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解器乐老师的特点 建立良好的教学沟通

2016-05-30周海宏

音乐生活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琴考级练琴

周海宏

激励动机一:优胜效应

有了级别,也就有了比较,有了高下之分,有的孩子有比较强的优胜需要。所谓优胜需要,就是人希望在与其他人竞争中获得优胜感的需要。

比如我考了5级,你考了4级,小孩子很高兴,有的孩子甚至考级就是为了超越别人,才努力学琴。我原来有一个学生就是这样,她平时不是很爱练琴,但是就是愿意考级,她的每次明显的大的进步,都是在考级的时候获得的。最初没有考级的时候,她一直不是很努力练琴,后来知道有考级后,她自己主动提出来要考级,而且还要考一个比她现在正常程度难的级别,当时我就不太同意,以我对她的判断,考那么高的级别,对她现在的状态来说,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但是她爸爸支持她,后来就开始准备,结果她的表现令我非常吃惊,她表现出超常的努力,最后真的考级通过了。有意思的是,这孩子考级一通过后,马上就不用功练琴了。后来发现,这个孩子就是特别的要强,好胜,在学校的成绩也非常好,对自己有优胜感的科目,特别用功。特别是有竞争对手的时候,更是来劲。

激励动机二:成就感效应

考级的激励作用还表现存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和打通关效应。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讲成就感的问题。当人们树立了一个要实现的目标时,就会期待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旦实现了这个目标,就会有一种快感的反应,而这种快感就会产生激励他下一步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为了这个快感的到来,他也会表现出强得多的学习动力。考级通过,对孩子学习是巨大奖励!所谓“打通关效应”,是指人的成就感需要有一种渐进升级的特征。取得一点小成就的快乐后,就想取得更大的成就感,总想探索自己能力的极限在哪里,就像玩游戏打通关一样,总要玩完最后一条命,如果他还剩一条命,你就不让他玩了,他特别难放手,如果他要是知道总共有十关,而且他现存已经打到第八关了,你让他别玩了,他就特别难放手,考级就像打通关。有些孩子考过一级后,有了成就感的满足,成就感需要被强化,于是就想考下一级,考了五级,就想考七级,考过八级后,就非要考完所有的级。这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一方面可能觉得练琴苦,有想退却的感觉,但是,另一方面又欲罢不能,想考完所有的级再停止学琴,有了学琴的分级考试,使孩子不仅仅感受到了得到证书的成就感,还产生了要不断晋级的持续的学琴动力。这是考级特别大的一个好处!

当然,考级也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考级可能存在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才使有些家长拒绝参加考级。在所有问题当中,排在前面的是过于专业化的问题,我们在前面用了很大的篇幅讲到,目前业余学琴存在过于专业化的问题。在我看来,学琴本来已经存在过于专业化的问题,而考级起到了推波助澜、雪上加霜的作用。在考级过程中,业余学琴过于专业化的问题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也就是说,孩子要想在考级中通过的话,你要达到的标准,是远远超过我心目中业余学琴的质量标准,业余学琴在传统上本来就存在过于专业的风气,被考级大大强化了!这样高的标准,势必使很多孩子要付出超负荷的努力,超出业余学琴应该付出的努力,才能够通过考级。比如,我们的老师都知道对一个才能比较中等的孩子而言,如果你每天不练两个小时以上的话,很难在考级中通过,甚至有的能力弱的孩子,临到考级前,每天练琴要达到3到4小时。器乐学习是一种业余教育,在孩子年龄那么小的情况下,他有很多发展目标,不仅仅有许多该学的科目,而且孩子还需要游戏、还需要交友,在这些游戏与交友活动中,会培养孩子重要的社会交往意识与能力,而这些意识与能力对孩子应对未来社会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过于专业化的学琴要求,使很多孩子临到要考级前,为了考级通过,不得不把全部的课余时间用于备考,我认为花那么多时间用于考级曲目的练习,占用了孩子其他素质与能力的发展时间。从孩子的平衡全面发展角度看,花这么多时间用于练习考级曲目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我坚决反对一个将来不想从事音乐专业的人,花那么多时间,进行那么艰苦卓绝的技术训练,以应付考级。同外也有考级,比如英皇的考级、加拿大的考级,技术难度要求上比我们低多了,我们有些专家否定他们的考级体系,认为要求太低,太不严格,其实这些专家,自己就存在于一个误区中:他们没有认清,器乐教学在孩子成长中到底应该占有多大比重。如果器乐学习仅仅是为了提升国民的音乐审美素质,那么降低考级要求的专业规格,实际上有助于推动器乐教学的普及,也有助于推动考级工作的发展,有助于加快国民音乐审美素质的提高。

业余器乐教学,应该是提升国民审美素质的抓手,我们的考级,应该以全而提升国民综合音乐审美素质为导向,而不要以为专业水平越高越好,规格要求越严越好。如果以这个导向去进行考级的话,我想从考级的难度到内容都应该发生变化,但遗憾的是,现在的考级要求过于专业化了。我个人的观点是,理想的业余器乐考级难度标准应该定为:各级的孩子,每天平均练琴一小时,能够有50%的孩子达到通过水平。但是,以现在的考级要求,要想考级通过,这点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孩子要付出更多得多的努力。考级要求过高,导致孩子的学琴投入过大,是考级的重要问题。

第二个问题,考级是学琴中的重大的检验情境,对动机有重大影响。

既然是考级,就有通过与不通过两种可能性。我国当前进行的这种过于专业化的考级,它的标准很高,导致孩子通不过的可能性增加。

这就带来第二个问题,考级是一种检验情境,是一个比较重大的检验情境。通不过,对孩子动机负面影响非常大。黄露瑶的例子……没有通过后,就不学了。我自己原来有一个学生,就是这样,原本学琴就不是很积极,在父母的坚持下,一直也跟着我学琴坚持了许多年,临考初中前,爷爷奶奶坚持孩子要考八级,而她实际的水平是七级。最后,报考八级没有通过,学琴动力骤然下降,没有过多久,就彻底不学琴了。

考级是孩子学琴过程当中最大的检验情境。在这个检验情境当中有可能有成功的喜悦,也可能有失败的痛苦。如果一个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原本学琴动力不大,他就很难承受考级通不过的这个打击,我们在后面的讲座中将会详细讲到,童年是心理反应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个检验情境下遭到失败以后,使这个本来让他很有享受感的演奏活动,被笼罩上了一层失败的阴影,这个阴影像梦魇一样挂在他的心目当中,有的孩子甚至在演奏前,一想到要上场就紧张,一想到要上场就紧张,一旦这种紧张感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反应,将来就会形成习惯性的怯场,结果自从考试失败后孩子形成了怯场心理,从此就不愿意当众演奏了!

这无论对孩子学琴还是人格的形成发展都是很不利的。童年也是自我形象形成的关键期,童年遭受重大挫折,对形成一个良好、乐观、自信的自我形象,形成积极向上、开朗的人格,是存在着威胁的。有些考官还有一个概念,他认为我的责任就是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所以总会在考级评语中,指出孩子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毛病,我们的老师也不太在意表扬性的评语。

很多家长也希望,抓住这个难得的专家鉴定的机会,希望评委多写些存在问题的评语,以便让孩子今后注意改正,家长还会不断拿出这些评语中指出的毛病,对孩子进行教育。考级是教育过程中的重大反馈环节,反馈的主要功能是激励动机。抓住了孩子存在的问题,反复叮咛让孩子认清自己存存的问题,决心改正自己的问题,这些要求,在反馈环节出现的时候,极大地削弱了考级通过所带来的鼓励动机的作用。而一旦考级不通过,对那些本来在平时学琴中就已经充满了挫折感的孩子来说,是一个终审判决!什么意思呢?家长训斥,他不是专家,不懂行,无所谓;老师批评,这老师一个人这么说,也无所谓,但是考级不通过,那是考场上一群具有特别权威的专家做出的终审评价。对孩子来说,这样的被否定感,是与平时教师与家长提出的批评性意见完全不一样的!

这样的结果对孩子的自尊心产生非常大的打击。极大地影响了孩子将来学琴的积极性,如果孩子本来是一个有退缩心理的孩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家长逼着去考级,这种评价对他的学琴动机,完全是雪上加霜的效果!考级没有通过,成为一些孩子中止学琴的导火索:这就好像是骆驼身上的一根草,前面背500公斤都没有事,最后一根草下去,就压垮了。

(责任编辑 张晓燕)

猜你喜欢

学琴考级练琴
孔子学琴
练琴记
乐乐姐姐热线
欧阳修学琴治忧郁症
练琴
钢琴学习与“考级”刍议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 了解与沟通篇
练琴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