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研究
2016-05-30张凤仁
张凤仁
摘 要:新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素养。小学科学实验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本文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情况进行探究。
关键词:培养兴趣;思维发展;创造能力;小学教育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小学实验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适应新课改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拓展学生发散性思维。依照新课标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使实验教学成为新课改的主要战场。
一、积极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方案的改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根据实验目的运用有关的知识,对实验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是实验前必做的准备工作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往往对实验课程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是随着验证性实验越来越多,小学生也会逐渐感到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做好实验设计,运用科学的方法把探究学习与实验教学有效结合,让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探究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这一节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摒弃传统的讲授方式,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出假设,再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最后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获得结论。在整个探究学习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交流与讨论,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小学生實验课程能够很好地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适应新课改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实现由教师单独操作演示实验到师生共同参与实验的转变,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实验活动当中,使学生保持对科学实验课程的兴趣与热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课程教学中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途径。小学科学实验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增加探究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自主获得知识。
三、培养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讲授小学实验课程时,应该以探究性实验为主,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实际试验中鼓励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大胆探究,敢于质疑。例如:“探究电磁铁的磁极”这一课。教师可先让学生组装出一个电磁铁,用磁铁辨别电磁体的磁极,然后让学生提出相应的假设猜想,如“电磁铁磁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是:“电池的正负极”,这时教师可以问:“你能确定一定是电池的正负极吗?”,通过这个提问激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果不能确定影响电磁铁磁极的原因就是电池的正负极,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调换一下电池的正负极看一下电磁铁的磁极是不是换了就行。”接着教师动手实验,按学生提出的方法,调换电池正负极,结果电磁铁的磁极真的换了,学生都认为就是电池的正负极影响电磁铁的磁极,以此证明了学生的猜想。接着,分小组做电磁铁磁极对调的实验,试验成功了,学生十分高兴。这个过程是推理的过程、证实的过程、质疑的过程。
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科学课中,只要教师用心引导学生的兴趣,就能让学生喜欢这门课,从而提高他们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多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发动、组织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主动手、动脑,增长知识与才干。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小实验,自发组织一个团队,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大胆探究、开拓创新的精神。
五、结束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有了很大的变化,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精神。这种变化是新课改的必然结果,能适应国家关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政策,顺应未来的发展方向。探究式学习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结果上要大大优于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王亚敏.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下的探究式小学科学教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魏艳.小学生科学素养构成及培养[J].山东教育,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