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应在“多”字上下功夫
2016-05-30李茂林
李茂林
【关键词】 作文教学;阅读;积累;观察;动笔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1—0098—01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说它重要是因为写作能力是伴随学生终身的能力,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说它艰巨是因为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写作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到最困难的事情,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教学生写好作文的四点做法:多阅读、多积累、多观察、多动笔。
一、多阅读
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前人有数不清的论述,许多名家也用自己的实践提供了非常有说服力的例证。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因此,我们可以从许多优秀作品的阅读中获得思想上的教益和写作技巧上的借鉴。除了阅读大量的课外书,还要引导学生阅读好课本。《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雪儿》等一系列的文章,都是可以学习和借鉴的,这里有句式的仿写,有总分结构的仿写,有段落的续写,还有对话的写作练习,可谓是精彩纷呈,收获颇多。总之,我们要大量阅读,做一只会吐丝的蚕,不阅读肯定写不出好的作文,相反读得多了积累必然丰富,思想也就开阔了,好文章也就信手拈来了。
二、多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能在写作时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1.在生活中积累。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学校、家庭、社会中出现的丰富多彩和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或人物,笔者都引导学生将其记录下来。如,本学期笔者将每个单元的积累资料合编成册,编写了一本八个单元的语文课外读物,有词语、成语、歇后语、古诗句、广告语、修辞的句子等等,种类繁多,有利于学生阅读和背诵积累。
2.在实际操作中积累。进行新课、自然课、活动课甚至大扫除时,及时训练学生把动手操作的过程记录下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为记事写活动积累了素材。这种记录不要求学生写成完整的短文,只简要记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即可。
三、多观察
梁启超说:“观察的条件,头一桩是要对所观察的对象有十二分的兴趣,用全副精神注在他头上。”因此,教师首先要有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多接触自然、欣赏自然、感受自然,多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学会正确评价生活。其次,教育学生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实现对它本质的深刻认识,写作时才能把它活生生地表现出来。笔者通过鼓励学生用心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明白写作时要从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人手,抓住特点,把这些景和物描写得活灵活现,令人欣慰。
四、多动笔
蒲松龄就是多动笔的典型,他“每峨冠博带,日游于田野间,遇乡人则扯之谈鬼为乐。乡人谈甫终,而先生已下笔如风,记载一悉矣”。再如,俄国作家果戈理也是多动笔的人,他会把所见所闻一一记入随身带的笔记本里,甚至到菜馆里吃饭,也会急忙把菜单抄到笔记本里,后来那张菜单竟成了他写小说的素材。所以,教师要教导学生不怕苦、不怕烦,经常多动笔,经常写,日积月累,学生的笔头才能灵活起来。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学生多动笔将这些点滴记录下来,写作文时就会发现有丰富的素材。
综上所述,是笔者对作文教学粗浅的认识,相信不同的教师、不同的班级,都会有一套绝无仅有的作文之法,正如郭洙若先生所言:“作文之法,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