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2016-05-30付建军蔺亚丽
付建军 蔺亚丽
【摘 要】人类社会已迈入新纪元,步入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因此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寻找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语文教育观念。在语文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当重要。“自主探究学习”在语文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创设自主学习空间为载体,以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我教育。
【关键词】自主;探究;创新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初中学生心理上有较强的自主性,但行为上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朴素的认识,有潜在的主动探究的动力,但由于学生的认识比较肤浅,学习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因此,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阵地,改革课堂教学目标、结构、形式,改革课堂教学策略与评价标准,走“自主探究学习”之路,使课堂充满朝气,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很重视激发弟子的学习兴趣,认为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他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现在的学生,同样如此。“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兴趣乃是智力之母”。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有关器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那么怎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呢?
1.创设问题情境,开启学生思维活动
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兴趣的重要方式。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供自主学习机会,让他们在“自由”中品味自主学习给他们的成功,在乐学中学会自主。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
2.分角色朗读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是上语文课的主要方法,分角色朗读对话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从人物言语间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地显现在脑海中,更好地理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作用。
3.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现有关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将学生要学的内容融入多媒体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枯燥与空洞的语言和生动的表达之间建立起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语言表达。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我用多媒体形式展现给学生春天不同的美景图片。优美的图片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候适时地让他们试着用优美的语句描述每个画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整堂课,学生都争着举手发言,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并且激发了学生对美丽景色、美好事物的追求、热爱之情。通过一幅幅彩色画面,学习由抽象到具体,由枯燥到形象直观,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4.给学生足够、恰当的鼓励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家庭、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接受能力也有差别。给不同层次学生以足够、恰当的鼓励,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望。
二、刻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复习必不可少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后及时复习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所传授新知识的巩固过程,能把所学知识系统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馈一定的信息。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步骤,是向40分钟要质量的重要环节。学生一旦养成了自觉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教学质量就一定会得到提高。预习抓得好,学生学得主动,复习抓得好,学生对所学知识就会有系统而牢固的掌握。在教学中,坚持抓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这两个环节,受益匪浅。
2.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
良好的听课习惯不光包括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讲,记好笔记,而是要心到、口到、手到,积极思考,锻炼表达能力,掌握分析、表达的方法。
三、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教师教学生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让他们在不依赖老师的前提下分析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习是动脑的事,所以我们要注重掌握思维方法。
首先,指导学生分析教材内容的方法:想要解决问题,前提条件是具备深刻理解问题和清晰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到《最后一课》一文时,我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只一个题目,我们就有两个疑问:上的是一节什么课?为什么这是最后一节课?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基础上,提炼出本课重点抒发的是对法语、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在日常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及分析能力。
其次,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构方法。以自然界的树为喻,它有主干,有枝杈,有枝条,最后有叶片,以此比喻所学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掌握知识时,除了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点外,对知识结构的掌握更为重要,因为掌握结构具有比单纯掌握知识点更强的组织和迁移能力。当学生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结构时,他们便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性。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越来越强调考查学生联系知识点的能力,因此,学完每一课后,就要启发学生独立归纳总结每课的知识框架结构,使每课的主体内容都能条理清晰地反映在学生的头脑当中。实践经验告诉我,这一方法确实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再次,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在以前的教学中,一般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给出答案,这样不利于锻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些非常简单,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当堂解决;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行研究,再讨论交流解决:还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课后查找资料解决。由学生整理查阅到的信息资料,用自己的语言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解决,因此学习兴致很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效果非常好。
总之,自主学习是经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应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