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秋

2016-05-30浕水钓客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悲秋萧瑟伤感

浕水钓客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自吴文英在《唐多令》中首开“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后,“愁”便成了人们心上之秋了。从此,秋,便在一张张发黄的书页里、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吟出的俨然是哀怨、愁绪、凄怆和伤感;秋,也便代表了萧条凄清,象征着寂寞抑郁,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遇秋而悲而愁似乎成为世人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

不过,这书页里除了大量的遇秋而悲而愁而泣的悲观,也不乏逢秋而喜而乐而壮的乐观:观秋,有人会伤感“万里悲秋常作客”、“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秋风秋雨愁煞人”;也有人因秋而生“我言秋日胜春朝”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类霜天竞自由”之慨。同是一个秋天,为什么有人伤感,有人壮怀呢?悲观与乐观使然。

在悲秋者的眼里,秋就是阴沉的天空、灰暗的色调、阴冷的秋雨、连天的衰草、枯败的田野、萧瑟的落木等凄清景象,观秋只能陡生寂寥、伤感和凄凉,这是因为他们或在生活上失意,或在前进中失利,无法看到美好的未来,进而对前途失望,对未来悲观,所以,他们在秋日只能看到秋的萧瑟肃杀、了无生机;人,也因此而消沉抑郁,悲观失望。在壮秋者的心里,目之所及全是明媚的秋阳、绚烂的色彩、娇艳的秋花、湛蓝的天空、金黄的丰收,因此,观秋自然而生壮阔、喜悦、绚美和饱满之慨,这是因为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因而他们能在秋日看到秋的生气勃勃、活力四射;人,也因此而昂扬向上,积极进取。

观秋如此,待物如斯:你用消极悲观的心态待之,你所看到的一定是坎坷、障碍、困厄、失望、自卑,于是忧虑退缩,裹足不前,甚至选择逃避,进而丧失前进的动力,看不到美好的未来;反之,你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待之,你所感受的一定是生机、活力、机会、动力、美好,即使是坎坷、障碍、困难、失意,你也会认为这些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不会因此而失望、自卑,你甚至会把不如意当作人生常态,把困难挫折当成自然而然,把“万水千山”视为“等闲”。

恰如大自然般,人生中的每一个奋斗阶段也都会有春夏秋冬的交替,当你遇到某一阶段之秋时,多看看雪白、金黄、湛蓝和饱满,少眷顾灰暗、枯败、阴沉与萧瑟;多想想赐予、帮助、美好和希望,少留恋无奈、无助、自怜与孤独。你就会发现:秋是如此丰腴,秋是如此壮美,秋是如此昂扬!

面对一潭秋水,你是慨叹“唉,这水好冰冷啊”,还是惊奇“嗨,这水多清凉啊”?

心中但有阳光在,何伤梧桐兼秋雨?

猜你喜欢

悲秋萧瑟伤感
风萧瑟
我的1919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告别季
驱散萧瑟感
从琵琶曲《思春》到粤乐《悲秋》的乐调考证与传播变化
问答录/快乐与伤感
伤感
悲秋
歌剧《伤逝·风萧瑟》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