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2016-05-30祁艳红
祁艳红
教学活动时,因为多媒体教学课件使用方便,教学资源库丰富,几乎任何的教学内容均能从资源库里找到。教师要把握好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选用和使用原则,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小学选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技术教育概念的模糊。不少教师对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有错误的认识,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一切教学的手段都应利用多媒体,只有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于是,把多媒体的使用当成了时尚与引领小学教育领域的潮流。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在《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一文中也指出: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利用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效益与效率的目标。
(2)过分依赖教学课件。教师组织教学就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课件。如认识特种工具车、认识珍稀动物、学习故事、学习儿歌以及欣赏艺术品、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等等,只要打开相关资源包,以上内容均有多媒体课件,教师只需根据教学需要,逐一点击课件的导航条,就能生动有趣地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孩子们眼前。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教学活动都适合于采用多媒体课件的,例如:在美术活动中,一些老师采用课件演示折纸,但为什么教师不亲自演示而选择采取课件演示呢。又如体育活动,教师利用课件示范体育动作,屏幕上的示范如何比得上教师的亲自示范更具吸引及有效呢。更有一些教师在科学领域这类需要小学生动手探究的教学活动中,都只单一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而替代了小学生的动手操作环节。这对小学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会导致小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以及动手能力的缺失,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此外,在日常活动中,一些等候进餐及放学的环节,教师就采用播放动画片来填充时间,久而久之,对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起到阻碍作用的同时,还对孩子的视力造成极大伤害。这也是值得小学领导及小学教师所注意的。
(3)摒弃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在传统的教学媒体中,也有不少是当前多媒体课件不可替代的优良媒体,如大自然的现象: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雷电暴雨风雪等等以及自然物质的水、土、空气、花草树木等等,它们直接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作为教师,应适当地利用它们的本身作为教学的资源而非要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向孩子们展示。但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出现与使用,让教师们大都把教学活动的材料准备转向了多媒体资源库,这样既省略了制作整理及准备教具的时间,更便于教学的操作和对活动的操控。于是,传统的教学媒体渐渐被信息化多媒体所替代。
二、小学多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无可否认,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众多教学媒体中最具优势的一类教学媒体。但我们必须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尊重小学生和教师作为生命个体的生命活动层面考虑,不能为了盲从信息技术手段而一律选用教学课件,而是因应教学的需求去选择教学媒体。更值得关注的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才是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活动,完成教学目的关键。
1.小学多媒体的选择原则
(1)适用性。小学的教育内容分为语言、艺术、健康、科学与社会五大领域,五大领域各自不同而又息息相关,因而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把五大领域有机整合,让其相互包含且各自发展。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选择教学媒体就要因教学内容的特性做出选择。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朱家雄先生认为:“儿童是否能真正理解教学内容和获得知识经验,主要取决于儿童已有的心理结构,取决于儿童与环境之间有意义的交互作用”。因此,教学媒体的选择,必须注重其适用性。语言领域更适合使用视觉媒体及视听觉媒体。如学习故事《比本领》,就应选用课件进行教学活动。课件里除了用动画演示故事以外,还配上了音乐背景的故事讲述,同时,还提供了拓展性的教学内容。课件生动有趣,对孩子充满了吸引。更重要的是,课件通过故事以及拓展内容,让孩子们轻易理解故事内容。而科学领域则选择触觉媒体为主。我们主张在科学常识以及数学活动中,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或实体,让小学生通过触觉感官获得感知和体验。而作为多媒体的教学课件,在活动中只作辅助材料呈现而不能作为唯一教材。如学习认识几何图形,们应通过大量实物让孩子感知几何图形的特性,然后通过课件的游戏,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音乐活动中听觉媒体的选用更为适用,因此完美的音响设备变得不可缺少。健康领域中,体育活动则更适用于触觉媒体以及师幼之间的互动。
(2)灵活性。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选择可视当时的小学的教学资源库的配备以及孩子在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例如,孩子认识《有趣的蛋》,可在小学资源库寻找相关课件的同时,更可通过发动家长,从家里带回各种各样的蛋,丰富活动的资源。又如孩子的环境教育活动,当孩子不满足于教师和课本提供的野生动物种类时,可直接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资料。
(3)互容性。学前教育博士虞永平先生在《深入学习努力实践发展内涵提升质量》一文提出:优质的小学生教育是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且能调动小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考虑多种教学媒体的相互容纳。如在科学领域的自然科学《认识水》的活动中,我们可采取玩水及科学小实验的形式感受水无色无味以及可流动的特性,通过教学课件理解水的巨大作用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再通过学具的动手操作巩固对水的认识。
2.小学使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1)理解非灌输。多媒体的使用目的在于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起引导、启发和展现的作用,例如,课件《哎呀,着火啦!》,就是利用动画及视频帮助孩子理解如何防范火灾以及火灾时该如何逃生。又例如科学活动《动物的奇妙睡眠方式》,马是站着睡觉、蝙蝠是倒挂着睡觉、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这些有趣而又奇特的睡眠方式,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里无法看到的,而只有通过课件里生动的视频让孩子获知,从而引导孩子们对动物、对自然界的探究欲望。而一些科学探究的教学活动,更可以利用网络,实时查找孩子们想知道的知识点。但是,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的便利,对孩子进行知识性的灌输。如教孩子们学习儿歌,就反复不间断地播放儿歌的课件动感画面,生硬地强迫孩子机械记忆。而事实上,教师更应该利用多媒体帮助孩子理解儿歌中的词汇,掌握儿歌的韵律。
(2)需要非形式。一堂成功的教学活动,并非因为使用了信息技术,而是如何在关注了作为生命个体的小学生需求以及教学目的达成,采用了相应的教学手段与工具。所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并非所有活动都适合,只要有使用的需要,才体现其利用的价值。例如,玩手影游戏,教师就应该带孩子在阳光照射的墙根下,和孩子一同用自己的手在墙面上留下各种有趣的影子,而不需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什么是手影游戏。又如指导孩子们折纸——小猫,教师完全可以亲自示范,在难点反复提醒及多次示范,这样的教学效果远比让孩子们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要好。因此,切勿为了形式而使用多媒体。
(3)呈现非播映。在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把多媒体当作一部动画片,完全把课件播放给孩子们观看,没有引导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思考,没有教师的归纳性总结,更没有师幼的互动、感知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心中有数,什么环节呈现课件,什么环节讨论热点,把教学的重点难点一一解决。例如课件《看动画,编故事》,就是利用动画展示了一只母鸡来回在树林与家之间搬运鸡蛋和窝的过程,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推理进行创编故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小学生从观看动态的画面——根据画面内容做出判断——以自己的理解创编故事。生动有趣的动画,层次分明的展示,使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思维的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