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文化差异对旅游翻译的影响

2016-05-30沈盈

西江文艺 2016年10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沈盈

【摘要】: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因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旅游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旅游的翻译中涉及许多中西方文化因素。要想将加强我国对外旅游的发展,实现把我过建设成“旅游大国”的目标,就必须掌握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用最恰当的语言,向世人讲述我国的旅游文化。而在我国,旅游翻译存在着重大的缺陷,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对外旅游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分析,指出在旅游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旅游翻译;翻译策略

1. 引言

“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不同的群体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一切活动的总和”。人类因为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因此而产生了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即为不同的群体之间的习俗、信仰、礼仪、习惯等方面的区别。

旅游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国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的对外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来华的外国游客不断增加。这对于我国的旅游业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因此,如何对旅游资源进行恰当的翻译,让外来游客在旅游中领略到中华文化魅力则变得尤为重要。

2. 我国旅游翻译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力量和国家吸引力的提升,我国的旅游事业,特别是对外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与对外旅游业密切相关的旅游翻译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了重视。但我国目前的旅游翻译状况并不乐观,许多的旅游刊物因忽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对旅游资料进行简单的翻译造成了诸如缺译、漏译、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等问题。另外,在语句上还存在语法错误、语言累赘等错误,造成文化信息传递不够准确,让人产生误解、使游客无法准确了解景区、景点的内容和文化特色,降低了旅游的质量。

3.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及形成的原因

中西方世界由于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地理位置的差异,形成了风格各异的风俗传统。当这种文化传统以历史的脚步遗传下来的时候就形成了各自的文化。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但无论是客观的地理差异还是主观的人文条件的不同,最终都会投射到哲学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上。

3.1 哲学观的不同

中国古典哲学崇尚天人合一,把万事万物看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因此在对景物进行描写时,往往注入很多的个人情感,强调人和景是相互融合,难以割舍的(姚宝荣,韩琪,1998)。如:“这三千座奇峰拔地而起,形态各异,有点似玉柱神鞭,立地顶天;有点像铜钱铁壁,巍然屹立;有的如晃板垒卵,摇摇欲坠;有的若盆景古董,玲珑剔透(贾文波,2003,P21)……”从这两段中英文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中文的旅游资料描写中为了激发游客的无限遐想,让游客融情于景,多采用一些较为华丽的词汇和含蓄深远的用语,文章大多充满诗情画意,有一种朦胧之美;而西方的哲学强调理性思维,更多的注重模仿和再现。在景物的描写时强调理性,注意主客体分明,人要以一种客观的眼光看待事物。

3.2 思维方式的不同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在表现。中西方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也各有差异。因此,思维模式的不同必定会影响语言的交际,导致双方交际信息的传递不畅。在思维层面,中国人善于使用综合思维,强调整体意识;而西方大多使用于发散性思维,侧重个体观念。

另外,在展开一个句子的时候,中方一般采用与迂回曲折的方式,先分說,再总括,多用总结句;而西方多使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先总括,再分说,多用松散句。总之,思维方式的不同会造成语义的偏差和误解,所以我们在翻译旅游资料时,应注意跳出本身母语思维的限制,运用跨文化的思维,提高翻译的质量,达到译文相应的效果。

3.3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

由于各国的历史发展不一样,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西方的资本主义萌芽较早,文明开化程度较高;而中国有着三千年的封建束缚,其文化特点与西方也有鲜明的区别。从性质上分,中国文化属人文文化.西方文化属科学文化。在心理文化方面,人文文化“重人论,轻器物,价值取向以道德为本位。重综合、轻分析,重意会、轻言传,崇尚群体意识,强调同一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人与自然看成浑然一体” (孙迎春,2004,P92)。科学文化“重物质、轻人论.价值取向以功利为本位。重分析、轻综合,重概念、忌笼统,强调人权,主张个人至上,重视特殊的辩识。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

两种文化审美心理、审美标准的不统一,导致文体侧重不同。汉语注重形象,词义较笼统,强调篇章的整体结构,讲究起承转合的完备性,注重对称平衡。受中庸哲学思想影响,中国人的美学观念中特别强调平衡美.除了极为频繁地使用对仗这一修辞格,还大量用四字词组.特别是前后两部分有并列关系的四字词组。而英语多注重功能.词义较具体.强调篇章句式结构的严谨。

4. 文化差异对旅游翻译的影响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是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源头和动力。然而恰恰是因为旅游资料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给旅游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阻碍。这种影响和阻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1 因历史文化差异造成的词语表达的欠缺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悠久的历史慢慢沉积下来的是自己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旅游资源中,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看点。由于各个民族历史文化具有各自的特殊性中国的一些具有民族历史特色的词语在英语中是找不到对应的翻译的。如,在我国本土发展产生的“道教”,西方人从未接触过,因此在英语中也找不到对应的词汇(包惠南,包昂,2004)。

4.2 因文化传统的不同造成的表达误差

文化传统、风俗节日是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因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风俗节日。虽然在现代的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影响下,一些节日用语已经在英语中找到了相对应的词汇来进行翻译,但这种词汇对照的表面翻译使一些特定的节日失去了本身的内涵(潘绍中,赫迎红,2004)。另外的还有像“元宵节”、“贴春联”、“对对子”等富含民族特色的词语若只是简单的从字面意思去翻译而忽略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就会造成对方的误解,只能给予别人以字面的意义,无法令其体会到这种节日字面意思背后的故事。去翻译,但却失去了原有的含义,造成了表达的误差,使外国游客更加难以理解。

4.3 因哲学观不同带来的理解误差

哲学观和世界观是人对世界一切事物的看法。中、西方因历史文化的差异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世界观和哲学观(孙迎春,2004)。因此中、西方人对待同一事物也形成了不同的看法。如:中国人将人和动物分辨的很清楚,当我们用动物比喻人时一般都带有贬义。

同样的,在我们中文中受到赞扬的东西在西方却有了截然相反的意义。如我们中国人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认为龙是高贵、吉祥、神圣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而在西方的字眼里,龙被描述成一个吐着火焰、危害四方的家伙,是邪恶的化身。之所以会造成这么多看起来匪夷所思的误解和差异就是因为哲学观和世界观不同造成的。这样的因哲学观和世界观的不同而造成的理解性的差异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4.4 因思维方式不同导致的翻译语义差异

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会造成人们对同一句话、同一个词汇的理解意义不同。在西方,人们习惯于用“chicken”比作胆小鬼、懦夫,把幸运儿比作“lucky dog”这在我们中国是无法理喻的;而对于中国的把无私奉献的人比作“春雨润物细无声”西方人也是不可理解的。如果我们简单的把汉语的思维运用到西方的话语中难免会造成误解。因此,我们在做旅游翻译时一定要避免这种固定思维的缺陷,多以西方思维为出发点,增强译文的理解性和合理性。

5. 旅游翻译的策略

我国因其独特灿烂的文化文明于世。然而这种文化的独特性也给旅游的翻译带来了重大的困难。为了更恰当的翻译旅游资源,让外国游客更好的了解我国的悠久文化,我们应将旅游资源进行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的旅游资源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使我们的翻译更能让游客接受。

5.1 对于一般的专有的人名、地名采用音译+意译法

音译法就是指目标语和原语言在语音上等值的译法。即在母语上找出一些与原语言词汇发音相似的词来进行代替的方法。译文力求保持原文的读音,但在字形上则要遵循本族语的特点和习惯。意译法是一种直接翻译的方法,根据汉语字面的意思进行英文对照翻译。即在词汇上保持等值,在语法结构土也追求同原文对应的方式。

而在翻译某些山水名称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汉语拼音(山水汉语名称)+mountain/river.如,泰山(Tai mountain) 湘江(Xiang river)等。对于一般的景点我们也可以直接说明景区的性质来进行对照翻译。即:汉语拼音/景区名称+景区性质。如:白水江自然保护区Baishuijiang Nature Reserve,武夷山自然保护区Wuyishan Nature Reserv。(吴质洁,2010,P32)。

这样的翻译较为直观、简洁,使对方看到能一目了然,明白事物的大致类别。但无法给予游客更深层次的理解,只能适用于一般的专有的地名翻译。

5.2 对于源于我国历史文化的人名、地名、節日等采用释义法

释义法,顾名思义,就是对所要翻译的事物进行解释说明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解释说明使游客更能了解到某个景点的内涵和意义所在(陈刚,2004)。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会涉及很多的源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人名、地名以及风俗节日,这些对于那些涉足中国文化较浅或从未涉足中国文化的外国游客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而这些也是我们翻译的难点和重点。因为只有真正的让游客领略到景区中文化气息,才能让他们更好的融入到旅游之中,扩大景区的影响力。因此当我们在对这些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名称进行翻译的时候常要用括号注释、同位语或定语从句对原有文化进行解释,以达到让读者或游客理解的目的。

5.3 对于可以再西方文化中找到相似列子的人、物、景点可以采用借用法

借用法也称类比法,是对于外国游客不了解的相关知识,采用英语文化中相似的内容来译。即把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景区等与英语文化类似的东西进行比较,达到 “由此及彼”的效果。

6. 结束语

因各国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传统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中西方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旅游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他涉及历史、文化、民族风俗等各个层面,因而旅游的翻译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了更好的抓住这次发展机遇,促进我国对外旅游的发展,提高我国的软实力,在翻译上我们应更加的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文化传播和翻译的障碍,使旅游翻译更加的生动、合理,适应外国游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姚宝荣,韩琪, 旅游资料英译浅谈[J].中国翻译,1998,(5)

[2] 孙迎春,张谷若翻译艺术研究[M], 2004,92

[3] 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 沈群英,浅谈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译英[J],2004

[5] 邓晓芒,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6] 索龙嘎,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2010,(1)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