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2016-05-30郭永斌
郭永斌
【关键词】 思想品德;重要性;生活;角色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1—0034—01
小学思想品德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思想、树立正确品德的关键课程,从整体角度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义务教育中,只有不断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小学生所存在的思想现状进行分析与探究,并针对性地结合思想品德教育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才能进一步推动低年级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低年级小学生对社会认识不足,缺乏对社会的理解,往往不具备相应的思想道德品质。笔者认为,对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加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社会环境与学校性质决定了加强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现如今的社会过于复杂,并且存在着诸多消极因素与不良因素,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成长造成了阻碍。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却无法真正还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对教育学生,抵制不良社会因素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低年级小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发展不成熟,其可塑性比较大,模仿性同样比较大,往往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加强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则是培养小学生树立良好品德的关键所在。
二、加强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 加强对实际生活的利用,创造真实的教学环境。根据相关调查分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而言,在相应的情景中,小学生所产生的感悟比较深刻。针对于此,教师需加强对实际生活的利用,并为学生积极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教师在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从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生活以及文化习惯中进行选择,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所选择的题材要符合学生的年龄以及低年级小学生的成长特点,要具有趣味性与教育意义。教师所创设的生活情境可以采用故事再现的方式进行展现。此外,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指导学生生活与实践的课程,不能脱离实际,否则会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因此,在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需要从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指导教育。
2. 加强角色转化,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在研究中发现,低年级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课堂教学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能够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为了让低年级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姿,教师可以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让学生自己模仿,并且在模仿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情景,比如像礼仪队员站在学校门口欢迎老师与同学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等,在这种情景教学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场景下的精神风貌,并且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道德需要。
另外,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便是让学生产生荣誉感,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对事物认识不全面,在参加活动的时候会冲撞其他的同学,从而会引发各种矛盾。针对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之间的转化让学生处理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矛盾,从而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3. 加强情感体会,实现道德升华。在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情感引导是一项非常主要的教育手段。品德教师需要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兴趣,并且要创设其教学情景,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大爱思想。此外,无论是经验的积累还是在行为方面所形成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情感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多彩的空间中进行活动,去发现、去收获,让学生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所带来的神奇魅力,让小学生能够获得情感的陶冶,真正感受到大自然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低年级小学生品德的提升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人员,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能寻求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新方法与新途径,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