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治网瘾”的生存土壤
2016-05-30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10期
近日,一篇名为《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的文章让杨永信和他的网戒中心再次走进公众视线。有媒体调查发现,“电击治网瘾”叫停七年仍受热捧。类似网瘾治疗机构乱象,可谓经年未解。
2006年,精神科医生杨永信在山东成立“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用“电击疗法”治疗“网瘾”青少年。2009年,媒体揭露杨永信主持的山东省临沂第四医院网戒中心限制青少年人身自由,对青少年进行电击等身心虐待。同年,广西少年邓森山在广西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接受戒网训练时死亡。“电击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引起广泛质疑。当年7月,卫生部致函山东省卫生厅,叫停“电击治疗”,“网瘾”也被排除在疾病范畴之外。但最近媒体曝光,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在当地依旧炙手可热,吸引省内外家长带着孩子纷至沓来。数据显示,2009年后,每年仍有数百名青少年被送到这里,接受“戒网治疗”。
据心理专家介绍,电击疗法在医学上称为电休克(或电抽搐)治疗,是一种用于某些严重的神经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狂躁症、精神分裂症等的非常规治疗手段。“电击疗法”的原理是当受治者出现“不良行为”时给予电击,从而矫正“不良行为”。
一个不存在的疾病,一种被叫停的治疗手段,为何却被家长们奉为“救命稻草”,禁而不止?
几乎所有有“网瘾”的孩子都存在亲子关系的冲突或不良。“网瘾”只是一个表象,背后更多的是家庭关系的偏失。命案也好,暴利也罢,在这条灰色产业链上,隐喻的其实是一连串的合谋与失守。如果用十六个字概括所谓的“网戒中心”,不过就是——家长有病,孩子吃药;掮客逐利,监管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