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传统文化思想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6-05-30杨珊�オオ�
杨珊�オオ�
[摘 要]学校《弟子规》诵读活动热火朝天地开展,学生“金口难开”的局面被打破,对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指导大有益处。
[关键词]弟子规 美读 传统文化 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30008
在《弟子规》中提取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与语文教学相匹配,可以使课堂生辉,使文章思想感情得以升华,使学生精神世界进一步净化。
一、《弟子规》诵读时的“美”
叶圣陶曾指出:“前人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顿悟,实际上就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弟子规》中全文三字一节奏,短促凝练,你听:“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这总序本身就能吸引众多的中小学生放声朗读。美学家朱光潜在《诗论》中强调了节奏的重要:“节奏是传达情绪的最直接而最有力的媒介。”《弟子规》中既有停顿节奏又注意连贯(~),如“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读出了子听父命的真诚孝敬之心。在诵读时,再强调读出重音,如“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读出劝勉勿要“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之殷切期望。另外,诵读《弟子规》还可以适当地运用鲁迅笔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诵读的体态和腔调:摇头晃脑,拖腔诵读,“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读出伤感。《弟子规》中韵尾押韵也较多,讲究声律,“冬则温 夏则清(qing) 晨则省 昏则定(ding)”可谓平仄相对,韵味十足,朗朗上口。文字排列组合和音节的和谐让人赏心悦目。
《弟子规》融情入景的美读对高中文言文诵读指导大有益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古代诗文的阅读必须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因为文言词汇已经远离现在的口语层面和实际的写作过程,而且文言词汇的复杂义项影响了我们对古典诗文的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真正读懂一篇古典诗文,光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读出声,读出美且美美地读。李密的《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这单一而又鲜明的节奏,李密的悲苦让人潸然泪下。古文的节奏比较随意,在朗读古文之前,首先必须正确划分节奏,每句的节奏怎样划分,每个字读长或短,因文之语法而定。如《孔雀东南飞》中“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施五通。”连贯处表现出刘兰芝鸡鸣即起来装扮的行为,写出了刘兰芝一夜未眠的痛苦,更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坚强和不屈。重音,如李白的《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贯穿全文,应该处理成重音,表现出诗人的慨叹之情。拖腔,是把句子的某些字或词的读音有意拉长,一般表示追忆、领悟、傲慢、安闲等,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读出了小儿的可爱天真,读出了乡野里那绵长的闲适韵味。
用学生所熟知的《弟子规》诵读技巧来阅读复杂纷繁的高中文言文教材,这是教师可以尝试的一种陈而不旧的教学方法,既解决了学生不开口读书的大难题,又使学生对文言文不再陌生,不再畏惧,并能体悟心随文动。
二、沟通《弟子规》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联系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学生不爱学文言文,首先是因为有语言的障碍,但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弟子规》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弟子规》是古代的启蒙读物,句式整齐,容易理解,阅读障碍不大,共360句1080字,覆盖了初中到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常见文言词语的85%以上。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可以增强自读文言文的信心,才有可能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如高中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高考120个“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实词”中,《弟子规》就涉及了“爱、病、朝”等45个之多;高考涉及的18个文言虚词中,除了“乎、也、因”三个不出现以外,其他一一展现。语文文本中文言文的学习,与英语学习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悠远、艰涩、深奥。
如“故”字,在高中文本中可以译为“原来”;形容词“旧,衰老”;“缘故,原因”;“特意”;连词“所以,因此”;“交情”。《弟子规》中“勿厌故 勿喜新”的“故”译为“老朋友”,即“老交情”。又如虚词“则”可以译为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示出乎意外,相当于“竟”“却”;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反倒”;副词,用在判断句中,可译作“是”“就是”。《弟子规》中“冬则温”的“则”译作“就”。在文言文学习中,可以用《弟子规》中熟悉的语句引出众多陌生的新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也可以从陌生的新知识引入《弟子规》中旧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弟子规》,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文言文教学,使学生学会迁移学习法,并善于以一触十,厚积薄发,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地识记、感悟文言文。
三、巧用《弟子规》中蕴藏的传统文化
把《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中的传统教育思想融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主要是运用其中众多的成语、名言警句、典故来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以便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根据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原则,在一些主要传达“爱”“信”“学”的思想内容的课文中尤其适用。如教学《陈情表》,我们就可以融入《弟子规》中的传统教育思想。《陈情表》讲述李密蜀尚书郎,其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司马炎征召李密于京城洛阳任职。李密以祖母无人奉养为由,辞不复命,又恐怀疑自己怀念旧朝致罪,于是上表陈情。最后李密以椎心刺骨的情感,征服了晋武帝,使其不得不诏准,也征服了后代读者,使此文千载传诵而不衰。我们可以用《弟子规》“入则孝”中的“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或用“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讲汉文帝亲尝汤药的典故导入,也可以用于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用于对全文的收束总结。文中故事、俗语、成语,可以由教师美言美语,也可以由学生绘声绘色地读。这样的授课方式教师何乐而不为,学生何厌之有呢?高中文本中有许多这样的美文,如文言文《劝学》、现代文《边城》《项链》等,如顺手引《弟子规》之观点加以解说,可谓是为学生加深课文内容理解锦上添花。
总之,文言文教学如能引用《弟子规》中的名言警句、传世典故加以点缀,定然使课堂教学画龙点睛,使课堂气氛添色增彩;现代文教学如能添上《弟子规》中的佳词美句、名人经典细笔勾画,现代教育与古代思想相结合,也不亏为开放式教育的大胆尝试。
[ 参 考 文 献 ]
[1]陈必祥.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M].昆明:云南出版社,1987.
[2]元·郝经.陵川集·原古录序.清乾隆王主凤台王氏刻本.
[3]叶圣陶.文章例话[M].北京:三联书店,1983.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