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级对撞机:争论背后的是什么?

2016-05-30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丘成桐科学界对撞机

最近,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建超大对撞机的讨论在科学界闹得沸沸扬扬,并逐渐演变成公共话题。前有华裔数学家丘成桐表态支持中国建造超大对撞机,后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撰文《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又有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称“建大型对撞机正当其时”……

几个回合的公开辩论,让正在预研中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及更长远的质子对撞机陷入争论的漩涡中。一时间,媒体、网友甚至普通民众纷纷站队,各抒己见。人们兴奋于“亲自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决断”,也“坚信真理越辩越明”,最重要的是“科学界大咖们毫不留情地开撕”是多少年都没见过的场景。

毋庸置疑,这将是一项昂贵的工程。王贻芳在反驳杨振宁意见的文章中提到,建造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阶段,造价约为400亿人民币,建造质子对撞机阶段造价在1000亿人民币以内。“如果减去国际贡献约30%,中国政府在两个阶段出资分别为300亿人民币和700亿人民币。”

而支持者丘成桐的意见是对撞机建造项目不仅会使中国成为粒子物理学的新中心,项目建成后,至少还会有五六千名各国一流科学家为做实验举家迁往中国,且长期居住。他认为,这对中国的科技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归根结底,这一项目的性价比成为此次争论的焦点。更大的争议集中在经费上。这只是一次偶然性的讨论,我国科学项目决策的讨论机制并没有建立。在大科学时代,每一个项目的决策和开展都意味着大量投入,表面的争论背后也是各方实际利益的争夺。

猜你喜欢

丘成桐科学界对撞机
一个人就是一个数学系
——丘成桐
网易向北京丘成桐科学基金会捐赠6600万元
丘成桐不拿薪水
欧洲大型对撞机为巴黎居民供暖
霍金,科学界的传奇
大型强子对撞机检测到B介子衰变等
超大型强子对撞机
科学家在对撞机碰撞试验中意外发现新物质
饶毅:比起创新 我们更缺乏认真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