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兴趣的培养
2016-05-30姜华清
姜华清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内在动力。实践证明兴趣能激活学习主体,使学生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随之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作文兴趣 形式 个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出好的作文。即使叫学生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敷衍应差而已。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试想一下,一件很有趣的事,哪个不想去做?哪个又不愿意去做?那么,要想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就得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而写作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因此,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和激发者。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于写作呢?
一.以经典课文为学习的典范,架构生活与写作的桥梁。
文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因此作文的命题设计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谁来架构生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呢?经典的课文就能担此重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的不断更新,许多课文的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典范作用。因此,作文教学应该学会以经典课文为范例,学以致用,指导学生写作实践,可谓就地取材,两全其美。
如:学过鲁迅的《社戏》一文后,可以设计以“童年”为话题进行作文,应该说对于这个话题学生觉得有话写,加之,刚刚学习了鲁迅的《社戏》,很多学生就会模仿《社戏》的写作风格,以质朴的语言来表现童年时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这样,就以经典的课文为范例,迁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进行写作的尝试,为学生更好的展现自我架构了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就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作文与说话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而当代中学生爱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听、说训练,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
如学完某篇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或针对课文中的某一个人物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发言的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进行及时地指导。一个学生讲完后让其他学生参与评议,老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感知了口头作文的乐趣。这样,课前5——10分钟的听、说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这项训练的规则是:由老师根据写作需要设计写作题目,学生课后写,课前读,读的同学精心地准备,听的同学评议,最后由老师进行点拨。要求人人参与,可以采取轮流发言、自主发言、指定发言、或无规则发言等多种形式,意在调动每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这样有效地训练后,我发现课堂上,读的学生绘声绘色,尽情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听的学生细致认真,锻炼了欣赏的能力,评议的学生尽可能用简明的语言给予公正的评价,无形中增强了表情达意的能力与品评欣赏的能力。有时学生各抒己见,争执不下,此时老师再进行适当的点评,学生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变学生被动的写为学生主动的参与,既写又读,变老师评为师生共评的写作训练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对于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作文,要多鼓励少批评。
对于学生所写的作文,老师可以挑选一些有个性的作文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感悟到要想写得好,就必须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探索未被别人发现的领域。也可以筛选出既有真情实感,又别具匠心的作文,在班上范读,让学生来共同赏析、评价,指出其新颖之处。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就得到了肯定,无形中就多了一种激励,增强了自信心,就会乐于写作。
有一次写环保类作文,有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了河道治理的情况:先是臭气熏天的情景;后来经过治理,水变清了,出现了钓鱼、游泳的怡人情景;没过几天,河又变成了臭水沟,上面漂满了塑料袋等垃圾。从中反映了环境治理需要长抓不懈的主题思想,这样的立意是很好的。有的学生文章中还反映了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新的问题,一方面反映生活的真实,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自己的个性。对于这样的文章,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就会起到激励的作用。而对于那些写得不好的文章,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可以从中发现一两个闪光点给予表扬,这样也会激励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喜欢写作。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写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写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写作,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写出好的文章来。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西安丰镇中心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