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应该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2016-05-30王雅婧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身体健康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加上独生子女的过分关爱,现在在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其包括身体亚健康和心理的亚健康。本文就高校辅导员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健康工作发表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身体健康

1.前言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摇篮,而高校所有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辅导员工作。它是最基层的管理者,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对学生的了解最多,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工作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辅导员工作涉及到学生的生活、学习、情感、就业、思想、心理健康等等领域,所以对辅导员的要求是特别高的。

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压力都特别大,加上特殊的“90”后群体,父母的过分关爱,社会的各种关注,使学生在原有的生活和学习压力下,无处发泄和缓解自己的高压情绪,使得学生越来越多的处于亚健康状态,包括身体的亚健康和心理的亚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工作,那么我们高校辅导员该如何来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呢?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工作经验来探讨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2.高校辅导员需具备的素质

高校辅导员要想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需要自身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要有相关的心理学基础,以便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应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

3.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相关措施

3.1高校辅导员应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很多学生还有些老师特别避讳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当别人说自己心理有问题时,这里一定要正确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心理问题并不一定是心理疾病。

心理问题也称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和暂时性,常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常有一定的情景诱发,脱离该情景,个体的心理活动则完全正常。我们最常见的解释是指人们心理上出现心情不好、情绪消沉、焦虑、恐惧、人格障碍、变态心理等等消极的与不良的心理,都是心理问题。(实际上,心理问题无褒贬之意,既包括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

而心理疾病,是一种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心理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厉害,心理疾病也就愈严重。长期过度紧张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使人产生精神病变。

3.2高校辅导员要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那么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实际状况我们辅导员该做怎么处理呢?特别是在心理这块上,如果处理不当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位学生,成绩和综合能力都非常好,拿过国家奖学金,担任学生会干部,担任班长,还在外面做一些兼职。看起来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但是出现了一个现象,全年级300多名学生中百分之90以上的学生不愿意和他接触,而且还非常的反感,学生也提出撤销其班长职责,反映他问题的学生非常多,抱怨的也多,甚至有学生说他精神有问题,只是老师们和他接触少,只看成绩,还多偏向于他。其辅导员听到后也觉得非常的吃惊,觉得和自己认知中的不一样,这个学生是比较好强,什么都要争,什么都要抢,但是没有学生说的那么严重,于是也就没有放在心上。可是到了大四最后一学期时,问题已经不受控制了,学生不在仅仅是反感,而是害怕,害怕和他说话,害怕和他在一个寝室,后来在心理辅导中心鉴定,该学生出现了轻微的狂躁症现象,因为他自己也觉得不知道怎么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于是越来越烦躁,越来越不平,越来越恨周围的同学。这里我想说,如果这位辅导员学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或许后果就不会这么严重,在学生第一次反映的时候引起重视,加以关注和引导,沟通,这个孩子也不会出现后面的状况,所以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3.3高校辅导员要结合实际,用爱陪伴学生

具备心理学知识就可以了吗?还不够,因为理论和实际之间的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而且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具有自己特有的个性,所以辅导员应该建立每个学生的思想心理档案,定期和学生谈话聊天,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多和学生在一起,真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弥补其出现的短暂心理缺失。要主动了解学生的感情动向,不能但但以为只要学生按时上课,按时回寝室,吃饱饭,同学关系处理融洽就行,还有一个大的问题是恋爱问题,包括单恋和同性恋等问题,我们老师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3.4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辅导员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对于感到迷茫或是内心感觉空虚的学生,辅导员应与之多加沟通。例如定期举行班会活动,积极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等。同时应对学生进行常规的心理疏导,并进行专业性的心理指导。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辅导员要耐心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尽快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或是自闭症的同学,应对其进行专业性的心理指导。與此同时,辅导员应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根据不同需要,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等。

4.结束语

指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要格外重视。高校辅导员在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地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校园环境。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长期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为了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辅导员应及早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辅导员也应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科学、有效的办法,使学生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能实现其健康、全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裴海艳.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7(17):98-99.

[2]李帅,马春晓,赵望锋.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商业经济,2013(01):113-115.

[3]柳杨.高校辅导员应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青年与社会,2013(08):178.

作者简介

王雅婧(1986-),女,四川成都人,助教,高校专职辅导员

猜你喜欢

身体健康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篮球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
小学体育课如何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