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梦阳文学复古思想刍议

2016-05-30齐卫红

西江文艺 2016年10期
关键词:李梦阳刍议

齐卫红

【摘要】:明朝中叶,由于明前期台阁体文学的影响,文坛上即掀起了一股重要的文学复古思潮,以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是这场文学革命的代表人物。其文学复古理论主要体现在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尊情抑理、认为“真诗乃在民间”、强调法式格调比兴等方面。李梦阳的文学复古思想本质上是力图恢复古典审美理想尤其是古典诗歌审美特性,这对于扫荡当时雍容华贵的台阁体文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李梦阳;台阁体;文学复古;刍议

明初统治者朱元璋严格控制社会思想文化,重程朱理学及八股时文。此思想环境之下,虚弱浮华的台阁体文风较为盛行。其主要特点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提倡和平温厚文风,此状况一时笼罩了明初整个文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考明至洪武以来,运当开国,多昌明博大之音,成化以后,安享太平,多台阁雍容之作,愈久愈弊,陈陈相因,逐至缓冗沓,千篇一律。”其后文坛上出现了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派,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文风甚为不满,率先举起复古运动的旗帜,主张文学表达性情,反对模拟抄袭。而李东阳本人乃馆阁大臣,论诗或多或少有标榜台阁体倾向。虽茶陵派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台阁体,但影响有限,不能动摇其根基。因此,在弘、正年间,以李梦阳为首的“弘治七子”就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复古革命。大体来说,明中叶以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的文学复古思想,主要揭橥如下:

明代“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本质上乃一种贵族文学,思想价值不高。其文学创作有一定要求,题材主张描写山水应制酬答,形式雍容典雅,内容粉饰太平歌颂功德,具有形式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的倾向。李梦阳对当时的台阁体萎靡文风甚为不满,认为其脱离社会现实。遂高举复古的旗帜,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即先秦两汉之文是作文时必须效法,盛唐之诗是诗歌创作的楷模。《明史·文苑传》载:“梦阳才思雄鸷,卓然以复古自命。弘治时,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李梦阳独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指出具有文学最高楷模的秦汉散文、汉魏古诗、盛唐近体诗,文学价值极高,值得后人去效仿模拟学习。其复古主张主要体现在,以复兴古文为手段来反对八股文,以文学抨击时政为依托来反映现实,借助复古手段而达到变革的目的,从文学复古中挖掘出一股清新之气。李梦阳对程朱理学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不满,他对“天理”与“人欲”观点,有一套自己的见解。“理欲同行而异性”,“理”和“欲”思想,程朱理学认为其道德品性相反,而李梦阳认为二者是一回事,即“同行”的人性,且都是人情具体表现,只不过是“异情”的人情。由于李梦阳对“理欲”有了全新见解,因此判定是非的标准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由“天理”转向“正”,即蕴含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内容。李梦阳提倡文学创作中应该尊情抑理,他认为唐诗重情,宋诗重理;要学习唐诗反对宋诗。《缶音集序》载:“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去不为,又作诗话教人,人不复知诗矣。”正因为宋诗主理而无情调,诗歌艰涩难懂,且情思难以把握,所以不会令读者感动共鸣。李梦阳要求文学“尊情抑理”,实际上亦是提倡“情真说”,倡导文以致用反映现实表达真情实感。要之,李梦阳文学复古中倡导“尊情抑理”,亦是为了反对当时虚弱浮糜的文风、反对程朱理学和八股时文﹑要求文学创作表达个性真情。

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发真实情感,把民歌看作真诗的形式表现,揭橥李梦阳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梅月先生序》载:“故遇者物也,动者情也;情动则会,心会则契,神契则音,所谓随遇而发者也。”他重视俗文学的价值,赞扬民歌民谣,赞赏民歌《锁南枝》。传说当时文人向李梦阳请教作诗之法,而仅言创作出来的诗歌若像街上传唱的《锁南枝》那样,就无须什么技巧。其《论学·上篇》言“或问﹕《诗集自序》谓真诗在民间者,风耳,雅颂者固文学笔也。空同子曰:吁!黍離之后,雅颂微矣。作者变正糜达,音律罔谐,即有其篇,无所用之矣。予以是专风乎言矣。吁,予得己哉?”重视俗文学的价值,要求诗歌创作“求诸野”,学习民间文学的质朴重视民歌民谣。“真诗乃在民间”的文学复古思想,对于反对台阁体萎靡的文风,反对程朱理学与八股时文具有重要意义。

《潜虬山人记》曰:“夫诗有七难,格古、调逸、气舒、句浑、音圆、思冲、情以发之。七者备而后诗昌也。”李梦阳在作诗“七难”前两位明确“格”、“调”,将其定位在“古”“逸”规范之中。可见,李梦阳复古理论实质上是学习古代文学中的元典。唐以后诗歌古调已遗,唐调尚可借鉴,宋诗强调性理而不注重古调,恰若唐调已亡,实质上诗意亦失。《缶音集序》言:“诗歌感触突发,流动情思。故其气柔,其声悠扬,其言切而不迫。故歌之心畅而闻之者动也。”李梦阳认为作为诗歌创作中具有具体“法式”重要元素的“格调”,内容十分丰富。“格调”可以解释为诗法﹑诗格。“格”,诗文体式中固有的艺术法则及规律性;指诗文的时代风格第一义之格。“格古”,古诗之高格,称赞具有气象雄浑和格古调逸之特征的汉魏盛唐诗歌。作为具有对古典诗歌体式规范的严格恪守作用的“法”,特指一种抽象的形式范畴。法式是文学的一种本质特征,不能脱离于文学且对文学具有本体意义。事实上强调文学创作中诗歌的格调、法式、比兴等,即是在宗唐抑宋,尊情抑理的进一步深化。学习古人的作诗之法,在李梦阳看来,大体上是指选词造句、篇章设置。《空同先生集》言:“古人之作,其法虽多端,大抵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必一虚,叠景者意必二,此予之所为法,圆规而方矩也。”若失去古人的作诗之法,即等于失去了古诗中的含蓄之义。学习古人作诗之法,是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思想的具体体现。总体而言李梦阳创作有一定“拟古”倾向,复古思想中他主张用模仿代替创作扫荡当时颓靡的文风,达到变革的目的。李梦阳的文学中并非全是拟古之作,一些情真意切、内容丰富充实的作品充溢其间。《结肠操谱序》中有睹物伤情的片段:“予有琴二具,而不解一弹。内人未亡也,见琴则每短予曰:‘汝不琴亦能邪!内子则手自抚弄,亦每悠扬而成音。嗟,陈生,予何能听汝琴!”总之,李梦阳文学复古思想中主张学习古人作诗的方法,固守尺寸、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有一定道理,应当客观看待。

要之,李梦阳文学复古思想理论丰赡。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其贵远贱今的体现;提出“尊情抑理”,是复古文学抒发真性情要求;认为“真诗乃在民间”,重视俗文学深化及强调文学独立性;强调诗歌的格调等规定性,是文学创作的具体规定。复古精髓在于用高古秦汉文学来摧毁绮靡台阁体文风,以真情现实性作品来扫荡颂德文坛之音,对程朱理学和八股时文予以挑战。其复古实质是重现古代文学精神,追求审美理想,亦是一场复兴古典诗文及儒学传统的运动,把文学创作重新引入关注现实的轨道上来。但李梦阳文学复古中,一定程度上过多重视古人格调,束缚了文学创作,影响作家情感的自由抒发;其复古思想中亦有矛盾之处:提倡文学“情真说”的同时又提倡文学创作模仿古人法式。其文学复古“拟古”主张,亦成为后世文学反驳对象,后之唐宋派、竟陵派、公安派等,都有对李梦阳文学复古思想的批判继承。李梦阳对文学本身独立性强调,有一定思想深度,其复古思想为摆脱宋诗性理诗影响澄清是非,为后世文学发展开启了道路。

参考文献:

[1]纪昀,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李梦阳.空同先生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李梦阳刍议
“诗何尝无理”
——李梦阳诗学观的一个侧面
李梦阳与郑岳关系考辨
李东阳&李梦阳:师生恩怨难分明
刍议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函数的应用
当代诗词创新刍议
吟坛八病刍议
学楷悟道刍议
李梦阳诗歌与西北地域文化
李梦阳何以对盛唐绝句情有独钟
无名士取名不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