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孩子们为什么要学习乐器”

2016-05-30张文倬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琴练琴乐器

张文倬

从心理学角度观察,幼儿学琴会对其智力发展,大脑发育,性格塑造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学琴过程中,学生也会遇多种多样的困难。家长与教师应该积极配合,科学教导,使孩子在学琴过程中培养锻炼贤善的人格。

幼儿学琴智力开发性格塑造在当今中国的大中城市,儿童音乐教育有着惊人的发展。现在流行的各种各样的业余音乐学校证明了学习一门乐器是多么的流行。其实,学琴,练琴,以至于琴之“道”对于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音乐可以涵养性情,陶冶情操。音乐的学习与训练,可以在儿童的性格塑造,心理能量,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脑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对乐器演奏的分析

脑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练习和演奏乐器是大脑认知过程中输入(理解)和输出(表达)程序的结合;演奏乐器包含了聆听,视谱,分析,肢体运动,和情感表达。所以,演奏乐器是“大脑,思维,和身体的结合”(brain, mind, and body)。科学家发现演奏乐器从整体上包括了大脑的上下层,前后脑,还有左右脑的整体工作;不仅如此,演奏乐器还需要部分神经元链接的集中工作,可以有效刺激大脑皮层的传出神经中枢。因此,脑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总结,音乐表演的训练会刺激大脑功能和结构的发育,会维持神经元的数量,会刺激神经元的活跃程度和其连接网的数量、延伸和复杂性。通过对大脑的刺激来保持这些神经元的连接,数量和复杂性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智力程度。如果对大脑的开发不够,这些神经元的连接会自然消失。尤其幼儿时期,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非常强大的可塑造性和可延展性。所以,由这些科学实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演奏乐器对大脑的发育有诸多益处,尤其是在年幼时开始学习。

二、结合心里学理论和音乐实践探讨学琴这个过程可以给孩子性格塑造带来的积极影响

1.锻炼自律性

学琴的过程可以帮助孩子有管理时间的概念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练琴有时会和学校本身的功课还有生活中其他的活动,学习形成冲突。这种冲突其实很大程度是时间管理分配的矛盾。解决方法就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分配计划。合理的分配时间,该用功的时候就要好好用功,该玩儿的时候应该开开心心玩耍。到时间就要做相应的工作,这个过程自然的进行了一项重要的训练,就是自律性训练。根据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Lev Vygotsky的理论,自律性的训练,接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就如《颜氏家训》所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由Lev Vygotsky的理论而延伸的思维训练(在美国被称为 the Tools of Mind)把自律性的训练大致分为两种:第一,要持续坚持做该做的事情,哪怕违背自己的意愿。比如规定练30分钟琴,在30分钟里就要坚持下来不要轻易停止。第二,要学会停止正在做的。比如正在玩耍,但是到了该练琴的时间,就要鼓励孩子停下游戏,去练琴。小朋友们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制定一套练琴学习计划。注意,请不要让孩子超负荷,否则适得其反。学会掌握时间,自我管理,合理规划,从小养成好习惯,可以受益一生。

2.目标性训练

学琴练琴的过程还可以锻炼孩子做事要有明确目标,心无旁骛。我发现,有些孩子练琴效果很好,有些孩子效果很差。效果差的孩子有两个特点:第一,漫无目的地练,没有明确目标;第二,很容易分心,注意力怎么也不能集中。其实,这类孩子在做其他功课上也会有类似的问题。通过练琴,我们可以有意识的纠正这些问题。每一次练琴之前首先想一想今天主要练什么,是温习旧的曲目,还是学习新的;是解决某个技术小难点,还是挖掘旋律之美;是要分段练习,还是要整篇练,等等。不要小看这个过程,这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孩子会了解自己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当他有一个目标时,注意力也相对容易集中起来。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慢慢了解自己,让他清楚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给自己制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这样每天练习都会有成就感,效率自然会提高。

3.挫折训练

西方人有一句经典“practice makes perfect.”意思是努力会成就完美。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好像并不是你付出了,就会得到预期的收获。有时候,孩子很努力地练琴,却感觉越练越退步;很用心的练琴,可考级还是没通过,比赛没得奖,没考上想考的学校,等等。很遗憾,不仅仅是在练琴里,在每个人的成长中,在每个人的人生境遇里,都一定会经历挫折,没有谁可以一帆风顺。这样的时刻,孩子们是肯定会有情绪发泄口,如哭闹、摔谱子、拒绝练习,等等。遇到诸如此类的情况,家长要格外耐心的引导孩子,可以让孩子把不良情绪发泄完,然后引导他调整成积极情绪。由于大脑发育的生理过程,越小的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越差。孩子对自己最亲爱的父母最有依赖感,他们需要借助父母的力量来平和自己心灵的挫败感。家长可以和孩子的授课老师多沟通,帮助孩子顺利渡过练琴中的反复期。渐渐的,孩子可以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他的心力可以越来越强,可以自己坦然面对小挫折,因为他已经明白小挫折后面是更大的进步。这样的过程他们会学会将负面情绪(negative thinking)转变为积极情绪(positive thinking)。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学龄前如果初步具有自我调整控制情绪的能力,在小学阶段会更加容易遵循老师的指导,在中学年龄里会学会自我审视,在他今后的成长中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4.合作与自我认知训练

学琴的同时也同时体会了协作和分享。音乐在很多时候是需要与人协做的。拿钢琴来举例,它不仅仅有独奏形式,还有四手联弹,还有与弦乐一起演奏的室内乐,还有与管弦乐队合作的协奏曲,除此以外还会经常给别人伴奏、伴唱、伴舞,等等。和大家在一起排练就不能我行我素,要互相包容,互相协调。在音乐表现上,不可能自己想怎样弹就怎样弹,不可能由着自己的喜好随性发挥,需要把自己融入整个乐团,整个集体,相互观照,共同演绎一首作品。在演奏之外,还要协调每次的排练时间,地点,等等。孩子们会慢慢学会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学会照顾别人的情绪感受。他们在音乐训练中已经无形的体会了换位思考。这种与别人协调合作,共同达到目标的能力对他们日后的成长,成才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与别人一起演奏,参加表演的过程也体验了分享的快乐,也学会了自我认知。与别人分享了自己的音乐,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观摩了学习了别人演奏。孩子在这种分享的过程里可以很自然的互相学习。有的小孩子很害羞,在这样分享的过程里,则可以慢慢培养他的表现欲望和自信心。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这样的演出交流活动,鼓励孩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可以形成良性刺激,孩子会提高自我观察的能力,会有成就感,会有更好的期待,会更加有动力去练琴。

三、结束语

其实,不仅仅是学琴,任何学问的成就都要有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没有一蹴而就的。需要每天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每天多学一点,多提高一点,包括音乐技术、音乐知识、文化修养,假以时日,自然就会有很大的收获,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为学日增”。学琴应该学得精彩,学成享受。业余少儿学琴,收获的应该是通过掌握一件乐器磨练了自己的性格,提高了艺术修养;通过一门乐器,认识了艺术世界的美妙多彩和缤纷绚丽。儿时的音乐体验是非常宝贵的,可以成为他人生的第一笔精神财富。每一个琴童都可以通过学习乐器完善提升自我的性格修养,积累宝贵的福慧资粮。家长的帮助,引导,管理是应该的,但是不要过度逼迫,要讲究方法。儿童时期的身心发展非常关键,应该利用学琴的机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开创无限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学琴练琴乐器
学乐器
乐器
孔子学琴
练琴记
乐乐姐姐热线
欧阳修学琴治忧郁症
练琴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 了解与沟通篇
练琴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