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文章主旨之我见

2016-05-30聂春莲�オ�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多媒体

聂春莲�オ�

[摘 要]阅读文章的最终目的就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学生才能领会作者的情感,学生的思想认识才能有所提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与感染,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的人文性与教育性。从借助多媒体教学、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反复品读重点片段这几个方面探索如何领悟作者的情感。

[关键词]文章主旨 多媒体 写作背景 重点片段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30025

所谓文章主旨,是指作者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德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如果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主旨就是文章的心脏和灵魂。因为阅读文章的最终目的就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学生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旨,才能获得情的感染、德的熏陶、知的教化、理的启迪和行的标准。把握文章的主旨既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键所在,因此学生学习一篇文章的效果如何就取决于对文章主旨把握的程度。那么,怎样才能准确、高度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呢?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粗谈己见。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

许多课文内容都具有音乐美和图画美的特点,甚至有些课文本身就是一幅意蕴深藏的画卷,但是这幅画是不能直观感受的,它隐藏在一定的语言形式符号之中,如果语感不强的学生是难以领会这幅画的内涵的。因此,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不能用普通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应该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如果仅仅通过对语言符号的解读和分析,那么学生所获得的只是抽象的意象,难以领悟到一个天涯游子那种肝肠寸断的羁旅之思。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借助多媒体的音与像形成一段萧瑟、苍凉的深秋夕照视频,把课文的内容再现出来,那么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茅塞顿开,同时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很自然地加深对文章思想及作者感情的理解与领会。

再如“踏花归去马蹄香”这句诗,如果仅让学生通过字面去理解,根本无法领会诗的内涵。可能学生一看到诗句首先想到的就是种在田里的“马蹄果”的味道香甜呢!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设计一个优美的意境:一匹骏马从长着野花的草地上跑过,而在马蹄的后面追随着一群蜜蜂。通过这样的意境,学生就能品味蜜蜂为什么会追随“马蹄”,“马蹄”为什么会香,于是就能顺水推舟地领会诗句的意思及整首诗的意蕴。

二、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

很多课文的外延极为深远,单靠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对结构的梳理是很难把握中心的,要结合写作意图才能领会作者的感情和文章主旨。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片从四个方面分别描绘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群山蜿蜒起伏如同舞动的银蛇,高原丘陵成群好似奔驰的白象。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概括描写,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从内容上看,这是对北国壮丽雪景的赞美,切合题意。而下片是对五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秦皇汉武的弱点是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的不足是稍逊风骚;而被称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雕,注重武功,而忽略文治。如果从常规的写作要求来看,学生往往会认为这些内容已经离题了,觉得这是多余的部分,因而就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来点拨学生,让学生明白评古是为了论今。这样,学生就能明白这首词的主题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及其伟大的政治抱负,同时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豪情壮志。

三、反复品读重点片段

文章的意蕴并不是直观的、肤浅的,而是隐藏在一定的语言形式符号之中,仅靠肤浅的直观或粗略的朗读是远远不能领悟其意蕴的。要想领会文章的意蕴,就要像牛吃草那样对语言形式符号进行反复咀嚼,多次品味,这样才能嚼出语言的味道,体会语言的意蕴。

如《济南的冬天》第二段,学生在初读时只能从整体上感受这是对济南冬天的山和水的描写,经过多次细读品味之后,学生会感受到这段不仅仅是写景,还写了济南的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因为济南的冬天气候温暖晴朗,所以人们的表情“面上含笑”;因为小山像摇篮,温暖舒适,所以人们感觉“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因为度冬如春,所以产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和“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的幻想;因为冬天这样慈善,所以就是这点幻想一时不能实现,人们的心情也“并不着急”。这些描写都是围绕山来写的,所以只有让学生经过细读品味描写山的这些内容,才能领悟到人们在冬天的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学生在细读过程中获得一种强烈的情绪满足,一种审美意义上的愉悦,在美感享受中切身感受其意蕴,从而领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和赞美之情。

总之,领悟作者情感的方法远是举不胜举的,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方法才是顺利成功地解读作品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千篇一律,照瓢画瓜,教师要根据文章的具体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巧用多媒体 学生乐识字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因多媒体而绽放光彩
基于Android 多媒体管理系统的研究
巧用多媒体 让课堂练笔更加有效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