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则徐如何对待晚年被贬

2016-05-30董仲舒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道光帝林则徐伊犁

董仲舒

素材压缩 一个人在事业受挫、职务被贬后该如何走出人生的低谷?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答案。“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百多年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用他的名言作出了响亮的回答,这也是他胸怀天下、一心为民的伟大人格的生动写照。

阅古知今 林则徐晚年被贬之后,为什么还能鞠躬尽瘁,为国尽力,为民效劳?这是由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的。读了本文,我们深为他宽广博大的胸襟抱负、刚正不阿的民族气节、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所折服。本素材适用于爱国、挫折等话题。

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功绩,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1840年6月,英军派舰队封锁珠江口,进攻广州。林则徐严密布防,使英军的进攻未能得逞。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攻占定海,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这时,道光帝惊慌失措,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又命令两江总督伊里布查清英军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绝其贸易”还是“烧其鸦片”,意欲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从此,各种诬陷、打击和指责连续降临到林则徐的头上。最终,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则徐的职,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林则徐被贬到伊犁后,赶上伊犁地区遇到了旱灾,他见到了草场牧地干旱得好像野火自焚,深深体察到民众生计弥艰,就有意勘垦兴办水利。不久,林则徐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垦复惠远城东阿齐乌苏废地的工程,垦地近二十万亩,不仅开辟和扩大了田地,而且行修了大小渠道。在当时伊犁将军布彦泰的支持下,林则徐接着完成了南疆的勘垦工作。这对于改变南疆的经济面貌,促进当地的生产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同时也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和边疆各族人民的联系。

清政府认为对林则徐惩处得不够,再把他贬到了素有“火州”之称的吐鲁番,他的处境每况愈下。这里时有热风袭来,年迈体弱的他实在难熬。但更使他难受的,是由于热风肆虐,使干涸的沙漠水源奇缺,植物枯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忧心如焚地到处视察,终于发现大漠里有一块绿洲,清水长流。原来当地人挖了一些“坎儿井” ,把天山融化下来的雪水,连成地下渠道,既可饮,也可灌溉。林则徐惊喜不已,认为这是抵御干早的好办法,于是把它推广到整个吐鲁番。受益的人民在欢庆丰收时,一致称这种井为“林公井”。

林则徐在自己受罪的晚年还不忘为人民造福,自然赢得人民的敬爱。一位维吾尔族大娘送他一块精心编织的花巾,布上的图案很美,可惜布质粗糙。林则徐就动了心思,他设法把江南的纺车推广到新疆,使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的品位大为提升。

林则徐在新疆三年,走遍天山南北,行程三万余里,“落日心犹壮,流爱遍新疆”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虽是“戴罪之身”,也不作伏枥之叹。跑遍新疆的林则徐绘制了很多翔实的边防地图,专门送给钦差大臣左宗棠,为左宗棠后来打击沙俄的侵略、收复新疆帮了大忙。

林则徐在晚年被贬之后,为什么还能鞠躬尽瘁,为国尽力,为民效劳?这是由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的。他将春秋时期郑国子产的话“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化入自己的诗句,坚信自己所作所为,是时代之必须,利国健民之必要,所以意不灰,行不悔,雍容大度,浩然前行。正是因为有这种认识、这种精神,他在被贬新疆之后,忍辱负重,关心民意,给自己被贬新疆生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猜你喜欢

道光帝林则徐伊犁
《林则徐》
道光帝皇长子奕纬死因辨析
林则徐禁烟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联墨双馨
伊犁之旅
丝绸之路与伊犁
奕山、奕经与道光帝的辈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