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兰州市洒水防尘工程的利弊分析

2016-05-30任豆豆钱金妮金建红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外部性

任豆豆 钱金妮 金建红

[摘要]随着兰州市工业产业的发展,我们看到了经济发展的长足进步,但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由于人们不注重环境保护,破坏自然环境,加之兰州市特有的带状河谷盆地地形,污染物难以排放,使得兰州市大气污染严重,兰州市民的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针对这一环境问题,兰州市政府实施了蓝天碧水工程,自2010年开始全面大力治理兰州市的大气污染以来,大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形成了兰州模式,但其中洒水防尘工程却成为饱受争议的一项措施。基于这一问题,本次调查研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视角对洒水防尘工程做全面系统的利弊分析。运用外部性理论和政府支出理论,反思政府是否应该继续坚持这项措施以便更好地治理大气污染。

[关键词]洒水防尘;外部性;政府支出;公众态度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的研究侧重点明显不同,对洒水防尘使用领域不同.国外主要将洒水防尘工程用于降低煤矿的煤尘浓度,也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美国和前苏联等国家在确定雾流参数方面进行大量研究,最终使用喷雾降尘,该措施防尘效率高,是解决粉尘危害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但针对路面洒水防尘的研究则寥寥无几。

(二)国内现状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和对文献的细致分析可发现,国内学者对洒水防尘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洒水防尘的成本研究。张信芳认为治理大气污染成本高昂,就由于设备先天不足,设施合格运行率低等问题,使得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成本居高不下,洒水防尘方面,成本高昂,但实际效果难以长期维持。岳立从大气污染治理的经济学分析,利用意愿调查法和剂量-效应方法、生产率变动法、疾病成本法、人力资本法等综合评估及对比分析兰州市大气污染的经济损失,初步估算出城市大气环境的价值。2.洒水防尘的重要性。防治兰州城区大气污染不仅要加快清洁能源改造和污染源治理,也要严格控制二次扬尘污染,在控制二次扬尘污染时,要加强建筑施工、道路开挖、环卫清洁的管理,落实好洒水、遮盖等防尘措施;3.洒水防尘的效果。严峻通过对兰州城关区大气污染与居民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日住院人数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表明兰州大气污染对居民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

(一)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理论最早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wdMarshall)于20世纪初提出,随后亚瑟·庇古(ArthurCecilPigou)又进行了丰富和发展。经济外部性理论揭示了经济活动中低效率资源配置问题的根源。外部性是当A对B提供服务时,往往使其他人获得利益或受到损害,可是A并未从受益人處取得报酬,也不必向受损者支付任何补偿,即在未获许可或补偿的情况下,某个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对社会其他个体的效用或福利的影响(庇古)。由此可见,外部性指的是企业或者个人的行为对经济活动以外的企业或者个人产生了影响。从定义及发生的情况来看,外部性主要有四个基本特征,具体为:1.外部性并不受限于市场机制,即外部性的影响不属于特定的买卖范畴,而是仅指不需要支付货币的收益或损害;2.外部性于决策范围之外发生,并伴随决策发生。外部性是伴随着经济个体的经济活动而对其他个体产生的外部影响,没有预谋性;3.外部性是不可避免的。外部性发生时,其产生的影响会通过相关途径作用于其他经济个体,而其他经济个体一般难以回避;4.完全消除外部性的不可能性。由于经济个体受信息的不完全、技术落后等因素影响,经济个体消除外部性的可能性很小或不可能。

(二)政府支出理论

本研究主要涉及该理论的公共产品供给方面。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对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他为了消费而实际支配的公共产品的数量就是该公共产品的总量,这意味着公共产品在消费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性。公共产品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具有非排他性、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及效用上的不可分性。政府供给公共产品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事实上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首先,政府行为与公共利益间存在差异;其次,政府人员信息不充分;第三,政府产出难以量化,造成成本收益衡量的局限性,不能够客观的断定政府机构在直接供给公共产品时是否存在节省成本的现象;第四,供给主体主体较为单一,完全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竞争机制的缺乏,导致公共产品供给的低质量和低效率,甚至出现垄断现象。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对当前我国一些地区、城市在洒水污染治理方面所做的努力、采取的措施和实施措施产生的影响进行概括、提炼和理论提升,寻找有意义的借鉴资料,以期在一个较为全面的视角上开展研究。

2.实地调研法:为了了解兰州市洒水防尘工程的实际情况,以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形式对兰州市民、洒水工人及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调研,以此获取调查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为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论文在对客观情况进行评价时,拟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测度相结合的方法,以便对事物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调查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数据资料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客观方面包括洒水防尘的成本分析(人员、装置、用水量)和洒水防尘的效果分析(大气质量的变化、居民呼吸道疾病的变化);警计算,人员成本每月共计约1 312 500元人民币,全年共计约15 75万元;装置成本共计3220万元;用水成本全年共计1246.875万元。洒水工程年成本共计约6041.875万元。而兰州市大气质量的变化也相当明显。甘肃省环境质量月报数据显示,2013到2014年,在平均1平方公里、100米高的空间里,PM10就减少了2.7吨。兰州主城区开始洒水前两周平均周降尘量为4.235吨/平方公里,洒水后两周平均周降尘量为3.725吨/平方公里,平均周降尘量下降12.04%;2013年,兰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9天,比上年同期增加29天。截止2014年12月,兰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0天,优良率达86.59%。同时,居民呼吸道疾病率也呈下降趋势。据市疾控部门监测显示,2013年11月份全市医疗机构就诊呼吸道疾病病例同比下降24.5%。2013年12月,兰州市城乡居民到医院就医的呼吸系统疾病为38937例,较上年同期减少27985例,降幅达41.82%[数据来源:www.gscdc.net]。

主观方面:居民对这项措施的评价

本课题在主观方面研究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来收集具体数据,并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研究假设,得出了居民对兰州市洒水防尘工作满意情况的三大维度,即关注度层面、评价层面和建议层面。

1.关注度层面。居民对洒水防尘工程关注度不高。这主要表现在居民不了解洒水防尘工程及其具体方案实施。通过调查发现,56.9%的被调查者表示,虽然见每天洒水车上街作业,但对其具体洒水目的、洒水实施主体和洒水时间、频率不清楚;21.8%的被调查者则是对洒水防尘工程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仅仅只有21.3%的被调查者了解洒水目的、洒水实施主体及洒水时间、频率和洒水造成的争议问题。这21.3%的人中,有18.9%的被调查者是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洒水防尘工程相关信息的,49.2%的被调查者是通过电视传媒方式来了解的,31.9%则是通过报纸、朋友叙说等其他方式来了解到相关信息的。2.评价层面。居民认为兰州空气质量的变化与洒水防尘工程的实施有关系。根据调查结果分析,16%的被调查者表示,最近3年以来,兰州市的空气变化很大,58%的被调查者认为最近3年以来兰州市空气质量变化较大,20%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兰州的空气质量较3年前变化不太大,只有6%的被调查者认为兰州市的空气没有变化。在认为兰州市的空气质量有变化的调查者中,46%的调查者认为空气质量的变化与兰州市政府实施洒水防尘工程有密切关系,43%的调查者认为洒水防尘工程的实施对治理兰州空气有影响,但是不是主要影响因素,11%的调查者则认为兰州空气质量的变化与洒水方程工程之间没有关系。大部分居民赞同继续实施该项洒水工程,但要对其不合理部分进行改善。在被调查者中19%的受调查者非常赞同继续该项措施,52%的受调查居民赞同继续实施,不过要对其洒水时间不合理之处进行改进,27%的受调查居民则对此项措施是否继续实施不予关心,认为实施实施对自身没有任何影响,仅仅只有2%的被调查者不同意实施此项措施。他们认为洒水工程的实施与治理大气污染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认为洒水不仅没有改善大气环境,而且浪费水资源,过度的洒水造成居民的出行不便,应该立刻停止。3.建议层面 。大部分居民认为洒水时间不合理,需要改进。57%的被调查居民认为需要改进洒水时间及频率,防止深夜洒水事件和冬季洒水过多事件的发生,这些调查者表示,在这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监督力度,积极的发挥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被调查居民建议洒水车的最好的作业时间应该是在居民出行(上下班)前后半小时,冬季减少洒水频率,防止路面因洒水过多结冰,造成居民出行不便和交通事故的频发。

五、结论

通过兰州市近年来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兰州市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作为其中的一项比较受人关注的措施——洒水防尘也體现了它的作用。依据数据分析结果,自兰州市大力治理空气污染以来,兰州大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洒水防尘对治理兰州市大气污染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尽管居民对该工程的满意度一般,但是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却相对较高,加之中央及地方政府对该工程的宣传力度较大,使得兰州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始终较高,有利于提升政府的权威及公信力。

根据已有的成本数据、实地访谈和考察,我们发现洒水防尘工程作为政府提供的一项公共产品或服务,在提供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因为大气污染的治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政策实施前要考虑有哪些客观及主观影响因素。首先,政府在进行公共决策时并未充分考虑民意,缺乏意见表达和意见综合,其次,洒水车工作时间没有经过科学合理规划,导致资源浪费,配置效率低下;

第二,公共性、外部性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城市大气环境保护中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从而对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制度要求。但现实情况表明,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地方政府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能力。因此,建立政府为主体、市场补充、社会参与的多中心制度供给,破解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瓶颈。

一套真正科学的治理模式需要反复论证,需要政府的决心和行动力,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同时,政府需要一定的外部压力以促进政府的稽查力度,增强治理效果。一个能量强大的治污政策,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无论是洒水还是限产等措施都不是长远之计。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建立形成一个长效的大气污染治理机制,需要政府、人民、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

六、研究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我们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对洒水防尘工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客观和主观方面的阻碍因素,具体的不足之处如下:

首先,受专业知识的局限,我们无法确定利弊分析的具体标准,只能从其他方面来研究,使研究不全面;2.由于政府部门在实施洒水防尘工程措施时发现不合理之处,正在进一步的改善,所以有些研究数据有待更新,部分重要数据获取难度大;3.我们在实地调查研究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其中的能力水平欠佳。

课题的未来发展及展望:

1.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原将道路损耗作为成本分析的指标之一,但在由于道路损耗难以衡量,只能转向其他方面研究,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将持续观察道路损耗情况,进一步完善本课题;2.洒水防尘工程作为一种治理大气污染的新手段,发展空间较大,通过一定的改革和制度保障,在未来一定会显示其重要性;3.通过与市场将结合,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在政府的监督之下,利用市场,降低洒水成本,实现治理大气污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正强,聂建江.兰州:“全城洒水”降尘却致交通事故高发[N].新华每日电讯,2013-11-20

[2]凡荣.洒水车洒出的不仅仅是水[N.昆明日报,2011-12-07

[3]顾仲阳.豪雨前的浇灌[N].人民日报,2007-09-03

[4]王欢.兰州污染天气多为灰霾作怪[N].西部时报,2008-01-22

[5]康劲.兰州:冬季洒水抗霾降尘遭底线拷问[N].工人日报,2015-01-13

[6]吕晟君,何怡璇.共同努力 为了天更蓝[N].兰州日报,2013-12-12

[7]康劲.一座城市的雾霾狙击战[N].工人日报,2013-10-27

[8]康劲.兰州治污之困[N].工人日报,2012-03-25

[9]王艳明.兰州:昔日重污染城市今成“学习榜样”[N].新华每日电讯,2014-08-09

[10]李晓霞.巩固绿色发展成果 推广兰州治污经验[N].兰州日报,2014-09-27

[11]杨德保,王式功,黄建国.兰州市区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0(1):132一136.

猜你喜欢

外部性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教育外部性对劳动者收入影响几何?——基于CFPS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关于网络外部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市民化与个人劳动收入:外部性视角
基于网络外部性理论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偏好实证研究
基于“C-D”生产函数的西江流域开发中区域外部性分析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测算研究
基于环境法对消除代际外部性问题的思考
湘潭市农地正外部性价值量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