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2016-05-30周梦珠王志飞湛硕

西江文艺 2016年10期
关键词: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周梦珠 王志飞 湛硕

【摘要】:党的十八大在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和历史经验、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前提下提出了坚定理论自信的重大命题。理论自信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坚定理论自信是应对西方错误思潮的需要,是抵制各种客观因素影响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理论自信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源于我国90多年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坚定理论自信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一、理论自信的内涵

理论自信最早提出是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为了响应党中央意见,以“理论自信”作为关键词的学术讨论由此拉开序幕,随着学界对理论自信研讨的深入,关于“理论自信”内涵的界定也日渐明晰,总体上可分为两个层面,即:广义的理论自信和狭义的理论自信。

(一)广义上的理论自信

广义上的理论自信主要是从哲学层面进行概括,具有较强的普适性。“所谓理论自信,是对理论价值的充分肯定,对理论发展进程和未来的充分认识,对理论价值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1]。学界对理论自信内涵的阐述涵盖了人们对理论、真理、理想、信念以及信仰等观念上层建筑的执着追求。

(二)狭义上的理论自信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理论自信”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完整阐述,要求“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由此,“理论自信”从学界研究领域,正式被写入到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性文献中,进入到执政党的理论话语体系中,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国内理论界对“理论自信”内涵的思考、追问与解读,集中表现为“理论自信”是谁对什么“理论”的“自信”,即对理论自信主客体的进一步定位。学界的共识可以概括为,理论自信的重要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的理论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理论自信的必要性

(一)应对“西化”、“僵化”等错误思潮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国外一系列思潮也涌入我国,由于这些错误思潮的腐蚀和对馬克思主义的曲解,国内很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信心,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整体上不强。这就需要坚定理论自信,透过西方错误思潮华丽的外衣看到他们分化中国的真实意图,揭穿背后的真实本质。

(二)抵制各种消极客观因素影响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主观上思想认识的局限性、理想信念缺乏等造成对理论自信的消解之外,还存在着种种消极客观因素对理论自信的负面侵蚀。第一,一些党员干部腐败弱化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魅力。第二,两极分化的客观存在,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因此,正如邓小平所说:“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发展生产力,这是主要的。”要证明社会主义真正优越于资本主义,还是要发展生产力,强大自身。

(三)实现中国梦的理论需要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的发展每一个民族的崛起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发展,需要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同步发展。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成果,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中国人民的强大离不开精神的信仰。只有坚定“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才能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何以理论自信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价值性

上世纪90年代英国广播公司汇集全球互联网票选“千年思想家”,马克思名列第一。这说明了马克思在人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马克思以实现全人类全面解放为目标,他的主体是全人类,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人类解放,这种伟大的历史眼光是非常难得和可贵的。总之,马克思的理论不为任何人谋取私利,而是为整个人类的共同理想服务,始终站在人类道义的制高点上,这就是自信。[2]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我党对待马克思主义没有照抄照搬,而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价值性,从中国国情出发,指导中国实践。经过9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事实证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中国理论为何不自信?

(二)中国共产党90多年理论实践的总结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不是盲目的、主观的,而是有着成功经验和伟大成就作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发展阶段。90多年的发展与实践解决了中国一系列的难题,开创了一个个崭新的局面,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这些成功经验和伟大成就就是理论自信的资本。

(三)一以贯之的思想传承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传承可上溯170年甚至500年。思想传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本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阐述,都说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起到的重要作用,表达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前提和基础,但也吸收了无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符合中国国情,是我们自己的理论,为何不自信?

四、如何坚持理论自信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但是,这些发展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最新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所以,只有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我们的目标才会一个个地实现,我们的发展才会更健康、更持续。

(二)坚持解放思想

纵观我国90多年来的发展,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冲破封建破旧思想的禁锢,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社会无时不刻地变化着,理论也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与发展,理论与实践适应的过程不仅需要实事求是,更需要解放思想。但是,解放思想也是有底线的,那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坚持一个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掌握群众”“进而变成物质力量”的过程,也是理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是理论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发展的需要。[3]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统一全国人民思想的需要。当前西方错误思潮的涌入严重破坏了我国原有的价值体系,从不同角度破坏我国公民的信仰与价值观,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自信的前提。理论自信,不只是党的领导人和知识分子的事,而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目标和追求,要向实现全民坚持理论自信,首先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理论大众化,让理论化大众,实现自下而上的理论自信。

注释:

[1]王树荫.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N].中国教育报,2012,11,30(5).

[2]王翠娟.理论自信从哪里来———访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N].学习时报,2013-04-01(6).

[3]郭艳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选择[J].理论月刊,2011,01:14-16.

参考文献:

[1]孙洪波,徐成芳.当前“理论自信”问题研究状况述评[J].理论与改革,2014,06:186-192.

[2]王树荫.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N].中国教育报,2012,11,30(5).

[3]王翠娟.理论自信从哪里来[N].学习时报,2013-04-01006.

猜你喜欢

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层次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