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游走者”更善于创新?
2016-05-30许稍稍
许稍稍
“游走”在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甚至企业之外、热衷于创新的员工,某种意义上和旅行者自由灵动的状态,异曲同工。
每每游走异地之际,我发现自己特别容易释放出灵光乍现般的犀利思绪,从而产生一些激动人心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旅行之于我,与其说是猎奇、体验那些独特的异域风情,不如说是去捕捉一个被不同的世界激发得更富创意的自己。
研究表明,热爱旅行、具有多文化生活体验的人,往往更富有创造力。
“游走”培养创造力
其实,在一些世界顶级创新企业中,游走在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甚至企业之外、热衷于创新的员工,某种意义上和旅行者自由灵动的状态,异曲同工。
在异地游走的人,持续被新奇事物熏陶着,往往会以全新的方式看世界;能够和企业内来自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人共同创新的员工,会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视角。真正享受在路上的人,总有一颗拥抱未知的心;而企业里勇于在自己的常规工作圈子之外寻求组合进行创新的员工,也必须以这样的心态启程。
喜欢游走的人,往往具有更强的好奇心和开放性;在企业里,和来自各种不同部门的人共事,往往会变得求知欲强、头脑开放、渴望创新。旅人们不知不觉会收获许多新朋友和新想法,部门间善于“冒险”的员工则会得到许多在自己的圈子里难以接触到的信息和资源。
游走者,往往会经历不同的压力──陌生的环境和人,旅程的计划变故,多变的异地气候等。而这种压力,会不断磨练出坚韧的品质,令人更加从容地应对挫败。企业里跨部门工作的员工也一样:在脱离常轨、不熟络的氛围里工作,必须应对不确定性的挑战,既不惧困境,也不会强求自己能够永远掌控现状。
生活中的旅人和企业中的旅人,都会积攒丰富的阅历,从而更理解和接纳人与人的不同之处,更加信任他人,生活和工作也更加从容。不论是在旅途中还是在企业不同部门间的游走,我们都会经历一种由逗留在日常常规之外的错位感。而这种错位感的刺激,往往赋予我们在最的短时间内,更快速地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游走者们往往有更多机会了解不同人的想法,使思维变得更加顾及全局,创新点子更容易让大家接受,更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协同。
大公司的“游走者”怎样创新
我们发现,“游走者”可以为企业带来各种创新优势。谷歌、Facebook、Netflix、亚马逊、Sporify等世界顶级创新公司,都力图将跨部门的创新团队作为自己的杀手锏。
Facebook利用不分等级的入职培训、频繁轮岗以及定期的编程马拉松来鼓励项目工作组间的合作创新。谷歌则明文规定,每个员工必须花20%的时间参与其他团队的工作,以便推进协作创意。谷歌前CEO施密特说,为了加大创新力度,公司必须“创造一个环境,并探索事物为何按此方式存在,是否还有别的不同方式——即跳出自身领域寻找创意。”该公司大力提倡的“Google Cafes”活动,也旨在不断鼓励员工跨部门的互动与沟通。
而进入福布斯全球创新公司50强榜单的Netflix,自1998年成立以来,经历过两大颠覆式创新。第一次是颠覆了DVD出租行业,以实体DVD出租店为形态的出租方式,成为应用O2O模式的先驱。第二次颠覆,竟是颠覆了自己以邮寄为主的形态出租方式,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最大的“流媒体”服务商,向用户提供使用音频、视频和其他多媒体元素在Internet及无线网络上以实时的、无需下载等待的方式进行影视播放的服务,并为用户提供革命性、随时随屏观影的体验。了解Netflix的人,会将它不断颠覆常规的创新能力,归功于这个企业令人大跌眼镜的人事自由度。比如:不被限定假期,差旅费不需要批准等。但这种自由度,更体现在员工跨部门“随意”组合创新团队的做法上。
Netflix一直鼓励有想法的员工,跨过各种专业壁障,自行组成创新小组。这些跨部门协作的创新团队,往往能从不同的部门获取各种资源,同时增进不同部门之间的深层了解和合作。Netflix首席人才官TawniCranz说,公司最为出色的创新成果中,很大一部分是由这些自由组合的创新团队实现的。游走在各个部门间的员工,不断锤炼着他们的创新意欲和技能,任务完成后“解散”归队的员工,又将各种新鲜视点和创新基因带回到原有部门中,并不断改善各部门间的合作。整个公司都凭借这种由创新项目主导的自由组合的协作氛围,形成浓厚的协作创新文化。
“游走机制”是创新的摇篮
企业的“游走者”们,不仅走出自己的部门,也可能会走向企业的大门之外。
在美国著名的财务软件公司Intuit,一名叫Jennifer Hargreaves的员工,受命开发一款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的新版本财务软件QuickBooks。Jennifer走出了公司,来到一个福利机构做志愿者,帮助福利机构管理日常账目。几个月后,她意识到,和Intuit所熟悉的营利性组织不一样,非营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流程的重点在于捐赠者。这种意外的收获,帮助Intuit公司开发出了新的有特殊附加功能的产品,上市后迅速火爆。
然而,追究一些公司创新挫败的原因,我们不难观察到,它们普遍缺乏一种通过制造游走者而达成部门间协作创新的机制。
比如:曾一度在创新方面风生水起的日本索尼公司,就因部门间在各种产品决策上意见分歧,生生错过了数字音乐革命。而老牌企业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也因在纽约和伦敦的信用衍生工具部门与三个风险管理部门(信用、市场和运营)缺乏相互协作,不经意就使整个企业蒙受了数十亿损失。
想想看,企业中那些脱离原有的业务团队,何尝不就是一种旅行呢!游走间培育出来的开放、灵活、敏感的心态,沟通技能,学习能力,韧性毅力等,都是打造创新土壤的原材料。而创建游走的机制,更是培育创新领导者的摇篮。
责任编辑: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