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直觉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6-05-30陆萍
陆萍
直觉思维活跃是创新能力的一种表现,直觉思维的培养,语感培养最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最重要的方法是要引导学生诵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人或物的形象,这些作品是学生感知语言的直接物质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平时对教材中的名篇佳作下功夫去朗读、赏析,反复咀嚼、品味,通过不同感官获得作品中形象的许多相异属性,从而把握文章思路,认识作品形象,体味语言魅力。只有通过反复朗读,语言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美感才能奔涌而来,学生的思想感情才会丰富起来,对文章意思的领会才会更透彻,从而更好地形成形象语感,更好地理解文章深刻的含义。那么如何运用直觉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教师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力及其培养
观察力是人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直觉阅读,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总体印象,课下布置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这样双管齐下,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读到“草色遥看近却无”,运用直觉阅读,学生会感受到春天小草刚刚发芽,似有若无的状态,这是一种课堂感悟,课下布置学生去野外春游,观察刚发芽的嫩草,学生定会惊叹:“今天才领略了其中的味道。”学习《童趣》一文,对作者笔下的“拟蚊成鹤”“神游丛林”“观虫驱虾”三幅图景,学生先有了直觉感悟,课下安排学生进行观察,定能深层次体会其中乐趣。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中,可以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生活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力及其培养
理解是阅读的关键,阅读的质量如何,取决于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而感知则是理解的基础,理解的质量如何取决于感知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初读课文时,不要急于分层分段,肢解课文,而应首先从整篇课文出发,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受,让学生去默读、欣赏、揣摩,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艺术手法等。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直觉感受对文章的精要部分做深入探讨,最后清晰、深刻、整体地把握课文。
上《华南虎》第一课时,第一步就是请学生结合全诗来谈华南虎是一只什么样的老虎。有的谈到华南虎是一只向往自由的老虎,有的谈到华南虎是一只高贵的老虎,有的学生谈到华南虎是一只被束缚的老虎……这个形象就具有了复杂性,所以,应从全文来看,总体上把握。
三、想象力及其培养
想象是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清人刘大魁说:“文贵远,远必含蓄。或上句或下句,或句中有句,或句外有句,说出者少,不说出者多,乃可谓之远。”
教师在引导学生直觉阅读时,学生会心驰神往,在想象中尽情饱览言语之外的情韵之意。教师不要急于向学生介绍这介绍那,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去感受,自由发挥想象力,鼓励他们进行合情合理的猜测或即兴回答。笔者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复述故事梗概;合理想象,补充和丰富想象的内容;续写故事情节或改编故事。如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优美诗句进行想象,续写《羚羊木雕》故事情节,着力利用学生的直觉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质疑力及其培养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设计课堂程序时,笔者充分利用学生的直觉阅读,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争论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其创新意识。
比如学习《丑小鸭》一文,某学生就课文中“只要你有一颗好的心就可以变成白天鹅”提出了质疑:难道只要有一颗好的心就可以变成白天鹅吗?于是,笔者顺势就成才的要素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了讨论,罗列出成才的要素。运用学生的直觉阅读产生的疑问,很好地挖掘了文本的内涵,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看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果利用学生的直觉抓住课题提问,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创新能力。
五、 创造力及其培养
创造力能把人的智力资源转化为物质成果。语文教师应善于运用直觉的启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语文学习中,运用直觉来进行思维再创造,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瞬间即逝的直觉,随时记下突然出现的、也许是微不足道的感受,这样既不妨碍对整篇文章的思考、理解,又能丰富对文章的认识。
创新是语文教学的精髓。因此,作为基础课程的中学语文,创新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且忍俊不禁的气氛中才能进行。这就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并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减少对学生思想的无谓的限制,让其自由驰骋、自由表现。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心灵自由,从而建立创新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中学(23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