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
2016-05-30张汉伟
张汉伟
我国是快速发展的农业大国,人口多,人均园林占有率低,随着生态环境的逐年恶化,加强城市园林工作及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已是现实中非常迫切的工作。如何加强环境生态建设,保护居民生存环境提高园林绿化工作成效,是城镇建设者和园林工作者的重要工作职责。
1 城市园林化的重要意义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林中有城镇,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2 建设城市园林的现实需求
2.1 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要求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急速的发展,环境已经变得日益恶劣,生态失去平衡,大自然饱受蹂躏,空气、水、土壤遭受污染,动植物物濒临灭绝,森林消失,水土流失,沙漠化,温室效应等诸多问题使人类生活质量下降,各种"城市病"随之而起威胁人的健康。这些促使人类觉悟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我们必须从工业化的黑色道路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转向,形成包容共享、绿化发展的理念。建设园林城市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打造宜居环境。
2.2 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城镇人口可达60%。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将会使小城市增多,大城市扩大。城市是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影响至深。因此,园林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2.3 休闲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使工作时间缩短,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紧张快节奏的工作,人们迫切需要很好地利用闲暇时间去放松一下身心,消除疲劳。城市居民在经济提高了以后,对大自然的热切渴求。也要求园林工作者跳出小园林的视野,扩展到风景名胜区的领域,去满足人对绿色、对自然环境的迫切需求。
3 园林城市的作用
3.1 改善生态环境
园林城市是由各类形态各类功能的公园、绿地构成的总体,不管什么形态什么功能的公园、绿地都应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一项首要功能。它应该拥有很高的园林绿地率,其标准应以能够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准。要加快园林绿地的建设步伐,以适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不仅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发展公园、绿地,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郊区的公园、绿地、风景区和生态林地。在建造各类公园、绿地时,都应坚持以使用植物材料为主,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以复层种植结构为主,少搞硬质铺装,少搞大面积的纯草坪,以利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还要特别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植保方面要严格限制使用有污染的药物,大力推广无污染的综合防治办法 。
3.2 创造宜居舒适环境
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美化人居环境和市容。中国园林的一大特点就是师法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美好的园林景色,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由于它能产生负氧离子,因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有益于身心健康。美好的园林景色,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美好的市容风貌,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利于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为能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和美好的市容,仅仅依靠有限的公园是很不够的,必须把居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道路河道绿地以及隔离防护绿地等处都加以园林化。
3.3 愉悦身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外,还要求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例如目前,每天清晨都有大量人员涌入公园、绿地,有的爬山,有的打拳、舞剑,有的跑步,有的歌咏,不少公园仅进园晨练的就数以万计。目前的问题是现有的公园的数量和所能提供的活动项目都已不能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解决之道一是要尽快增建新的公园;二是要在居住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中适当增加些文化设施,以便于就近参与活动;三是要适应群众特别是青年人的需要,如建体育公园、音乐绘画公园、科技公园等。
3.4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用大量物化劳动建成的载体,应该想方设法使之能够永续利用,使之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重大作用。一个城市能否永续利用,环境的好坏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而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又是环境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造出优美的景观,不仅能起到净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市民素质的作用,起到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的作用,还能使城市房地产增值,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作用,是使城市永葆青春、永续利用所必不可缺的。
4 创建园林城市的几项措施
4.1 设计创新
中国传统园林凝聚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其风格、技艺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要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绝不能简单地模拟仿建,必须大力创新。实现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园林设计师要转变认识、放开眼界。园林是环境的主体,环境中除植被、山石、水体、建筑构成的园林外,还有雕塑、道路、灯光、游乐设施以及标志物等物体,要将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从位置、体量到色彩,处理得和谐,与园林浑然一体。要注重平面绿化,还要注重立体绿化;要进行地面绿化,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力争搞好屋顶和阳台的绿化。增加景观,扩大观赏面。由于覆盖率的提高,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能够更好地发挥大园林的作用。
4.2 人才培养
园林城市的成败得失,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的有无和多少,因此要把人才培养工作当作一项根本大事来抓,根据全社会的需要,采取多渠道多方设法加大培养力度。园林绿化事业所需人才是多类型、多档次的,要按所需类型、档次分别加以培养。既要注重学校的培养,也要注重实践自学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培养。
创建园林城市,即建成适合人们高质量生活、工作、游憩的生态环境。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唯一途径。
创建园林城市,实现环境生态友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真正达到绿化、生态共享的境界,城市规划建设者和园林工作者要有远见,具有前瞻性,将城市给排水、电、通讯、道路建设好,将园林景致与城市楼房、道路交通各种设施通盘规划考虑,实现节约型、友好型、生态型城市格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市建设者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