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主体观念下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探究
2016-05-30杨杰
杨杰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而素质教育的发展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学生主体大观念的背景下,初中数学应当以实际有效的策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学生主体;情境;小组合作;评价
无论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主体性的思想观念都成为教育发展的主导,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传统教育环境下学生的从属地位被彻底瓦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进行教育和培养,不但是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主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主体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整体教育思想,要在学生主体观念的深入引导下进行传统教学思想的转化,要以有效、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数学知识、质疑数学问题、解决数学疑点,让数学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主体学习上,让学生主体主动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促进自身能动性的综合发展。
一、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学生主体的培养与发展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在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和掌握过程中得以深化的。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中,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传统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树立与素质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生主体观念,卸下原有主宰课堂教学的沉重包袱,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的霸权行为,将学生奉为现有课堂教学的主体,为主体的学习营造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作为教师,要以愉悦性、积极性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主体情绪,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行为发生者,要充分尊重学生心理与生理上的差异特点,平等地关注每个学生。针对学生在某一问题上的对错或某一行为上的缺失,教师要稳定心态并能够和善处理,要以明确易懂的道理引导学生辨别是非,让学生主体在被尊重、被理解、被关爱的前提下健康成长。
二、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求知
在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下,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行为,而是师生共同的合作行为,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与组织者,学生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建构者。教师要为学生主体的自主建构创设激发性的教学情境,以数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主体脑力思维的快速运转,以符合学生主体实际情感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数学知识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充分思考与主动创新中证实自己,让学生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达成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内部建构。教师要注重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基础性原则,要以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为情境建构的基础,让学生主体在兴趣爱好被满足的前提下进行数学知识的主动探求。例如,在初中数学“同类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老师这里一共有三个储蓄罐,里面都有不同价值的钱币。现在我想知道它们三个加起来一共有多少钱,请问你们谁有简单而又快捷的方法吗?在此种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思考状态,在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中递进数学同类项知识,让学生主体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达成深刻记忆。
三、鼓励小组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小组合作探究是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具体落实,是充分展现学生主体活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创设小组合作形式,以开放化与多元化的合作形式进行知识的主动探究,让学生主体在激情讨论与活力演说下能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挖掘数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例如,在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几个相关的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计算两根之间的和与积,让小组内部之间进行讨论和研究,让各小组之间在计算准确的前提下进行计算速度的比较。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传递讲授,可以让学生在情绪饱满的前提下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在激烈竞争的氛围下主动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四、实行多元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主体行为、情感、态度等的一种综合价值评定,是约束和监督学生主体的一种方式。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单一、片面的教学评价方式,要以多元、开放、全面的方式主导整个教学评价过程,让学生主体的每个渐进细节都能够被适时监控与掌握,让学生主体在教学评价的强化作用下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让学生在多元评价的激励功能上树立自信,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品德、素质等能够得到全面性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设定都要尊重和遵循学生主体发展的轨迹,要以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作为数学课堂教学培养的主要目标,让初中数学教学在学生主体能动性与积极性的推动下得以持续、良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风华.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究[D].河南大学, 2013.
[2]胡小妮.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发展性评价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3]范小伟.利用数学问题情境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水平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