的主动了些,开始懂得主动表达自己的心意了。她希望自己能与冈田坠入爱河,渴望冈田能够带她脱离这样的命运。然而天意弄人,就在小玉做好了一切准备,下定决心想向冈田表露心意的那天,冈田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傍晚时分出现在无缘街,并且第二天就出国留学了。姑且不论小玉和冈田这种无缘的结局,即使两人爱情修成正果,小玉也不过是像藤蔓一般从一棵树换了另一颗树继续依附攀爬。她没有自己的根。

爱丽丝与小玉这两个女性形象虽然有多处不同,但是她们悲剧的命运是相同的。她们的本性是相同的。她们都生性懦弱,缺乏主见,逆来顺受,不懂得独立。她们都将自己的命运托付在男性身上却不会自我救赎。这与森鸥外所支持的女性运动所倡导的“新女性”形象大相径庭。这就是森鸥外在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两个不同的次元里对待女性时表现出的自我矛盾,表里不一。

三、伪善的原因

常言道:“三岁看老”。童年的经历和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持久且深刻的。森鸥外出身于旧蕃武士家庭,祖上历代是藩主的侍医。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五岁习《论语》、《孟子》,七岁通读五经。可以说儒家伦理对森鸥外思想的影响非常之深。森鸥外本人也自称为“留洋归来的保守派”。可见,虽然几年的留学经历对其后来的行事有着很大的影响,但自幼习得的儒家思想却是最根本的存在。在儒家传统文化尤其是江户时代受到幕府拥护的程朱理学中,女性几乎是没有人格和地位而言的。对于森鸥外来说,儿时的文化熏陶是其处事立命的根,而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拥有的开明思想是起点缀作用的叶子罢了。明治末期到大正时期的日本正处在向资本主义强国发展的阶段,日本政府也努力向西方文化靠拢以摆脱以往封建的因素。而作为政府高官的森鸥外作出鼓励女性自我独立,促进社会开化的做派也就不足为奇了。

森鸥外笔下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深刻反应了其对待女性的真实态度,而且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活动形成了反差和矛盾。而该问题也有待于日后更为深入地探究。

参考文献:

[1]高慧勤.森鸥外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2]李卓.中日家族制度比较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4.

[3]李星.森鸥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舞姬》、《半日》、《安井夫人》为中心[D].天津理工大学,2009.

[4]刘燕.日本近代家族体制下的女性意识在进到“家”文学中的流变[J].语文学刊,2009(12).

[5]金子幸代.鴎外と女性—森鴎外論究—[M].大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