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堂加强国学教育的必要性
2016-05-30卢建勋��
卢建勋��
[摘 要]在中学课堂开展和加强国学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加强国学教育是历史延续的必然要求,是现实的客观要求,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趋向要求。
[关键词]国学教育 历史 现实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30096
国学乃是使中华文化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并对人类进步作出特殊贡献的民族文化体系。在中学阶段,要让学生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坚持优秀传统,培养爱国主义高尚情操,就要开展和加强国学教育。
一、加强国学教育是历史延续的必然要求
在中国文化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国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与积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启迪我们在与人相处时,既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又要有包容性;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有利于我们塑造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当今世界,人类的两个家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一个是人类肉体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另一个是人类心灵赖以栖居的精神家园。加强国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乃至人类的精神家园。1988年,75位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发布了一份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回首2530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是世界对中国五千年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肯定。作为祖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我们更应该重视和吸取传统的中国文化精髓,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下一代的祖国建设者心中扎下根基。
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龚自珍,在研究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时曾经总结出了这样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训: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也就是说,让这个国家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历史,不认同自己的文化,这个国家就失去了“根基”。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开展并加强国学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历史的认可及其延续。
二、加强国学教育是现实的客观要求
当前社会,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存在。如“北大学生硫酸泼熊案”“药家鑫案” “林森浩投毒案”等,个个案例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这些事件所折射出的是人性的泯灭和道德的沦丧。究其根源,就是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人的经济能力和文化水平,忽略了传统文化和精神道德的构建。因此,在给学生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通过传统国学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为培养优秀的祖国建设人才打下基础。
科学家爱因斯坦就十分鄙视那种单纯“为谋生而学习”的人,他强调说:“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个专家。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是一只受过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则需要培养全面的自我辨别力,而这取决于自由而全面的教育。”只有在开展科学教育的同时,努力加强国学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出一个完整的、和谐发展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国人的整体素质,保持中国人的自我特征,为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力支撑。
三、加强国学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趋向要求
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
近几年,一些中小学校开始将国学教育引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多中小学生,都可以熟练地背诵并解释《论语》等国学经典语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国学教育逐渐升温。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班正式成立,58名学生经过考核成为该国学班首批学生。该校校长曾说:“中国人民大学决定建立国学院,不是图一时热闹,而是要踏踏实实地从事一项带有探索性的教育事业,为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育体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积极的努力。”
国学教育在各地的蓬勃发展,使素质教育不断得以落实。当前,我国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行为规范为目的的基础教育。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探索研究国学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挖掘国学在各学科中的潜在资源,推动国学教育向纵深发展。所以,加强国学教育,完全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总之,在中学阶段加强国学教育,对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民族责任感,对践行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运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