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课程观视域下的对话型语文阅读教学

2016-05-30刘梦雅

教育界·下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策略

刘梦雅

【摘 要】受后现代课程观理念和语文阅读教学本身特点的影响,“对话”的概念在我国语文教育改革中受到重视,对话型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也日益增多。但是通过对当前我国对话型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审视不难发现,当前对话型语文阅读教学如火如荼地开展,课堂氛围积极活跃的背后隐藏着诸多弊病,因此,对症下药提出应对策略显得迫切而有必要。

【关键词】后现代课程观 对话型语文阅读教学 策略

一、后现代课程观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强调课程发展的实践性和生成性,课程被认为不是传递知识而是探索知识的过程;突出教学情境的开放性,问题和干扰不再是消极因素,而成了对话得以发生和进行的必要条件;注重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教师不再是话语权威,学生的自由表达被允许和鼓励;批判传统的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重视隐喻与描述的方式教学, 以引发积极的对话与体验。

语文是中学诸学科中一门最富内容开放性、情思启迪性、情感共鸣、指涉丰富性的课程,它的教学内容——课文,本身的内涵层次丰富,极具开放性,可以进行多元化解读。另外,读者对文本的解读也因人而异。这都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创造了可能与必要。

受后现代课程观理念和语文阅读教学本身特点的影响,“对话”的概念在我国语文教育改革中得到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二、当前我国对话型语文阅读教学弊病的审视

首先,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对话的内涵,对话内容缺乏价值,无助于教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的目的是让学生表达自我体会与感悟,形成对课文的多元化解读,从而在各种冲击与构建中形成意义的回归,帮助学生在吸收、整合的基础上,更为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和思想情感。

其次,对话脱离文本。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是围绕解读特定的课文而展开的。所有的对话应当围绕着课文进行,但是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所谓的开放性,任由学生发表观点与感想,甚至脱离文本进行自由发言,文本作为对话主体之一的地位被消解,对话成了无实质主题的对话。

再次,对话形式单一,包括对话主体的单一和对话方式的单一。对话主体的单一是指: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只注意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对话方式单一的原因在于对对话内涵理解的狭隘,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就是课堂问答,其实对话的外延比课堂问答的外延要宽泛得多。

最后,教师在课堂对话中的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后现代课程观反对在教学中进行知识的讲解,消解了教师的话语霸权和知识权威形象,认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出于对这种观念的片面理解,有的教师从权威的神坛上走下来,做起了“甩手掌柜”,完全不进行必要的知识讲解和技能传授,一味追求学生的自我感悟与领会。可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受到学生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和思想水平的影响,这种对话是真实的,但是是否有效,是否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值得反思。另外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缺乏及时而又正确的评价,没有对错误的观念进行正确引导,使得课堂教学发生偏离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三、开展有效性对话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丰富性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对话得以有效展开的前提

首先,丰富性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帮助学生扫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使课堂对话紧扣文本内容。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学生对于要学习的课文,很大程度上是存在认知盲区的,要么是知识层面,如字词障碍,不了解文章风格、体裁等;要么是文化层面,如背景知识的缺乏,时代差异而产生的理解偏差、情感隔阂等等。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扫除障碍。

其次,丰富性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多元化、深层次解读。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是一个基于他已有的认知,运用自己所拥有并且能够自我理解的素材进行建构的过程。学生所拥有的相关课程资源越多,对课文的内容、主旨的把握就越容易,对课文思想情感的体会也就更深刻。

最后,丰富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包括对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挖掘。教学课堂是动态的,学生即时的反应,可能出乎教师预设之外,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思考角度和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注意到课堂中学生的反馈,若存在问题就引导学生共同解决,对新颖创造性的观点给予鼓励。这样既能使所谓的“干扰和问题”转变成对话的动力,也能使学生习得教师预设之外的知识与能力。

(二)交互性对话主体的培养是对话得以有效展开的关键

第一,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独立个体,不存在地位的高低。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权威来给学生施压。为了进行有效的课堂对话,教师最好能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自由的表达氛围。

第二,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在知识储备、方法技能、文化涵盖面、人生阅历和专攻领域相对优于学生,所以老师有责任引导和帮助学生;但是教师不能把自己当作知识的权威,要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及時肯定学生有创意的想法。

第三,教师是课堂秩序的维护者。当课堂秩序偏离正常轨道,学生脱离课堂天马行空、各抒己见的时候,教师就要把课堂引回正确的方向。

(三)开放性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对话得以有效展开的基础

首先,课堂提问要以开放性问题为主,要能调动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与能力;对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要鼓励观点的多样化,尽量不设标准答案,鼓励学生踊跃表达。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及时而有效的反馈,不论观点的对错都要对学生敢于表达观点的态度进行肯定,允许观点多样化,但涉及是非原则问题的时候,教师必须要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其次,对话的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问答。课堂对话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观点交流与思维碰撞。课堂问答固然是进行对话最直接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但是很多学生对教师提问容易表现出不情愿甚至是产生抵抗心理。

【参考文献】

[1]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冯喜英,蒋运萍.隐性课程资源的流失及开发策略——基于“4R”课程模体[J].教学与管理,2014(01).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几何创新题的处理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数据分析中的避错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唱反调”的策略
价格调整 讲策略求互动
2016年理财策略——少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