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策略探析

2016-05-30马海燕�オ�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品德教师学生

马海燕�オ�

[摘 要]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作为首要任务。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表率;抓住一切可以教育的机会,做德育工作的践行者。

[关键词]教师 学生 品德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30110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要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本着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仅要会教书,更要会育人,特别要加强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加强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一、坚持和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有人说,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政教处(或教导处)、团委和班主任的事,是政治教师的事,这种观点非常片面。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每一个教师都是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者,都是德育工作者。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品德比分数更重要。教师一定要记住光荣使命,我们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必须坚持和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我强调品德比分数更重要,并不是不要学习,不要考试,而是不要唯分数是从,要把知识和能力、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统一起来,让知识为品德服务。只有思想道德修养高的人,才能懂得用知识回报社会。

二、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应试教育就是强化对知识的灌输,至于学生心里想什么,品德修养怎么样,那不是教师管的事。这种单纯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的做法必然会造成学生品德的不端正,长期下去,整个国家的国民思想道德素质令人担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在外界各种影响下,尤其是在学校和教师的影响下,是学生自身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这就需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教育、引导,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内化,从而形成良好品德,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充满爱心,关心每一位学生,和学生展开心灵的对话,对学生循循善诱。当一名教师真正关心学生、对学生敞开心扉时,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们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坚持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表率

胡锦涛同志在写给他高中班主任的信中说:“每当回忆起中学生活时,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使我终身难忘。这也是我始终要感激老师的。”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多么重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深刻地指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着最具体、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好诠释,育人者必先育己,不正者则不能正人。现在的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模仿性强,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空洞的说教只会激起学生的反感,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所以,教师应以高尚的品德感化学生。学生像一面镜子,时刻照着你,如果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把社会上的非主流价值观和教师对照,从而产生错误的价值观。所以教师的“身教”大于“言传”。

四、抓住一切机会,做德育工作的践行者

有人说,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要依靠思想政治课、班会课、晨会课、升旗仪式。其实,上述做法只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学校内到处都是德育的机会。每一门课程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所以每一节课都是德育的主阵地。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对学生耳濡目染的影响,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作为教师,无论是课堂上、课外活动中,还是生活中,都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和教育。在运动会上,教师要教育学生之间互相关心、互相配合;在旅行时、在看球赛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正确的行为举止;在劳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在生活中,要教学生善待他人,教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到处都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机会。

当然,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还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积极配合。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埋怨社会、家长、校长不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勇于担当,增强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育人原则。我们不能满足于把一节课备好,把一节课上完,把一次作业改好;我们也不能满足于学生的平均分提高了多少,班里学生有几个考上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学生课余生活中,我们必须心中有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奋斗终生。这是教师永恒的使命!

[ 参 考 文 献 ]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 2 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斯 陌)

猜你喜欢

品德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圆我教师梦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