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始之际阮籍政治态度的转变

2016-05-30邹庆超曾爱玲

西江文艺 2016年10期
关键词:阮籍

邹庆超 曾爱玲

【摘要】:据《晋书·阮籍传》记载,正始之际,阮籍曾先后三次辞官,这一举动与其“本有济世之志”的内心显然是矛盾的,故本文拟对阮籍政治态度的转变进行分析,以厘清背后的复杂原因。

【关键词】:阮籍;正始;政治态度

《晋书》记载,正始之际,本有济世之志的阮籍曾先后三次表现出辞官不做的意向与举动。第一次是正始三年(242年),“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阮籍奏议都亭,作《辞蒋太尉辟命奏记》,“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第二次则“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第三次乃“及曹爽辅政”,召阮籍为其参军,阮籍作奏记(今《阮籍集》中题为《又》)“以疾辞,屏于田里”。这一时期,阮籍之所以会对入仕为官有着上述表现,是与当时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以及玄学理论的兴起有着紧密关联的。

一、《辞蒋太尉辟命奏记》与辞蒋济辟命

《辞蒋太尉辟命奏记》又名《奏记诣蒋公》、《奏记太尉蒋济》等。按《晋书·阮籍传》载:

太尉蒋济闻其(阮籍)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初,济恐籍不至,得记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1]

正始三年,秋七月“乙酉,以领军将军蒋济为太尉”[2],而阮籍《奏记》之中有“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3]一句。据此,陈伯君、董众、高晨阳等人均认定此文作于是年,大概是没有异议的。阮籍本有济世之志,渴望建功立业,正始三年,太尉蒋济征辟阮籍,对于阮籍而言本是入仕成就功名、实现政治抱负的绝好机会,但是阮籍却一反此前的态度而是选择了拒绝,据当时的形势来推测,大概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是蒋济之辟未能满足阮籍建功立业的心理需求。唐代李百药《隋故益州总管府司马裴君碑铭》称“蒋济崇其府望,辟阮嗣宗,重其文学之誉”[4],可见,蒋济仅仅是看重了阮籍的文学之才,而阮籍在《咏怀诗》中常有“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5]之类的感慨,渴望能够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但是如果仅仅是看重其文学之才就算进入仕途又如何能够实现上述这种抱负呢?想必阮籍正是想到蔣济对自己不可能委之以重任,所以才作了《奏记》一文以婉言推辞。

二是阮籍对曹爽等人的失望。曹爽辅政之后,不仅生活奢靡,不思进取,而且不断扩大自己的政治权力与地位,即使是齐王曹芳也沦为傀儡皇帝。在阮籍看来,曹爽的所作所为恰恰表明他并非是能够担任起辅佐魏帝、完成统一大业的良辅之才。因此,阮籍也意识到,在曹爽辅政的这种局面下,即使自己入仕也注定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三则可能是出于特殊的求名方式。东汉以来,随着察举制的实行,以人物品评为主要内容的清议活动日渐活跃,在自觉独立意识的支配下,士人群体中逐渐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尚名之风。因此通过形式各异的手段以求名便成为当时士人一种普遍心理,如标举异行、善于清谈等,而不就征辟有时也算是标举异行中博取声名的一种手段。阮籍是否有效仿前人的意图虽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测的是,此时阮籍内心深处仍然渴望积极有为。

二、辞尚书郎与曹爽征辟

在阮籍辞去蒋济所辟之职后,阮籍又曾做了一段时间的尚书郎,然而不久“又以病免”,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此处为官的时间及辞官的真实缘由已经难以推测,但很可能与此后辞曹爽征辟原因相近。

在今之所见《阮籍集》中于《辞蒋太尉辟命奏记》之后尚有一篇奏记,题为《又》。大概作于正始八、九年,即247年、248年左右,似阮籍辞曹爽征辟所作。

自正始五年(244年),曹爽集团与司马氏集团之间就已经产生了分歧。因此,曹爽征辟阮籍为参军,大概即是其中所谓“多树亲党”之意,即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而阮籍以病辞之,可能也是预见到了双方之间的矛盾迟早会有爆发之时,出于避免卷入日后的政治斗争这一考量而做出的一种选择。事实上,除了阮籍之外,此时其他很多士人也都做了类似的选择。如正始七年(246年),山涛为河南从事,“与石鉴共宿,涛夜其蹴鉴曰:‘今为何等时而眠邪!知太傅卧何意?鉴曰:‘宰相三不朝,与尺一令归第,卿何虑也!涛曰:‘咄!石生无事马蹄间邪!投传而去。未两年,果有曹爽之事,遂隐身不交世务。”[6]《世说新语》所引虞预《晋书》也有相近记载,而此事又与阮籍拒绝曹爽征辟后,“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的记载十分相似。因此有理由相信阮籍之所以选择退隐,很有可能也是有感于当时政治形势中隐藏的危险。

另外,随着正始时期玄学的发展,道家思想的影响广度与深度都较此前更为广泛深刻,这一时期阮籍在融合儒道的过程中对道家老子之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与接受。正始之末,阮籍参与“竹林交游”,行为上渐趋放达自适,逐渐转向对庄学的继承和发挥。因此我们说,正始时期老子对阮籍人生态度的影响正是其走向“以庄周为模则”的重要准备阶段,而这也必定是阮籍政治态度发生转变的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注释:

[1]房玄龄:《晋书》,第5册,P1359-1360,北京:中华书局,1974。

[2]陈寿:《三国志》,第1册,P120,北京:中华书局,1959。

[3]陈伯君:《阮籍集校注》,P59,北京:中华书局,1987。

[4]董诰:《全唐文》,P1451,北京:中华书局,1983。

[5]陈伯君:《阮籍集校注》,P319。

[6]房玄龄:《晋书》,第4册,P1223。

参考文献:

[1]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

[2]陈寿.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59.

[3]陈伯君.阮籍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7.

[4]董诰.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

猜你喜欢

阮籍
阮籍的口哨
浅谈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突转
阮籍,醉乡与官场之间
浅析阮籍咏怀诗中的思想情感
先把自己喝倒
放纵面具下的阮籍
“白眼”的来历
“青睐”与“垂青”
从阮籍、嵇康与傅玄的诗歌看正始与西晋诗风的嬗变
阮籍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