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微信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2016-05-30周静

亚太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微信应用

周静

摘 要: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微信已经成为新兴的网络交流的必然途径,同时也受到更多微民的钟爱,其也对人们产生着重大影响,已经无时无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等各个领域。微信的主要使用人群是当代高校大学生,微信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也非常突出,其中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既存在着正能量的影响,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负能量的影响。

关键词:微信;思政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195-01

一、微信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用的现状

(一)活跃度低导致微信的实时性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微信活跃度低正是实时性优势不能发挥的原因。当前高校依然坚持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信息,然后以课堂讲授的方式传递给受教育者,这样就使得信息传递有了滞后性。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微信的实时性,或称作即时传递性未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

(二)定位模糊随意导致微信的超时空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调查显示,目前开通了微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注册使用微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记录自己的生活”占68.2%,“关注熟人、朋友的状态”占71%,“为了体验新事物,有新鲜感”占43%,而选择为了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只占16.8%。面对这种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没有充分地运用好微信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特性,实现“一对一”的交流和“一对多”的互动,也没有将微信平台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

(三)信息共享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未能充分发挥

微信的信息共享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将有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到微信上,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以及受教育者之间进行共享。然而在现实的大学校园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微信活跃度低、个人喜好胜于工作、定位模糊随意等导致了微信的共享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微信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用的意义

(一)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

微信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面对面的说教灌输式,由于教育者内容的单一限定,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时缺少说话时机,而微信恰好可以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甚至“多对多”的网格状沟通方式弥补不足,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阳光下进行。同时,由于微信“背对脸”的交互方式,打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单方面思想灌输和受教育者被动接受灌输教育的不平等关系,进行平等开放的交流,模糊主动者与被动者的界限,彰显了大学生的主体性。

(二)增强教学内容实用性、教学方式互补性

微信与现实中的大学生学习联系密切,研究微信在思政课中的应用,是从现实中来回到现实中去。大学生每天关切的微信内容可能与授课教师讲授的内容有关联,只要大学生阅读平台内的微信内容,那些具有做人与做事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在阅读中流淌进了学生的思想之中。利用微信等媒介教学,并不否定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它可以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补充完整,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加强。它纠正、填补了课堂理论教学以及有关课内课外实践所不具备的空白与缺憾。

三、构建微信在思政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将其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微信当今被大众广泛使用,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使得微信中传播的信息在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以及道德观念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好微信这种信息传播方式不失为一个好的突破口。对微信进行合理规划和管控,利用其疏导并建立“学生粉丝”、积极与学生互动、组织话题讨论和各种创意性活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二)将其作为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面对面说教灌输式,这种单方面的信息传播,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缺少说话机会,造成了大学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而微信打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单方面思想灌输和受教育者被动接受灌输教育的被动模式,对峙路窄、互动心宽,平等开放的交流既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也增强了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尊重。

(三)将其用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必须懂得他们的喜好,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大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把心中所想、眼中所见、耳中所听,及时发布在微信群中,思想、情趣、爱好、追求等信息清晰地展现出来。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了解渠道,一个全新的沟通平台。思政工作者应针对大学生遇到的现实和热点问题,及时对症设置教育方案,秉承民主参与的精神与理念进行讨论,进而进行正确引导。需要强调的是,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应当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语言、学生语言,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增强民族团结等方面,提升正确引导校园舆论氛围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刘忠勋.微信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载《才智》,第106页.

[2]杨化.“微时代”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载《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徐海波.高校思政教育中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探讨.载《延边党校学报》,2014年06期.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微信应用
微信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