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变
2016-05-30王进生孙百芝颜晗
王进生 孙百芝 颜晗
摘要:作为新课改模式下崭新的课堂形式,小组合作所面对的是所有的课堂主体,令主体感知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将实践探究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强化,彰显素质教育优势。不过,践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切实实施小组合作,彰显其优势需要着力探究相应的实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角色转变 课程改革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小组合作的主导者,教师应该紧跟课程改革的不发,更新教学理念,进行自身角色的转变。时代发展的历程中,数学教学环节呼唤小组合作的出现,当今课堂并非施教者的舞台,更是师生协同学习及探究的舞台。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師角色的转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在小组合作的环境中,教师应当将对受教者全面、和谐及持续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课程的根本着眼点;每个人均应当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各异主体其发展亦存在差异性;受教者对数学学习的基本手段为亲自实践、自主探究及协作沟通;学习数学的主体为学生,教师为整个过程的引领主体;评价不但注重学习成效,更应当注重对过程评价,鼓励受教者信心的树立等。可见,新课改倡导不但将数学知识中最基础的部分传输于各个受教者,同时应当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将其对数学学习的方式转变,变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彰显受教者的主体地位;评价策略及形式等亦应当有所变动。将具有创新特色的学习及教学方法彰显于小组合作中,不能再延续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授课形式,应当彰显受教者的主动特征,更新运算及探究等的理念,将小组合作落实到实际当中。整体性为数学教育改革的特征,其中包含组织教学方式,施教者唯有对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解读,将自我教育理念予以改变,才可以将小组合作优势彰显。
二、教师需正确解读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假如受教者无法将学得的技能及知识运用到和他方进行合作交流当中,则上述所获得的技能及知识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未来更不可能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因此教育便没有成功。因此,要求受教者自小自当理解协作、沟通等价值,并注重对对方的尊重,在公平前提下进行竞争。构建个体间协作素质及意识机制的重要阶段即为儿童时期。课堂协作便随之出现。具有时效性的进行合作交流,可以将受教者的潜能激发出来,将沉睡的记忆唤醒,启发其智慧。处于崭新的授课情景之下的施教者,应当对协作的意义进行再次审视,将有助于受教者进行协作的课堂氛围营造出来,仅仅掌控将学生终身发展作为根本的发展节奏,将其掌握分工、善于表达、学会讨论及懂得倾听能力培养,将活力彰显于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对受教者合作观念的培养着眼于其儿童时期,引领其理解合作价值在教育环节有着重要价值。
三、教师要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开展小组合作,貌似施教者有着轻松的工作,不过实际并非这样,该环节施教者的引导角色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年级较低的小学生来说,其对知识的学习、自身能力等毕竟有限。笔者经过整理,将在小组合作环节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行归纳。
1.将学习小组科学划分施教者应当探究及策划整个班级学生的分组思路,依据异质特点为小组划分的最好办法,彰显教师主导的特点,明确小组主体的任务。进行学习合作初始阶段,教授学生协作策略。最佳的人员数量为两个,两人有效分配“说”及“听”的角色,同时适时进行评价,之后进行角色的互换。由此从根源上将事不关己,不予理睬的情况扭转。双方协作具备相应基础,可以参考实际实施彼此协作,之后将小组成员拓展至三到四人组,以此类推,逐渐将受教者的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2.课堂教学环节实施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授课环节,全部课堂授课都使用合作学习的情形不多,更多的授课环节是将小组合作和班级授课进行结合,自主运作。因此,应当依据授课之前对教学的设计实施教学,授课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施教者应当掌控小组合作过程授课知识的难度,设计问题应当有着探究的意义,具备开放特征。实施小组互动需要重视对学习氛围的营造,施教者应当将示范、监管及引导给予各个小组。施教者甚至可以融入小组探讨当中。但是,这一环节施教者需要超过受教者的思维水平,于协作中彰显榜样特色,更为深入的学习。
3.小组合作之后的总结。施教者应当跟踪小组合作之后的实效,进行信息搜集,并进行相关内容的反思,综合评定小组合作的成效,从而对教学方式的改进有着积极的效果。继而引导各个小组日后的表现,引领各小组实施反思,借此逐步构建小组之间的良性合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的整个环节,施教者应当切实担当起监管、推进、顾问及参与等责任,对数学授课环节切实发挥推进效用,解决新的知识及受教者间存在的矛盾问题。诚然,当前数学教学中所实施的小组合作尚且处在摸索及实验层面,亟待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予以完善,探究科学协作的策略及渠道,进而转变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孙秀婷.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中小学电教,2009,(05).
[2]牛献礼.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