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阶段数学教学的几点见解
2016-05-30吕东金
吕东金
初中数学学习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而数学又是所有理科學习的基础学科。由此可见,能否学好初一数学关系到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质量。
先列举一下在初一阶段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地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地解决问题;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地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地解决,在初二阶段就会出现两极分化,有些学生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阶段的数学基础,初二阶段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学生还是很容易适应的。下面笔者就如何学好初一阶段的数学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解决入门难关——正确理解概念
中小学的数学教育存在一定的断层,可以说是某些知识点的突变。如果不能正确应对这些突变,就算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到了初中也可能不会获得非常满意的成绩。由于七年级的概念比较多,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注重概念的引入,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概念。
初一数学课程一开始就讲解了有理数,数域突然就扩充到了负数范围,很多学生不能很快接受。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讲解时尽量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尽快认识它的本质属性,建立起负数的概念。代数式是另一个重要概念,由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普遍对算术式情有独钟,让他们立刻转换思路比较困难,这一环节的掌握决定知识衔接的成败。
二、注重细节
例如:刚刚接触负数的学生,大多数会认为“-a”就是负数,而实际上“-”可以有三种含意,减号、负号、相反数。这里的“-a”只不过是“a”的相反数而已。再比如问一些学生这样的问题:什么时候的值为零?学生一般都说x=0,却往往忽略了它的限制。可以说,初一数学的难点并不多,更多的是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及计算。如果对细节之处把握不好,就算是那些很优秀的学生,也会因为所谓的“马虎”而失去分数。
三、建立数学思想
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是指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笔者认为掌握数学思想比掌握知识点重要得多。实际上每掌握一个数学思想就是掌握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但它本身比较抽象,并且难于掌握。笔者所归纳的数学思想主要包括:数形结合、整体思想、归纳思想、极端思想、特殊思想、对称思想、逆向思维,等等。
四、对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学生发现不懂的问题时,应积极向他人请教。这虽然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学生都做不到。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不求甚解。第二,不好意思,怕问教师会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学生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通过学生讨论,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启发,从同学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学生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更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五、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上课教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需要学生自己注意调整,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对于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学生平时做作业时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措施多种多样,体会也各不相同,教师要共同研究和探讨真正能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改革。还要强调的是,任何方法最关键的一点是有效,学生在学习中要避免形式化,要追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