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出体制的“尴尬”

2016-05-30

健康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尴尬跳槽院长

【编者按】

当下完全可以用狄更斯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来形容民营医院的当前处境:这是一个极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极坏的时代。政策的开放和消费者消费意识的转变给了民营医院更多的机会,今年以来各家民营医院、医疗机构都开始心思活络,纷纷扩大规模,颇有大干一场之势。然而医疗界长期以来的沉疴痼疾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治愈,民营医院的问题也绝不是简单一两个角度就能说清的。当值年底年初,高管、人才离职跳槽,跳进来和跳出去,是民营医院及医生面临的最近在眉睫的尴尬问题。

体制医生与民营医院≈大家闺秀和小煤老板

民营爱与痛

多年以前,医疗工作者的目标几乎都是体制内,即便是刚出校门因为种种原因挤不进体制的年轻医生,目标也多是以民营为跳板,最终还是得进体制。近年这种现象有所改变,不少体制内的医生逐渐愿意跳出来。

对于民营医院,这个时代的好,是给了民营医院更多的试错机会,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消费者的消费意识,都让民营医院有了更多的赚钱目标与投机机会。而这个时代的坏,就在于民营医院急功近利、短期医疗行为催生了运营业绩的谎言;尽管经营决策者口喊诚信医疗、规范服务,其背后恐怕也难以撇清这种谎言的嫌疑。这样的民营医院,总会给人一种精华耗尽的感觉。越是那样的民营医院,越会遭逢愚蠢与狭隘。

2010年,云南省心血管专家周乐今,被民营的昆明同仁医院以80万年薪重金延聘,毅然辞去公职。

周乐今对昆明同仁医院的评估是“他们要做百年老店”。合作之初,他确实体会到了民营的好处。投资方不懂医疗,相对来说更重视专家。一年零三个月,一个全新的心血管内科就基本成型,这种效率是公立医院难以想象的。

但他渐渐感受到了与医院管理层的摩擦。医院希望快速回笼资金的想法日益显露,财务总监甚至直接要求他多做介入手术。这和周乐今认可的慢病管理理念背道而驰。

体制之外,也并非“美丽新世界”。周乐今三年合同期还未满,就遭院方毁约解聘,身陷与民营医院的诉讼之中。院方给出的缘由是他业务发展滞后,所在科室累计亏损70多万元。周乐今无法接受:当初签订的劳动合同里并没有设定经济指标。

回想起来,周乐今承认自己还是想得单纯,与投资方“理念永远会有冲突”,就好比小煤老板和大家闺秀,很难谈到一块儿去。

这恐怕是国内民营医院的普遍困境:社会资本相对急功近利。公立医院的老医生习惯了一种相对单纯的氛围,很少会想到,多数民营医院说白了就是个商业团体,始终是要赚钱和吃饭的。

体制弊与利

早期跳出体制的医生,往往从“先驱”变成了“先烈”,而跳出体制后,又从民营医院的视角反观到体制的好处:例如公立医院的医生实际上没有太多后顾之忧,发不了财可也终究饿不死;在学术研究方面,体制也有其优势的地方,比如体制内的名医,同时兼任医学院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的不在少数,这种潜心学术研究的氛围是体制外所不能给予的。

但是同样是进行学术研究,却也有医生持不同看法。

“我在上海的一家公立医院上班,其实上班环境还可以,工资待遇也不低。事实上,民营医院给我开出的薪酬与现在差不多。”一位想跳槽的妇产科刘医生如此说道。

既非不满足于薪资待遇,也并非抱怨工作环境,刘医生为何要跳槽?

“民营医院愿意给医生人才提供资本,‘来让你做你想做的事情是我心动的主要原因。公立医院工作太忙,根本没有精力去进行学术研究,但在民营医院,虽然病人减少,但是一个病人往往会一直跟随你,获得的医学经验更有价值。”刘医生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根据医生加入民营医院或者“医生集团”的身份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激励待遇,特别被认可的医生,可得到股权激励。

多点执医破冰难行,与传统公立医院的外科医生不同,妇产科、眼科这样的专科医生曾经被“边缘”,而他们成为了最乐于跳出体制的人。

未来,还未到来

周乐今也没有低估体制的价值,他坦言:如果自己没有在体制内熬到功成名就,哪怕没有当过科主任,都不会跳出来。接受昆明同仁医院80万元年薪的合同而决定跳槽时,“我考虑过,这个水准能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如今,周乐今仍然梦想着有一个自己的平台,体制无法给他,民营医院却需要博弈。

不断有资方找到周乐今,提出资助他出来单干,哪怕“先做得小一点”,从开个会所起步。周乐今都谢绝了:他觉得自己无法破解民营医院的普遍困境:资本急功近利,管理人才匮乏。

同为公立三甲医院的医疗骨干的李易,曾带领20名骨干集体投奔民营圣约翰医院,成为全国公立医院最大规模的人才集体跳槽事件。

而李易在出来一个月之后就后悔了,宣称自己后半生的目标,就是要把自己的整个团队重新带回公职体系。他已通过实际行动,很干脆地投了民营医院的否决票:他的第执业地点已经变更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并重获博导资格;他团队中的6位副主任级别医护人员,则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重新获得了“公职”。

江苏省一位也曾出走又回归的公立医院科主任,对李易团队的行为表示理解。“呆在民营医院技术水平会以每年lO%的速度递减。”

民营医院的困境,即便是如今看似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也还没有破解。觉得体制外海阔天空的医生不在少数,然而他们往往忘记了,民营医院管理层与医生,通常可共富贵而无法共患难。当医院的营业额直线下降时,当初允诺的种种,可能就都成了空话了。

跳还是不跳:守业更比创业难

知名专家的“跳后”生活

沈法荣是浙江省心血管领域名声赫赫的专家,他离开工作了几十载的浙江医院,挑起民营医院执行院长的担子,引起了业内的小地震。不过,“跳后”的沈法荣却遭遇了小尴尬:很多病人不知道他跳槽,以为他失踪了,预约平台上推出的号子有时还挂不满。

公立医院医生跳槽民营医院大致有以下原因:大医院工作强度太大,遇到事业瓶颈或纠纷,民营医院的高薪诱惑。

当初,“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称离开协和的原因是:一、不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玩了,我玩不过。二、航母式的医联体最终会让专注于临床的一线大夫尤其是急诊科医生成炮灰。三、我不是专家,不看专病,但专家可干不了我的活儿,各有所长。四、媒体们别挖内幕了,我不是被辞职,你见过兴高采烈被辞职的嘛。

沈法荣跳槽原因有三个:一、跳槽对象是省内唯

家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二、它是非营利性医院;

三、“我想做一名纯粹的医生。”

纯粹的医生说来容易,现实还是不简单。国内多数民营医院的业务集中在“上三路”(指美容、牙科、皮肤病)和“下三路“(指性病、肝炎、不孕不育症),急功近利、夸大宣传、不规范诊疗,以致老百姓对其信任度不高。从公立医院跳槽到民营医院,最大问题是病人从哪来。

“以前号子被秒杀,现在号子挂不满。”虽然门诊病人很多很多,但来找沈法荣看病的都是到医院现场挂号的老病友。他跳槽了,病人没跟着跳。

但沈法荣相信,在信息化时代,只要技术够精湛,服务够好,就不怕病人不来。“我们是非营利性民营医院,所以我们不打铺天盖地的广告。”他认为,只有提升医院的技术和服务能力,才能换回良好口碑,办医院像做冬令滋补膏方一样,要慢慢熬。

省卫生厅一位官员认为,医生多点执业、多元化办医,肯定是以后的方向,高水平专家向民营医院流动,能促进整个医疗水平的提高,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除了跳槽,多点执医也是公立医院的医生在民营医院工作的另一种方式。医生以此增加收入,民营医院借此打出“专家招牌”,证明自己并非“招摇撞骗”,也算各取所需。

不过,民营医院在“筑巢引凤”、证明“正统”之后,能否留住“凤凰”,沉下心来做一家技术和口碑都被百姓称赞的医院,还有待考验。

民营医院的“世道险恶”

新东方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敏洪曾在微博炮轰云南玛利亚医院,原因是新东方一名女员工被曝在该院产子身亡,数月之后,红枫国际妇产医院也被曝医疗事故,而医疗事故的主因均直指生产环节的安全。

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生孩子一切顺利,在公立、民营医院生都一样,但是万一出了事,公立医院的抢救、应对能力更强。这足以使八九成的孕妇及其家属选择公立医院。

所以,民营医院现在好像很红火,但口碑大多不甚佳。加之从体制里出去还会牵涉到晋升机制、退休工资等多方面的原因,多是年轻的医生走在前面,老医生还是比较犹豫。

无论是外资医院还是民营医院,挖医生一直是最难的事情,而医生的能力决定了医院是否能吸引客流并做大品牌。但是只要市场大环境不变,公立医院仍然是客流集中地,公立和民营给医生提供的职业机会仍然不对等,高薪也很难挖走名医。

公立医院提供的科研机会是小医院无法提供的,因此大部分医生都苦苦往这条路上挤。病例多,复杂情况多,对医生的训练和研究都是很好的土壤。就算外资医院可以提供去国外培训学习的机会,仍然无法平等地为医生提供评教授职称、发论文、提高社会地位等机会。

最后则是名医的薪酬。高薪就能挖动医生?就算抛开体制内的福利和其他科研机会不提,高薪能挖动的可能只是比较年轻的医生,而真正带来名医效应的专家和老医生,他们在公立医院已经收入够高,更在乎的是地位和发展。外资医院和民营医院的高薪对他们来说差别不大,如果只是经济目的,多点执业就可以,不必离开体制,因此高薪不具有足够吸引力,失去的地位和接触大量病例的机会却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民营医院院长的身份之困

目前,民营医院运营管理架构通常有两种,莆系医疗多是总经理(院长)负责制的垂直亲力亲为管理,聘用“业务院长”多为摆设,不能参与决策管理,有重大事情总经理只跟业务院长知会一声。而本土民营医院实施的多为院长负责制,直接给董事会汇报或负责。

目前大多数民营医院在聘用业务院长这个平台机制上,除了薪水有一定诱惑力之外,还没有几张能打得出手的牌。当下最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怎么找到对的人,怎么实现运营业绩增长。这不仅关乎市场竞争和患者流失等问题,也关乎如何留住员工的问题。

管理人才匮乏,“外行”指挥“内行”,便是民营医院的另一大困境。

济南莆系一家民营妇产医院的张院长,年底已经在打算离职。他如今有一种凡人的无奈,无论谁干过多么大的事,有过多么大的理想,具备多大的才能。有时,面对大环境也纯粹是无助的。委屈也好,失落也罢,或者不甘心,或者无处发泄,抑或尴尬的憋屈,都令人无能为力。

其一,“业务院长”身份尴尬,很多话不能只说。张院长刚开始工作时不乏激情,业绩漂亮,也颇受总经理的赞赏。之所以发展到如今的窘况,还是因为缺少了诚挚沟通。

其二,圈里人当初对张院长要去莆系医疗的选择并不看好。而他则觉得,这是探索新鲜事物的机会,他将践行坦荡无畏的想法来管理医院,而且有能力把握医院的经营管理模式。然而,非营利性的民营医院往往为了“自保”而转为非营利,至于营利性民营医院,无论最初多么雄心壮志,大部分还是被现实打败,对钱日益看重。

事实上,这家医院制定出的核心目标是要创造优质医疗服务与业务价值链的产品服务,这个过程一般来说总是充满了>中突和艰辛。在医院运营管理现实中,每一位业务院长身后,都有一个或者几个强势的高管在发挥力量。如果不听从高管的控制,那就出局。如果你洒脱,你就走;走不起,那就痛并表面快乐着吧。最终张院长也只能说,走就走吧,不走又有什么用?家族管理模式操纵下的民营医院,根本没有公平和平衡可言。

另外,在总经理眼里,业务院长虽有七分能力,通常都会被拔高了去做十分的工作,作为“有专业素养的职业人”来站台。业务院长就像一个救火员,谁临时缺搭档了就找他,一两次合作后又没了下文;工作得越卖力气,最终得到的落寞感就越强。

体制内外就如一个围城。世间总是缺少十全十美之事,体制内外各有利弊。“跳槽”使人难以决断,尤其是,极有可能跳了出去,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原来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精彩。

体制内相对稳定的工作和工资,民营医院具有诱惑力却不稳当的工资及权力,各人自有取舍。只是,逐利的商人和目标单纯的医生之间永远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民营医院的急于敛财是无法苛责的,因为它首先要做到的是生存,是活下来,这就使得民营医院更像一个以捞钱为中心的营销机构,而不是一个救死扶伤之所。可能创业之初,投资者和医生合作无间,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等江山打下来了反而出现利益纠纷,产生更多问题。可惜的是,大部分医生跳出体制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躲避这类尔虞我诈和争权夺利。守业比创业更难的情况很容易让医生感到兴味索然,在商战和医院内战中败下阵来。这可能是体制内医生跳槽与否最需要考量的因素之一。当然,也有部分医生跳槽时就以“成为高管、争取到体制内无法得到的权力”为目的,那该考量的就是新东家的口碑和前景了。

此外,我国劳动法实施和监督情况的不到位也会给跳槽到民营医院的医生们带来更多重的烦恼,因为公立医院的部分霸王条款虽然不可避免,但是福利薪酬总是可以得到最基础的稳定保障,而民营医院就有点难说,一旦无法营利,亏损过大,医护人员直接面临的就是失业,那时候,无论是股权、学术,还是自身发展,都一概成为“不可说”。

猜你喜欢

尴尬跳槽院长
As Light as a Feather
Looking Forward
院长的春节
院长究竟该拿多少钱
一次“尴尬”的问题提出
台媒总结蔡英文访巴 几大“尴尬”
我该辞职吗?
公务员跳槽是好事
猛将吕布缘何成了最失败的跳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